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2007山东省初中生物竞赛决赛试题
2007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知识竞赛山东赛区
初中决赛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7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0分;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密封线内。
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所选答案序号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他答案。第Ⅱ卷每题答案直接填写在试卷的空格内。
第Ⅰ卷(选择题 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艾滋病被称为“人类的杀手”,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并主要通过血液进行传播,至今人类还没有找到根治该病的办法。从理论上讲,研制疫苗并进行预防接种是根除该病的最好对策,该对策的作用在于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者 C.切断传播途径 D.探究病毒结构
2.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排泄意义的叙述,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B.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C.维持体内的血糖稳定 D.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3.实验课上,老师将两张刚刚制好的永久装片和两张写明“球形细菌”和“酵母菌”的标签交给你,请你借助显微镜正确地将标签贴好。你的依据是
A.有无遗传物质 B.有无叶绿体
C.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D.有无细胞壁
4.下面①~⑤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的图像从图中的左图转为右图,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调节光圈;③ 转动细准焦螺旋;④ 转动转换器;⑤ 移动玻片标本。
A.①→②→③→④ B.④→⑤→③→②
C.②→①→⑤→④ D.⑤→④→②→③
5.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却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利于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A.消灭森林病虫害 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
C.加速残枝落叶的物质分解过程 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
6.1920年,印度发现了两个“狼孩”,其中最小的一个8岁,经过科研人员9年的艰辛训练,到17岁时,其智力仅有4岁小孩的水平。这是由于此“狼孩”的什么结构发育不完善造成的?
A.脊髓 B.小脑 C.大脑 D.脑干
7.鸟类比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复杂而高等,在繁殖方面表现为
A.体外受精 B.卵生 C.胎生、哺乳 D.筑巢、孵卵、育雏
8.某班的同学正在上体育课,男同学跑1500米时所需的主要能源和最终能源依次是
A.太阳能、糖类 B.糖类、脂肪 C.脂肪、太阳能 D.糖类、太阳能
9.人体内残存了在其他哺乳动物体内相当发达的阑尾,这一生物进化中的证据属于
A.化石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
C.胚胎学证据 D.分子生物学证据
10.对于小肠严重吸收不良的病人,可以采用静脉输入全营养液的方法提供营养。全营养液的成分不能含有
A.蛋白质 B.葡萄糖 C.无机盐和维生素 D.氨基酸
11.一个西瓜有许多粒种子,这取决于
A.一朵花中有许多子房 B.一朵花中有许多雌蕊
C.一个子房中有许多胚珠 D.一朵花中有许多雄蕊
12.下列对血糖浓度相对稳定起重要作用的一组是
①胰岛;②肝脏;③胃;④胆囊;⑤肾小管。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13.大田种植玉米常发现其果穗有缺粒现象。下列解释叙述正确的是
A.有些玉米花的子房内没有胚珠
B.玉米为风媒花,开花时连日阴雨影响了传粉
C.玉米果穗中某些子粒刚刚形成就被害虫吃掉了
D.玉米属于雌雄异株植物,由于缺少花粉而造成果穗有缺粒现象
14.在芽的发育过程中,与形成新芽有关的结构是
A.叶原基和芽原基 B.生长点和芽原基 C.生长点和叶原基 D.生长点和幼叶
15.“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设置这些提示语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根部缺少水,影响生长 D.根部缺少空气,影响呼吸作用
16.下列哪一项活动不会造成食物链的缩短?
A.砍伐森林 B.围湖造田 C.开垦草原 D.稻田养鱼
17.在生产实践中,常利用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植物是
A.番茄和西瓜 B.甘薯和马铃薯 C.花生和水稻 D.萝卜和白菜
18.调查海水中的藻类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海水含盐量 D.海水含氧量
19.证明“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实验装置、证明“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实验装置分别是右图中的
A.甲与乙、甲与丁 B.甲与丙、甲与乙
C.甲与丁、乙与丙 D.甲与乙、乙与丙
20.几位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时得出如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根和茎的导管是连通的
B.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一致的
C.根尖生有大量的根毛,扩大了吸收面积
D.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相反的
21.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实验时,一般采取的研究方法是
A.模拟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实验法 D.资料分析法
22.有4位同学参加运动会的长跑项目,他们各自准备了一些补充能量的食物。甲:糖;乙:牛肉干;丙:水果;丁:奶油蛋糕。哪位同学准备的食物最实用?
A.甲 B.乙 C.丙 D.丁
23.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4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4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右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甲、丙、丁的数量均增加
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甲、丁的数量下降,丙的数量增加
D.甲的数量下降,丙、丁的数量增加
24.血液在循环过程中,其成分往往发生某些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动脉血中的尿素含量远比静脉血中的少
B.静脉血中的营养物质一定比动脉血中的少
C.动脉血中的含氧量不一定比静脉血中的高
D.血液流经肾小球后,每毫升血液中的红细胞含量增加
25.甲、乙、丙、丁、戊5人旅游途中发生意外,甲因受伤而急需输血,血型鉴定结果如下表。据表分析献血时应首先考虑
甲 乙 丙 丁 戊
抗A血清 - + - - +
抗B血清 + - + - +
注:“+”表示红细胞凝集,“-”表示红细胞不凝集。
A.戊 B.丁 C.丙 D.乙
26.某视力正常的同学站在候车厅门口,先是看到一辆汽车停在远处,然后向他迎面驶来。图中能反映该同学在注视汽车过程中眼球晶状体曲度变化情况的是
27.在试验某种新药对治疗小白鼠的癌症是否有效时,下列哪种方式将会产生最令人信服的结论?
A.给多只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药物,并测定其中治愈的数目
B.给同样数目患癌症的大白鼠和小白鼠注射药物,并比较两者治愈的数目
C.给许多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不同剂量的药物,测定每一组中治愈的小白鼠数目
D.给许多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药物,同时给另外相同数目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中恢复健康的小白鼠的数目
28.下列各项中,你认为属于激素调节的是
A.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B.看到酸杏流唾液
C.男同学在青春期喉结突出 D.强光射来时,迅速闭眼
29.美、日等发达国家在本国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而他们的“宝洁”“汉高”“花王”等公司却在中国大量推销、制造含磷洗涤剂,这将给我国环境带来的危害是
A.土地沙化 B.水质恶化 C.空气污染 D.垃圾增多
30.在制作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视野中出现了血细胞很可能是牙签刺破了口腔壁
B.观察装片时,应使用凹面镜将视野调暗
C.为了防止气泡的产生,应平放盖玻片
D.如果视野中的细胞发生皱缩,可能是生理盐水的浓度过低
31.化石证明有许多生物种类只存活了相当短暂的时间就逐渐灭绝了。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A.缺乏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可遗传变异 B.外界环境条件变化非常剧烈
C.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造了这些生物 D.繁殖能力太低而逐渐灭绝了
32.自然选择学说正确地解释了生物界的哪一自然现象?
A.生物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遗传与变异的相互关系
C.生物个体越来越高大 D.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与适应性
33.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一些病菌、病毒,但一般不会患病。这主要依赖于
A.皮肤的屏障作用 B.免疫器官的免疫作用
C.唾液的杀菌作用 D.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34.下列哪项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最大区别?
A.是否产生生殖细胞 B.是否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结合
C.后代是否有性别之分 D.亲代是否有性别之分
35.近年来,克隆技术飞速发展,已经有许多种生物被克隆成功。但是许多国家都立法禁止对人类进行克隆。因为克隆人涉及的主要问题是
A.人类的克隆技术太复杂 B.人类的伦理道德问题
C.会对现有医疗产生冲击 D.会影响基因的多样性
36.猫在饥饿时对纸片都感兴趣;饱食后,及时是老鼠的叫声也常常引不起它的反应。这说明
A.猫的行为刺激来自身体内部 B.饱食的猫,其神经系统受到抑制
C.鼠叫不是猫的行为刺激因素 D.猫的行为是内外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
37.下列各项中,与繁殖行为有关的是
A.“孔雀开屏”和“蜻蜓点水” B.野兔时时竖起耳朵听周围的动静
C.小河中的鲫鱼成群觅食 D.两只狗为争夺骨头而打架
38.中国等六国科学家实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对人类全部染色体的基因进行测位。请你结合学过的知识,指出该计划要测定的人类染色体数应该是
A.46条 B.23条 C.24条 D.22条
39.下面关于动物运动意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运动使动物提高了适应环境的能力 B.运动使动物能主动快速地获取食物
C.运动使动物能主动地逃避敌害 D.运动有利于动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40.豌豆未成熟豆荚绿色对黄色是显性性状,将一棵杂合体绿色豆荚品种的豌豆花人工授以黄色品种豌豆的花粉,则这棵豌豆的未成熟豆荚的颜色将会是
A.全部是绿色 B.全部是黄色
C.绿色、黄色各占一半 D.绿色和黄色豆荚数为3∶1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30分。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41.当漫步在绿树成阴、遍地青草的林间小路上,会感觉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此时你会想到这是绿色植物的什么作用改善了空气的质量?
A.光合作用 B.运输作用 C.呼吸作用 D.蒸腾作用
42.当人从25℃进入10℃的环境中,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A.体温降低 B.大脑反应迟钝 C.体表血管收缩 D.耗氧量增加
43.下列各项措施中,利用了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A.低温贮藏水果和蔬菜 B.大雨过后及时排出农田中的积水
C.小麦、玉米入仓前晒干 D.向密闭的粮仓内充入氮气
4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所有的鸟都有孵卵和育雏的行为 B.一个鸟卵就是一个卵细胞
C.母鸡产的卵并非都能孵化出小鸡 D.刚孵出的家鸽幼鸟就会行走
45.播种在土壤中正在萌发的花生种子可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A.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B.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C.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46.下列生活中的常见说法,有科学依据的是
A.生吃鸡蛋营养好 B.喝酸奶时要进行煮沸消毒
C.勤晒被褥可杀灭细菌 D.母乳喂养能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
47.下列生理活动受气孔开闭影响的是
A.水分的输导 B.无机盐的运输 C.光合作用 D.蒸腾作用
48.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
A.杀死食品内的微生物 B.尽量减少食品内的水分含量
C.杀死食品内的所以细胞 D.抑制食品内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49.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骨连结也叫关节
B.一块骨骼肌一般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C.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D.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软骨、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
50.下列有关果实和种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苹果的食用部分由胚珠发育而成 B.花生的外壳由珠被发育而成
C.大豆的子叶由受精卵发育而成 D.西瓜籽的外壳由子房壁发育而成
51.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与此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
A.小肠上与十二指肠相连,下与大肠相通
B.小肠肠道内有胰液、肠液、胆汁等消化液
C.小肠黏膜表面有环形皱襞,并有很多小肠绒毛
D.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52.下列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B.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C.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部来源于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
D.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
53.若将右图植株甲叶片的主脉切断,乙叶片的两面对应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暗处理一昼夜后,置于阳光下4小时。取下两叶,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部位呈棕褐色,B部位呈蓝黑色,C部位不呈蓝黑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A.二氧化碳 B.阳光
C.水 D.叶绿素
54.蚯蚓的身体上着生的刚毛有助于它在洞穴中运动,其体表的黏液有助于它在土壤中呼吸,蚯蚓在钻穴和取食的活动中又会使土壤变得疏松和肥沃。这说明
A.生物生存依靠一定的环境 B.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也影响环境
C.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D.环境因素影响着动物的行为
55.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结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B.该图中只体现生态系统的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C.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D.该食物网由6条食物链组成,鹰为最高营养级
2007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知识竞赛山东赛区
初中决赛试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题号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总分
得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6~63小题,共50分。
得分 评卷人
56.(6分)现有A、B、C三支试管,其内分别放入淀粉糊、鸡蛋清、植物油。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试管滴入碘液后呈 色,再加入足够的唾液充分振荡后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后,试管内颜色变化是 。
(2)B试管内加入适量的( ),充分振荡后置于37℃温水中,半小时后鸡蛋清不见了。
A.唾液 B.胃液 C.胆汁 D.水
(3)C试管内加入适量的小肠液,充分振荡后置于37℃温水中,1小时后液体中的植物油不见了。原因是 。
(4)如果把37℃的水改为5℃的水重复实验(2)和(3),B、C两个试管能否出现上述现象? ,原因是 。
得分 评卷人
57.(5分)下表是“板蓝根冲剂说明书”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
(1)对于购买“板蓝根冲剂”,小方和小兰有不同的看法。小方说:“没有医师的处方,不能乱买。”小兰说:“这是非处方药,可以自己购买。”她俩谁的说法有道理? 。理由是
。
(2)小军不小心擦破了皮肤,回家后立即泡了一包板蓝根冲剂并喝了下去,他的做法有何不妥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李听人说:“中药无副作用”。为了预防感冒,他每天都喝板蓝根冲剂。这种做法是否科学?___________。请说出你的理由
。
得分 评卷人
58.(8分)观察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②〕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该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③〕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
(2)血液中运输氧的血细胞是 ,氧气由这种血细胞携带经过〔④〕过程运输到身体各部分,再经过气体交换进入组织细胞内,供组织细胞进行 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人体内消耗氧和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是图中的[ ] 。
(4)若某人的N中出现了部分蛋白质和较多的红细胞,则说明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若此人N中经常出现葡萄糖,则此人有可能患有 病,一般采用 的方法来治疗。
得分 评卷人
59.(6分)某同学为研究某些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装置(一)、(二)。由漏斗向种子瓶内加入少量水(对应图(三)中的a点)后,测定的种子呼吸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变化曲线如下图(三)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曲线ab上升的原因是 ;曲线cd上升的原因是 。
(2)曲线在d点后趋于水平状态,说明
。
得分 评卷人
60.(5分)下表1是某校生物课外活动小组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记录表(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等量的水,孵化时间相同)。请回答:
表1 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记录
项目组别 水源 水量(mL) 水温(℃) 蛙卵数 孵出蝌蚪数
A 池塘水 500 23~25 250 245
B 自来水 500 16~18 250 65
(1)从表l可知,导致B组孵化率较低的因素可能是 。
(2)某同学认为实验应按照表2所示的设计去做:
表2 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记录
项目组别 水源 水量(mL) 水温(℃) 蛙卵数 孵出蝌蚪数
A 池塘水 500 23~25 250
B 池塘水 500 16~18 250
C 自来水 500 23~25 250
D 自来水 500 16~18 250
结果预测与分析:
①A组与B组相比,C组与D组相比,如果A、C组的孵化率较高,说明
。
②A组与C组相比,B组与D组相比,如果A、B组的孵化率较高,说明
。
③比较表l和表2的实验方案,更好一些的是 。理由是
。
得分 评卷人
61.(6分)下图示转基因超级鼠的培育过程。通过这种方法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导入一个小鼠的受精卵里面,结果使出生的转基因鼠比普通小鼠的生长速度快2~3倍,个体大1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研究过程利用的技术叫
技术。
(2)图中B显示,将获得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注入小鼠体内,你认为注入的部位应该是 。最终受精卵在小鼠的
内发育成新个体。
(3)在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 ,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 。
(4)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是 。
得分 评卷人
62.(7分)刚进入2007年,反常天气便纷现世界各地,凸现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其主要原因与碳循环不平衡有关。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的碳主要以
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2)图中的①是指 ,图中的②是指 。
(3)参与过程⑤的生物种类有
,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
,可用反应式
来表示。
(4)由于碳循环具有全球性,为减缓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联合国制定了《京都议定书》。据图分析可知,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
得分 评卷人
63.(7分)刚收获的玉米种子堆放一天后就发热了,某同学认为这是玉米自身呼吸所散发的热量。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和器具设计实验,研究玉米种子堆中热量的来源。
(1)实验原理:
生物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可用温度计测量,呼吸作用越旺盛,热量散失越多,温度计读数越高。
(2)实验材料和器具:
刚收获的玉米种子,同样大小的透明保暖杯,温度计和棉花,其他用具。
(3)实验步骤:
①
;
②
;
③
;
④ 。
(4)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①预期实验结果: 。
②实验结论:
2007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知识竞赛山东赛区
初中决赛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7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0分;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密封线内。
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所选答案序号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他答案。第Ⅱ卷每题答案直接填写在试卷的空格内。
第Ⅰ卷(选择题 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艾滋病被称为“人类的杀手”,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并主要通过血液进行传播,至今人类还没有找到根治该病的办法。从理论上讲,研制疫苗并进行预防接种是根除该病的最好对策,该对策的作用在于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者 C.切断传播途径 D.探究病毒结构
2.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排泄意义的叙述,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B.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C.维持体内的血糖稳定 D.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3.实验课上,老师将两张刚刚制好的永久装片和两张写明“球形细菌”和“酵母菌”的标签交给你,请你借助显微镜正确地将标签贴好。你的依据是
A.有无遗传物质 B.有无叶绿体
C.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D.有无细胞壁
4.下面①~⑤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的图像从图中的左图转为右图,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调节光圈;③ 转动细准焦螺旋;④ 转动转换器;⑤ 移动玻片标本。
A.①→②→③→④ B.④→⑤→③→②
C.②→①→⑤→④ D.⑤→④→②→③
5.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却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利于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A.消灭森林病虫害 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
C.加速残枝落叶的物质分解过程 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
6.1920年,印度发现了两个“狼孩”,其中最小的一个8岁,经过科研人员9年的艰辛训练,到17岁时,其智力仅有4岁小孩的水平。这是由于此“狼孩”的什么结构发育不完善造成的?
A.脊髓 B.小脑 C.大脑 D.脑干
7.鸟类比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复杂而高等,在繁殖方面表现为
A.体外受精 B.卵生 C.胎生、哺乳 D.筑巢、孵卵、育雏
8.某班的同学正在上体育课,男同学跑1500米时所需的主要能源和最终能源依次是
A.太阳能、糖类 B.糖类、脂肪 C.脂肪、太阳能 D.糖类、太阳能
9.人体内残存了在其他哺乳动物体内相当发达的阑尾,这一生物进化中的证据属于
A.化石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
C.胚胎学证据 D.分子生物学证据
10.对于小肠严重吸收不良的病人,可以采用静脉输入全营养液的方法提供营养。全营养液的成分不能含有
A.蛋白质 B.葡萄糖 C.无机盐和维生素 D.氨基酸
11.一个西瓜有许多粒种子,这取决于
A.一朵花中有许多子房 B.一朵花中有许多雌蕊
C.一个子房中有许多胚珠 D.一朵花中有许多雄蕊
12.下列对血糖浓度相对稳定起重要作用的一组是
①胰岛;②肝脏;③胃;④胆囊;⑤肾小管。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13.大田种植玉米常发现其果穗有缺粒现象。下列解释叙述正确的是
A.有些玉米花的子房内没有胚珠
B.玉米为风媒花,开花时连日阴雨影响了传粉
C.玉米果穗中某些子粒刚刚形成就被害虫吃掉了
D.玉米属于雌雄异株植物,由于缺少花粉而造成果穗有缺粒现象
14.在芽的发育过程中,与形成新芽有关的结构是
A.叶原基和芽原基 B.生长点和芽原基 C.生长点和叶原基 D.生长点和幼叶
15.“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设置这些提示语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根部缺少水,影响生长 D.根部缺少空气,影响呼吸作用
16.下列哪一项活动不会造成食物链的缩短?
A.砍伐森林 B.围湖造田 C.开垦草原 D.稻田养鱼
17.在生产实践中,常利用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植物是
A.番茄和西瓜 B.甘薯和马铃薯 C.花生和水稻 D.萝卜和白菜
18.调查海水中的藻类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海水含盐量 D.海水含氧量
19.证明“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实验装置、证明“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实验装置分别是右图中的
A.甲与乙、甲与丁 B.甲与丙、甲与乙
C.甲与丁、乙与丙 D.甲与乙、乙与丙
20.几位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时得出如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根和茎的导管是连通的
B.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一致的
C.根尖生有大量的根毛,扩大了吸收面积
D.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相反的
21.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实验时,一般采取的研究方法是
A.模拟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实验法 D.资料分析法
22.有4位同学参加运动会的长跑项目,他们各自准备了一些补充能量的食物。甲:糖;乙:牛肉干;丙:水果;丁:奶油蛋糕。哪位同学准备的食物最实用?
A.甲 B.乙 C.丙 D.丁
23.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4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4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右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甲、丙、丁的数量均增加
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甲、丁的数量下降,丙的数量增加
D.甲的数量下降,丙、丁的数量增加
24.血液在循环过程中,其成分往往发生某些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动脉血中的尿素含量远比静脉血中的少
B.静脉血中的营养物质一定比动脉血中的少
C.动脉血中的含氧量不一定比静脉血中的高
D.血液流经肾小球后,每毫升血液中的红细胞含量增加
25.甲、乙、丙、丁、戊5人旅游途中发生意外,甲因受伤而急需输血,血型鉴定结果如下表。据表分析献血时应首先考虑
甲 乙 丙 丁 戊
抗A血清 - + - - +
抗B血清 + - + - +
注:“+”表示红细胞凝集,“-”表示红细胞不凝集。
A.戊 B.丁 C.丙 D.乙
26.某视力正常的同学站在候车厅门口,先是看到一辆汽车停在远处,然后向他迎面驶来。图中能反映该同学在注视汽车过程中眼球晶状体曲度变化情况的是
27.在试验某种新药对治疗小白鼠的癌症是否有效时,下列哪种方式将会产生最令人信服的结论?
A.给多只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药物,并测定其中治愈的数目
B.给同样数目患癌症的大白鼠和小白鼠注射药物,并比较两者治愈的数目
C.给许多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不同剂量的药物,测定每一组中治愈的小白鼠数目
D.给许多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药物,同时给另外相同数目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中恢复健康的小白鼠的数目
28.下列各项中,你认为属于激素调节的是
A.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B.看到酸杏流唾液
C.男同学在青春期喉结突出 D.强光射来时,迅速闭眼
29.美、日等发达国家在本国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而他们的“宝洁”“汉高”“花王”等公司却在中国大量推销、制造含磷洗涤剂,这将给我国环境带来的危害是
A.土地沙化 B.水质恶化 C.空气污染 D.垃圾增多
30.在制作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视野中出现了血细胞很可能是牙签刺破了口腔壁
B.观察装片时,应使用凹面镜将视野调暗
C.为了防止气泡的产生,应平放盖玻片
D.如果视野中的细胞发生皱缩,可能是生理盐水的浓度过低
31.化石证明有许多生物种类只存活了相当短暂的时间就逐渐灭绝了。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A.缺乏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可遗传变异 B.外界环境条件变化非常剧烈
C.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造了这些生物 D.繁殖能力太低而逐渐灭绝了
32.自然选择学说正确地解释了生物界的哪一自然现象?
A.生物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遗传与变异的相互关系
C.生物个体越来越高大 D.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与适应性
33.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一些病菌、病毒,但一般不会患病。这主要依赖于
A.皮肤的屏障作用 B.免疫器官的免疫作用
C.唾液的杀菌作用 D.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34.下列哪项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最大区别?
A.是否产生生殖细胞 B.是否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结合
C.后代是否有性别之分 D.亲代是否有性别之分
35.近年来,克隆技术飞速发展,已经有许多种生物被克隆成功。但是许多国家都立法禁止对人类进行克隆。因为克隆人涉及的主要问题是
A.人类的克隆技术太复杂 B.人类的伦理道德问题
C.会对现有医疗产生冲击 D.会影响基因的多样性
36.猫在饥饿时对纸片都感兴趣;饱食后,及时是老鼠的叫声也常常引不起它的反应。这说明
A.猫的行为刺激来自身体内部 B.饱食的猫,其神经系统受到抑制
C.鼠叫不是猫的行为刺激因素 D.猫的行为是内外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
37.下列各项中,与繁殖行为有关的是
A.“孔雀开屏”和“蜻蜓点水” B.野兔时时竖起耳朵听周围的动静
C.小河中的鲫鱼成群觅食 D.两只狗为争夺骨头而打架
38.中国等六国科学家实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对人类全部染色体的基因进行测位。请你结合学过的知识,指出该计划要测定的人类染色体数应该是
A.46条 B.23条 C.24条 D.22条
39.下面关于动物运动意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运动使动物提高了适应环境的能力 B.运动使动物能主动快速地获取食物
C.运动使动物能主动地逃避敌害 D.运动有利于动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40.豌豆未成熟豆荚绿色对黄色是显性性状,将一棵杂合体绿色豆荚品种的豌豆花人工授以黄色品种豌豆的花粉,则这棵豌豆的未成熟豆荚的颜色将会是
A.全部是绿色 B.全部是黄色
C.绿色、黄色各占一半 D.绿色和黄色豆荚数为3∶1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30分。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41.当漫步在绿树成阴、遍地青草的林间小路上,会感觉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此时你会想到这是绿色植物的什么作用改善了空气的质量?
A.光合作用 B.运输作用 C.呼吸作用 D.蒸腾作用
42.当人从25℃进入10℃的环境中,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A.体温降低 B.大脑反应迟钝 C.体表血管收缩 D.耗氧量增加
43.下列各项措施中,利用了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A.低温贮藏水果和蔬菜 B.大雨过后及时排出农田中的积水
C.小麦、玉米入仓前晒干 D.向密闭的粮仓内充入氮气
4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所有的鸟都有孵卵和育雏的行为 B.一个鸟卵就是一个卵细胞
C.母鸡产的卵并非都能孵化出小鸡 D.刚孵出的家鸽幼鸟就会行走
45.播种在土壤中正在萌发的花生种子可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A.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B.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C.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46.下列生活中的常见说法,有科学依据的是
A.生吃鸡蛋营养好 B.喝酸奶时要进行煮沸消毒
C.勤晒被褥可杀灭细菌 D.母乳喂养能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
47.下列生理活动受气孔开闭影响的是
A.水分的输导 B.无机盐的运输 C.光合作用 D.蒸腾作用
48.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
A.杀死食品内的微生物 B.尽量减少食品内的水分含量
C.杀死食品内的所以细胞 D.抑制食品内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49.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骨连结也叫关节
B.一块骨骼肌一般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C.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D.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软骨、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
50.下列有关果实和种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苹果的食用部分由胚珠发育而成 B.花生的外壳由珠被发育而成
C.大豆的子叶由受精卵发育而成 D.西瓜籽的外壳由子房壁发育而成
51.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与此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
A.小肠上与十二指肠相连,下与大肠相通
B.小肠肠道内有胰液、肠液、胆汁等消化液
C.小肠黏膜表面有环形皱襞,并有很多小肠绒毛
D.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52.下列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B.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C.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部来源于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
D.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
53.若将右图植株甲叶片的主脉切断,乙叶片的两面对应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暗处理一昼夜后,置于阳光下4小时。取下两叶,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部位呈棕褐色,B部位呈蓝黑色,C部位不呈蓝黑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A.二氧化碳 B.阳光
C.水 D.叶绿素
54.蚯蚓的身体上着生的刚毛有助于它在洞穴中运动,其体表的黏液有助于它在土壤中呼吸,蚯蚓在钻穴和取食的活动中又会使土壤变得疏松和肥沃。这说明
A.生物生存依靠一定的环境 B.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也影响环境
C.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D.环境因素影响着动物的行为
55.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结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B.该图中只体现生态系统的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C.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D.该食物网由6条食物链组成,鹰为最高营养级
2007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知识竞赛山东赛区
初中决赛试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题号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总分
得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6~63小题,共50分。
得分 评卷人
56.(6分)现有A、B、C三支试管,其内分别放入淀粉糊、鸡蛋清、植物油。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试管滴入碘液后呈 色,再加入足够的唾液充分振荡后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后,试管内颜色变化是 。
(2)B试管内加入适量的( ),充分振荡后置于37℃温水中,半小时后鸡蛋清不见了。
A.唾液 B.胃液 C.胆汁 D.水
(3)C试管内加入适量的小肠液,充分振荡后置于37℃温水中,1小时后液体中的植物油不见了。原因是 。
(4)如果把37℃的水改为5℃的水重复实验(2)和(3),B、C两个试管能否出现上述现象? ,原因是 。
得分 评卷人
57.(5分)下表是“板蓝根冲剂说明书”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
(1)对于购买“板蓝根冲剂”,小方和小兰有不同的看法。小方说:“没有医师的处方,不能乱买。”小兰说:“这是非处方药,可以自己购买。”她俩谁的说法有道理? 。理由是
。
(2)小军不小心擦破了皮肤,回家后立即泡了一包板蓝根冲剂并喝了下去,他的做法有何不妥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李听人说:“中药无副作用”。为了预防感冒,他每天都喝板蓝根冲剂。这种做法是否科学?___________。请说出你的理由
。
得分 评卷人
58.(8分)观察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②〕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该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③〕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
(2)血液中运输氧的血细胞是 ,氧气由这种血细胞携带经过〔④〕过程运输到身体各部分,再经过气体交换进入组织细胞内,供组织细胞进行 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人体内消耗氧和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是图中的[ ] 。
(4)若某人的N中出现了部分蛋白质和较多的红细胞,则说明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若此人N中经常出现葡萄糖,则此人有可能患有 病,一般采用 的方法来治疗。
得分 评卷人
59.(6分)某同学为研究某些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装置(一)、(二)。由漏斗向种子瓶内加入少量水(对应图(三)中的a点)后,测定的种子呼吸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变化曲线如下图(三)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曲线ab上升的原因是 ;曲线cd上升的原因是 。
(2)曲线在d点后趋于水平状态,说明
。
得分 评卷人
60.(5分)下表1是某校生物课外活动小组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记录表(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等量的水,孵化时间相同)。请回答:
表1 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记录
项目组别 水源 水量(mL) 水温(℃) 蛙卵数 孵出蝌蚪数
A 池塘水 500 23~25 250 245
B 自来水 500 16~18 250 65
(1)从表l可知,导致B组孵化率较低的因素可能是 。
(2)某同学认为实验应按照表2所示的设计去做:
表2 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记录
项目组别 水源 水量(mL) 水温(℃) 蛙卵数 孵出蝌蚪数
A 池塘水 500 23~25 250
B 池塘水 500 16~18 250
C 自来水 500 23~25 250
D 自来水 500 16~18 250
结果预测与分析:
①A组与B组相比,C组与D组相比,如果A、C组的孵化率较高,说明
。
②A组与C组相比,B组与D组相比,如果A、B组的孵化率较高,说明
。
③比较表l和表2的实验方案,更好一些的是 。理由是
。
得分 评卷人
61.(6分)下图示转基因超级鼠的培育过程。通过这种方法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导入一个小鼠的受精卵里面,结果使出生的转基因鼠比普通小鼠的生长速度快2~3倍,个体大1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研究过程利用的技术叫
技术。
(2)图中B显示,将获得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注入小鼠体内,你认为注入的部位应该是 。最终受精卵在小鼠的
内发育成新个体。
(3)在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 ,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 。
(4)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是 。
得分 评卷人
62.(7分)刚进入2007年,反常天气便纷现世界各地,凸现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其主要原因与碳循环不平衡有关。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的碳主要以
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2)图中的①是指 ,图中的②是指 。
(3)参与过程⑤的生物种类有
,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
,可用反应式
来表示。
(4)由于碳循环具有全球性,为减缓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联合国制定了《京都议定书》。据图分析可知,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
得分 评卷人
63.(7分)刚收获的玉米种子堆放一天后就发热了,某同学认为这是玉米自身呼吸所散发的热量。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和器具设计实验,研究玉米种子堆中热量的来源。
(1)实验原理:
生物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可用温度计测量,呼吸作用越旺盛,热量散失越多,温度计读数越高。
(2)实验材料和器具:
刚收获的玉米种子,同样大小的透明保暖杯,温度计和棉花,其他用具。
(3)实验步骤:
①
;
②
;
③
;
④ 。
(4)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①预期实验结果: 。
②实验结论:
参考资料: 没有,记得选我啊
展开全部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过度繁殖 达尔文发现,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达尔文指出,象是一种繁殖很慢的动物,但是如果每一头雌象一生(30~90岁)产仔6头,每头活到100岁,而且都能进行繁殖的话,那么到750年以后,一对象的后代就可达到1 900万头。因此,按照理论上的计算,就是繁殖不是很快的动、植物,也会在不太长的时期内产生大量的后代而占满整个地球。但事实上,几万年来,象的数量也从没有增加到那样多,自然界里很多生物的繁殖能力都远远超过了象的繁殖能力,但各种生物的数量在一定的时期内都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这是为什么呢?达尔文因此想到了生存斗争。
生存斗争 生物的繁殖能力是如此强大,但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这是什么原因呢?达尔文认为,这主要是繁殖过度引起的生存斗争的缘故。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但在生存斗争中,什么样的个体能够获胜并生存下去呢?达尔文用遗传和变异来进行解释。
遗传和变异 达尔文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但哪些变异可以遗传呢?达尔文用适者生存来进行解释。
适者生存 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最初由C.R.达尔文提出。
达尔文虽借用了人工选择中的“选择”这个词,但这只是一种比喻,并非说有超自然的力量在进行选择。按照达尔文的意见,自然选择不过是生物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进化的观点看,能生存下来的个体不一定就是最适者,只有生存下来并留下众多后代的个体才是最适者;又考虑到进化是群体而不是个体的现象,现代综合进化论从群体遗传学的角度修正了达尔文的看法,认为自然选择是群体中“不同基因型的有差异的(区分性的)延续”,是[[群体中增加了适应性较强的基因型 频 率的过程 。例如 ,英国有一种桦尺蛾,在1850年前都是灰色类型。1850年在曼彻斯特发现了黑色的突变体。19世纪后半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废气中的HS杀死了树皮上的灰色地衣,煤烟又把树干熏成黑色。结果,原先歇息在地衣上得到保护的灰色类型,这时在黑色树干上却易被鸟类捕食;而黑色类型则因煤烟的掩护免遭鸟类捕食反而得到生存和发展。于是黑色类型的频率迅速提高,灰色类型的频率则不断下降。到19世纪末,前者已由不到 1%上升至90%以上;后者则从90%以上下降为不到 5%。表明了自然选择通过保留有利基因个体和淘汰不利的基因个体,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变化使种群产生的适应新环境的黑色突变类型得到发展,这种情形就是人们所能看到的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的类型有3种:①稳定性选择。把种群中趋于极端变异的个体淘汰,保留那些中间类型的个体,使生物的类型更趋于稳定。例如有人在马铃薯叶甲中发现,能过冬的是那些常态型个体,而变异较大的个体都容易在越冬中死亡。②单向性选择。在群体中保存趋于某一极端的个体,而淘汰另一极端的个体,使生物类型朝着某一变异的方向发展。如上述的桦尺蛾工业黑化现象。③分裂性选择。把一个物种种群中极端变异的个体按不同方向保留下来,而中间常态型个体则大为减少,这样一个物种种群就可能分裂为不同的亚种。美国卡茨基尔山有轻巧型和粗壮型两种狼,就是这种分裂性选择的结果。
达尔文早就注意到动物中的性二型现象,并用性选择来解释同种雌雄个体之间形态显著差异即性二型现象的起源。他认为雄性个体间常为争夺配偶和繁殖机会而斗争,优胜者或因体躯强壮、或因有有效的争斗器官、或者体形及颜色等引诱力强而获得更多的繁殖机会,这种有差异的繁殖力就是性选择。达尔文把性选择看作是自然选择的特殊情形。性选择有利于保存和发展与求偶、繁殖有关的器官、结构、功能和行为等方面的有利变异,从而也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发展,这是与自然选择的利益一致的。但在某些情况下,性竞争的利益与生存竞争的利益相悖。例如,雄鸟鲜艳的羽毛虽然有利于求偶,但可能不利于生存(因过于醒目而暴露于天敌)。有人因此而反对性选择说。看来,性选择还是应该纳入到一般的自然选择之中,因为任何自然环境下的生物都可能受到方向不同、大小不同的选择压力,而选择的最终效应则是这些方向不同、大小不同选择压力的综合平衡。例如贝壳的增厚虽有利于动物的防护,但不利于运动;鹿角的增大虽有利于争斗却不利于行动。因而贝壳的厚薄和鹿角的大小乃是不同方向、不同大小选择力量平衡作用的结果。
过度繁殖 达尔文发现,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达尔文指出,象是一种繁殖很慢的动物,但是如果每一头雌象一生(30~90岁)产仔6头,每头活到100岁,而且都能进行繁殖的话,那么到750年以后,一对象的后代就可达到1 900万头。因此,按照理论上的计算,就是繁殖不是很快的动、植物,也会在不太长的时期内产生大量的后代而占满整个地球。但事实上,几万年来,象的数量也从没有增加到那样多,自然界里很多生物的繁殖能力都远远超过了象的繁殖能力,但各种生物的数量在一定的时期内都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这是为什么呢?达尔文因此想到了生存斗争。
生存斗争 生物的繁殖能力是如此强大,但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这是什么原因呢?达尔文认为,这主要是繁殖过度引起的生存斗争的缘故。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但在生存斗争中,什么样的个体能够获胜并生存下去呢?达尔文用遗传和变异来进行解释。
遗传和变异 达尔文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但哪些变异可以遗传呢?达尔文用适者生存来进行解释。
适者生存 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最初由C.R.达尔文提出。
达尔文虽借用了人工选择中的“选择”这个词,但这只是一种比喻,并非说有超自然的力量在进行选择。按照达尔文的意见,自然选择不过是生物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进化的观点看,能生存下来的个体不一定就是最适者,只有生存下来并留下众多后代的个体才是最适者;又考虑到进化是群体而不是个体的现象,现代综合进化论从群体遗传学的角度修正了达尔文的看法,认为自然选择是群体中“不同基因型的有差异的(区分性的)延续”,是[[群体中增加了适应性较强的基因型 频 率的过程 。例如 ,英国有一种桦尺蛾,在1850年前都是灰色类型。1850年在曼彻斯特发现了黑色的突变体。19世纪后半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废气中的HS杀死了树皮上的灰色地衣,煤烟又把树干熏成黑色。结果,原先歇息在地衣上得到保护的灰色类型,这时在黑色树干上却易被鸟类捕食;而黑色类型则因煤烟的掩护免遭鸟类捕食反而得到生存和发展。于是黑色类型的频率迅速提高,灰色类型的频率则不断下降。到19世纪末,前者已由不到 1%上升至90%以上;后者则从90%以上下降为不到 5%。表明了自然选择通过保留有利基因个体和淘汰不利的基因个体,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变化使种群产生的适应新环境的黑色突变类型得到发展,这种情形就是人们所能看到的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的类型有3种:①稳定性选择。把种群中趋于极端变异的个体淘汰,保留那些中间类型的个体,使生物的类型更趋于稳定。例如有人在马铃薯叶甲中发现,能过冬的是那些常态型个体,而变异较大的个体都容易在越冬中死亡。②单向性选择。在群体中保存趋于某一极端的个体,而淘汰另一极端的个体,使生物类型朝着某一变异的方向发展。如上述的桦尺蛾工业黑化现象。③分裂性选择。把一个物种种群中极端变异的个体按不同方向保留下来,而中间常态型个体则大为减少,这样一个物种种群就可能分裂为不同的亚种。美国卡茨基尔山有轻巧型和粗壮型两种狼,就是这种分裂性选择的结果。
达尔文早就注意到动物中的性二型现象,并用性选择来解释同种雌雄个体之间形态显著差异即性二型现象的起源。他认为雄性个体间常为争夺配偶和繁殖机会而斗争,优胜者或因体躯强壮、或因有有效的争斗器官、或者体形及颜色等引诱力强而获得更多的繁殖机会,这种有差异的繁殖力就是性选择。达尔文把性选择看作是自然选择的特殊情形。性选择有利于保存和发展与求偶、繁殖有关的器官、结构、功能和行为等方面的有利变异,从而也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发展,这是与自然选择的利益一致的。但在某些情况下,性竞争的利益与生存竞争的利益相悖。例如,雄鸟鲜艳的羽毛虽然有利于求偶,但可能不利于生存(因过于醒目而暴露于天敌)。有人因此而反对性选择说。看来,性选择还是应该纳入到一般的自然选择之中,因为任何自然环境下的生物都可能受到方向不同、大小不同的选择压力,而选择的最终效应则是这些方向不同、大小不同选择压力的综合平衡。例如贝壳的增厚虽有利于动物的防护,但不利于运动;鹿角的增大虽有利于争斗却不利于行动。因而贝壳的厚薄和鹿角的大小乃是不同方向、不同大小选择力量平衡作用的结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因为猎豹善跑,所以生活在草原。因为云豹善攀缘,所以生活在森林。因为雪豹善于贴岩攀爬,所以生活在高原雪山。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们把生活在草原上的那种豹叫猎豹,生活在森林里的叫云豹,生活在高山的叫雪豹。当然你也可以反过来叫,这都无所谓。所以不是现有各种豹,然后他们选择在哪里生活,而是它们在那里生活几万年慢慢成为那个样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可能之前都是一种动物..
1.一类种群特别爱吃森林或高山,或草地里的动物,就搬到那里了.
2.种群之间的斗争
3.地形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环境变了
只是它们没有离开原来的地方而已
1.一类种群特别爱吃森林或高山,或草地里的动物,就搬到那里了.
2.种群之间的斗争
3.地形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环境变了
只是它们没有离开原来的地方而已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