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所本科高校
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国本科院校一共有1243所。其中,公办本科大学有817所,民办本科学校有417所,中外合作办学学校有7所,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学校有2所。
扩展资料
在中国,本科学历主要分为全日制普通本科、成人本科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三种。
全日制普通本科(又称普通本科)通常是由全国各地的普通高考(含自主招生或保送)和统招专升本考试考取的本科,学制4—5年,其中统招专升本的实际修业年限为2年(少部分专业为3年)。
成人本科(又称成人本科)分为通过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接受本科阶段教育、远程教育、业余教育、开放教育多种类型,其中后三种目前无入学统一考试。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又称自考本科),是通过一门一门的课程学习和考试,修完所有课程获得高等院校本科毕业证书,是宽进严出的考核方式,通过率低,考取难度大。自考本科无固定修业年限,其余均有3-5年不同的学制。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名单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截止2017年5月31日,全国共有1243所本科高校。
拓展资料
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
一、新中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形成
新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形成于50年代初,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其基本特点是:高等教育由国家统一办学,高等教育所需经费几乎全部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国家根据行业、部门和地区发展计划制定招生规模并按不同层次、专业和学校分配招生指标,政府批准设置专业、规定所开设的课程,学生免费入学,政府提供一定的助学金以及相应的住宿、医疗等学习与生活条件,学生毕业后由政府统一安排对口工作。
这是国家统一计划,政府以行政命令进行高度集中管理,这种体制一直延续30多年未变,在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使我国尽快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高等教育体制;建立了一批重点高校与重点学科;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建设人才;基本上满足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积累了比较系统的经验。
但这种体制也明显地存在着局限性,其主要表现在:第一,单一的办学体制与投入体制,加大了政府的财政压力,束缚社会办学的积极性,限制了高等教育发展的空间;第二,政府高度集中管理的体制,使政府对高校包办得过多、统得过死,学校缺少办学的自主权;第三,部门办学体制导致条块分割、学科狭窄单一、重复办学、效益低下,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第四,高等教育的免费教育与包分配、包当干部的体制以及平均主义的劳动人事制度,压抑了人们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科技体制的转型,高等教育旧体制的弊端便突出的显露出来。不改革旧的体制,高等教育就无法获得进一步发展。
二、新中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第一阶段,“酝酿、启动”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之前(1978-1984),这一阶段改革的着重点是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这一期间社会急需人才,高校渴望为社会多做贡献,但又深感现有的高教管理体制和制度,把高校的手脚捆得过死。所以,有一种强烈的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愿望和要求。
第二阶段,“全面展开”的阶段。从《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到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前,这一阶段改革的特点是:“教育五大体制”的改革在“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中,全面向前推进。
2、教育部2017年6月14日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中,全国本科院校一共有1243所,其中公办本科大学有817所,民办本科学校有417所,中外合作办学学校有7所,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学校有2所。
3、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14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631所(含独立学院265所),成人高等学校283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