写景的抒情散文怎么写
1个回答
2017-05-17 · 知道合伙人生活技巧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一、描绘三五幅画面。
写景散文就要向读者展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名家名篇中就不难悟出其道道来。朱自清在《春》中就是精描细绘了五幅可视可感的画面: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就像是放幻灯片一样,分别从不同角度让我们感受到春的明丽可爱,感受到春的神韵。在老舍的眼中,在冬天,济南是一块难得的宝地,他绘山景、描水色,抓住冬天里山水的特征,展现了四幅风格迥异的两面: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卧雪、冬天的一色的水天。作者寓情于景,再现济南的冬天的山水之美,寄寓了作者对祖国山水的挚爱之情。散文如此,诗歌也不例外。何其芳在《秋天》中也创设了三个富有诗意的画面: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牧女秋恋图。
描绘三、五幅画面,就可以尽情地抒写所要写的景色,于是创作的思维也就大开了。当然,写景还需要选择一个角度,或横向并列,或纵向递进,这就需要考虑其内在联系。围绕一个主题,从不同方面去表现,或者相互补充,千万不能漫无目的,如同一盘散沙。如写“家乡的秋天”,就可以考虑从“秋在田野”、“秋在果园”、“秋在池塘”、“秋在天空”、“秋在人们的脸上”去构思,去表现秋的内蕴。写“春”,就可以以时间为序,描绘“飞雪迎春”、“春暖花开”、“春色盎然”,展现不同时令下的春的不同风韵。
二、激情飞扬,大胆想象。
真实地记录眼前实景固然重要,但仅仅如实的描绘会显得呆板,它还需要作者在细腻地观察基础上进行合理、大胆而独特的联想、想象,使其带上作者的主观情感,使其栩栩如生。名家美文的写景都是浮想联翩,这样就给了读者阅读上的美感,也激发了读者的思绪,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朱自清在“春花”中写道:“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上桃儿、杏儿、梨儿。”这里,由“春花”联想到“秋实”,更让人感受到春花的繁茂和艳丽,其喜悦之情如溢水一般。“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但在老舍的眼里,“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一个奇特的想象,一个大胆而又温馨的比喻,小山如摇篮,济南城如熟睡的婴儿,不但给予了小山的生命,而且还赋予了小山的无限柔情。写景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不仅要注重形似,更要注重神似,在写作者上就要善于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朱自清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的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一组比喻性的排比,让读者感受到春雨的细密轻盈。老舍也将济南冬天的水天一色,想象成“一个空灵的蓝水晶”,一个多么精彩的比喻,一个有灵性的比喻,再现了清澈、明亮的世界。独特的比喻,读者的印象就难以磨灭,出彩的拟人也是如此。“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而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就凭这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里,老舍将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都是那么地善解人意。于是,济南的冬天里也就孕育着无限的生机和朦胧的春意。
失去了想象,不会运用恰当的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就如同一块干蜡一样索然无味;精用比喻、善用拟人,文章语言生动而活泼,充满着情趣,熠熠着光彩。
三、巧用侧面描写,以烘托所写之景。
写景不要仅局限于所绘之景,还要注重与之相关的景、物和人,这样的画面更开阔,内容更丰富,表现力更强。朱自清写“春草”,却用了一句“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借孩子们在草地上的游玩、休闲去表现小草的柔嫩可爱。他还写道:“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作者借飞虫在花丛中的盛会,从侧面表现了春花的艳丽与香甜。在写“春风”时,作者没有拘泥于春风,而是借用嗅觉、视觉、听觉,写青草、泥土与花的气息,写鸟鸣,写牧童的笛声,这些都是烘托中的经典之笔。我们写作景物,也不妨借这种写法,拓宽写作内容,以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写凌寒独开的梅花,可以借赏花的人、借凋零的世界、借飘飞的雪花,甚至可以用松、竹等来陪衬。当然,用于侧面烘托之物不能抢占了“主角”,否则就是喧宾夺主。
四、善于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一切写景皆为抒情,无“情”也就无写景之散文。一篇好的写景散文,随处都可以拈来直接或间接抒情的句子。“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春天的娇态可掬;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让你感到轻柔、温暖和爱意;“那些小山太秀气!”句中暗含着爱怜;“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不仅写出雪霁小山之外形,而且还饱含着喜爱之情。只有你用心去欣赏,用心去感受,并且融入其中,你就会自然地生发情感,就会尽情地流泻于笔端了。
写景散文就要向读者展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名家名篇中就不难悟出其道道来。朱自清在《春》中就是精描细绘了五幅可视可感的画面: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就像是放幻灯片一样,分别从不同角度让我们感受到春的明丽可爱,感受到春的神韵。在老舍的眼中,在冬天,济南是一块难得的宝地,他绘山景、描水色,抓住冬天里山水的特征,展现了四幅风格迥异的两面: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卧雪、冬天的一色的水天。作者寓情于景,再现济南的冬天的山水之美,寄寓了作者对祖国山水的挚爱之情。散文如此,诗歌也不例外。何其芳在《秋天》中也创设了三个富有诗意的画面: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牧女秋恋图。
描绘三、五幅画面,就可以尽情地抒写所要写的景色,于是创作的思维也就大开了。当然,写景还需要选择一个角度,或横向并列,或纵向递进,这就需要考虑其内在联系。围绕一个主题,从不同方面去表现,或者相互补充,千万不能漫无目的,如同一盘散沙。如写“家乡的秋天”,就可以考虑从“秋在田野”、“秋在果园”、“秋在池塘”、“秋在天空”、“秋在人们的脸上”去构思,去表现秋的内蕴。写“春”,就可以以时间为序,描绘“飞雪迎春”、“春暖花开”、“春色盎然”,展现不同时令下的春的不同风韵。
二、激情飞扬,大胆想象。
真实地记录眼前实景固然重要,但仅仅如实的描绘会显得呆板,它还需要作者在细腻地观察基础上进行合理、大胆而独特的联想、想象,使其带上作者的主观情感,使其栩栩如生。名家美文的写景都是浮想联翩,这样就给了读者阅读上的美感,也激发了读者的思绪,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朱自清在“春花”中写道:“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上桃儿、杏儿、梨儿。”这里,由“春花”联想到“秋实”,更让人感受到春花的繁茂和艳丽,其喜悦之情如溢水一般。“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但在老舍的眼里,“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一个奇特的想象,一个大胆而又温馨的比喻,小山如摇篮,济南城如熟睡的婴儿,不但给予了小山的生命,而且还赋予了小山的无限柔情。写景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不仅要注重形似,更要注重神似,在写作者上就要善于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朱自清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的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一组比喻性的排比,让读者感受到春雨的细密轻盈。老舍也将济南冬天的水天一色,想象成“一个空灵的蓝水晶”,一个多么精彩的比喻,一个有灵性的比喻,再现了清澈、明亮的世界。独特的比喻,读者的印象就难以磨灭,出彩的拟人也是如此。“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而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就凭这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里,老舍将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都是那么地善解人意。于是,济南的冬天里也就孕育着无限的生机和朦胧的春意。
失去了想象,不会运用恰当的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就如同一块干蜡一样索然无味;精用比喻、善用拟人,文章语言生动而活泼,充满着情趣,熠熠着光彩。
三、巧用侧面描写,以烘托所写之景。
写景不要仅局限于所绘之景,还要注重与之相关的景、物和人,这样的画面更开阔,内容更丰富,表现力更强。朱自清写“春草”,却用了一句“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借孩子们在草地上的游玩、休闲去表现小草的柔嫩可爱。他还写道:“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作者借飞虫在花丛中的盛会,从侧面表现了春花的艳丽与香甜。在写“春风”时,作者没有拘泥于春风,而是借用嗅觉、视觉、听觉,写青草、泥土与花的气息,写鸟鸣,写牧童的笛声,这些都是烘托中的经典之笔。我们写作景物,也不妨借这种写法,拓宽写作内容,以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写凌寒独开的梅花,可以借赏花的人、借凋零的世界、借飘飞的雪花,甚至可以用松、竹等来陪衬。当然,用于侧面烘托之物不能抢占了“主角”,否则就是喧宾夺主。
四、善于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一切写景皆为抒情,无“情”也就无写景之散文。一篇好的写景散文,随处都可以拈来直接或间接抒情的句子。“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春天的娇态可掬;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让你感到轻柔、温暖和爱意;“那些小山太秀气!”句中暗含着爱怜;“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不仅写出雪霁小山之外形,而且还饱含着喜爱之情。只有你用心去欣赏,用心去感受,并且融入其中,你就会自然地生发情感,就会尽情地流泻于笔端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