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的标志呢
2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问题,目前史学界共存在着四种不同的看法。(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这是传统的观点,其理论依据是马克思的一段论述,马克思在《资产阶级和反革命》一文中指出:“1648年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这两次革命不仅反应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应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根据马克思的这一论述,可以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历史发展的事实也说明,把英国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有充分理由的。第一,在政治上,英国革命宣布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和国家原则,推翻了流行于欧洲2000多年的“神圣王权”,建立起了一套以共和政体、议会政治和两党政治为特征的新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为后来许多资产阶级国家所效法,而英国革命所表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也在后来历次资产阶级革命中得到了证实。第二,在经济方面,英国革命的胜利,不仅使本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使英国最早开始了工业革命,而且使欧洲其他国家也受其影响,在工业和农业方面,都朝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第三,在意识形态方面,英国革命中和革命后所产生的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对世界的影响尤其重大。英国革命促进了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发展,在资产阶级文化史上,准备了“启蒙”时代。最后,英国自革命后至近代末期,始终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世界近代史从英国革命开始,许多问题的根源便容易明白。(二)尼德兰革命说。这种观点认为,世界近代史研究的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走向衰落的历史。因此,要确定它的开端时间,必须先确定开端的标准,那么什么是开端的标准呢?他们认为必须从以下三方面考虑:第一,研究资本主义的产生,必须发端于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时代”开始的时机,不能提前也不能推后。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是基础,它在促进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资本主义开始的世纪,集中地反映了资本主义产生时期经济政治发展的水平和要求。第二,在资本主义时代开始的世纪,选定一个能够集中地反映该时代本质和主流、代表历史发展方向、有较大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事件,作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标志。因为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只有通过阶级矛盾、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表现出来。资产阶级革命的首次成功,自然是世界近代史的一个重大路标。第三,世界近代史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在确定它的分期标准时,必须牢固树立以近代世界为一全局、整体的观念,不能任意割裂和取舍。只有把上述三点有机的结合起来,全面地综合考察,才能正确地认识近代世界历史的开端。根据这样的标准,毫无疑问,16世纪的尼德兰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因为,16世纪是资本主义时代开始的世纪。资本主义时代的开始,意味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从封建主义形态过渡到资本主义形态的剧烈变革时期。封建关系瓦解,资本原始积累加速进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的出现及其与封建制度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的斗争,构成了它的基本特征。尼德兰16世纪的历史,集中地反映了这个时代开始时的基本特征。16世纪的尼德兰,以其发达的工商业传统,优越的地理条件,成为世界上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这时,尼德兰的工业进入了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初级阶段,在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和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经济的出现是并行的。在经济生活发生变化的同时,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动,原来占统治地位的封建主阶级分化瓦解,从中分化出一部分人从事资本主义的经营活动。主要由商人、包买商、手工工场主、农场主组成的城乡资产阶级正在形成,其中商业资产阶级占首要地位。他们的阶级利益与统治尼德兰的西班牙人及其封建制度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的形成,民族意识的觉醒,一场公开的资产阶级风暴席卷而来。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绝不是尼德兰的孤立现象,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等都程度不同地有类似的变动,只不过尼德兰这时走在欧洲的前列,代表这一历史时代的发展方向罢了。16世纪的尼德兰革命,是反对西班牙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正确认识尼德兰革命的性质,客观评价其历史地位,是它能否作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关键。在尼德兰革命前,统治尼德兰的是当时最大的殖民国家西班牙,这是一个封建国家,它竭力维护封建制度,扼杀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是欧洲封建势力的主要堡垒。16世纪的尼德兰是资本主义最发达,新教思想最活跃的地方,西班牙强化封建专制统治、奴役被压迫民族的政策使得尼德兰成为欧洲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集合点,正在形成中的尼德兰民族,最终选择了推翻西班牙封建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道路。这场革命的发动者和主力军是城市平民、农民和渔民,领导者是以商业资本家为主体的资产阶级和贵族反对派,主要打击对象是西班牙封建专制殖民统治。尽管16世纪尼德兰的资本主义各种关系尚未完全成熟,但这场革命具备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一般特征,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本质上有很多共同点,如:这两次革命都处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初期阶段,资本主义的发展同封建制度的存在已经不相容了;这两次革命都披着宗教外衣;两国的资产阶级都没有与人民结成联盟,而是与一部分贵族结盟,充当领导者,使革命具有保守性和妥协性;这两国产生的新政权,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和部分贵族的联合专政;而且,革命成功后,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殖民扩张道路。尼德兰革命的意义和对欧洲各国乃至世界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在经济方面,这个17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力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和世界市场的发展;在政治上,它一方面打击了西班牙在欧洲的封建霸权,同时在破坏封建国家机器,建设资产阶级政权方面首次作了成功的尝试。同时,世界近代史的对象和任务是既要研究清楚一个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资产阶级革命史的事实及规律性,同时还必须把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考察,从不同时期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性和个性中,研究整个资产阶级革命的规律、地位、作用等。尼德兰革命自然是这个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综上所述,16世纪的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应该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三)19世纪说。这种观点认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习惯于把欧洲近代上限视为世界近代上限,但由于世界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两个上限之间,必然会有一个“时间差”,欧洲近代史始于15世纪,世界近代史则始于19世纪。世界近代史到来的根本原因,是西方的产业革命极其大工业生产力向全球范围传播能力的形成,是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由于这一切,占世界人口80%的亚、非、拉各大洲,便在19世纪进入了自己的近代史阶段。从而,以往欧美范围的区域性的近代史,在19世纪扩展成为真正的世界近代史。世界近代史,就是从这时开始的。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15世纪的下半叶,是欧洲从中世纪到近代史的转变期,到16世纪初,欧洲即正式进入近代史阶段,但直到18世纪末,整个世界并未进入近代史阶段,这一时期,实际上只是世界近代史到来的准备期。因为,第一,以1640年的英国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这既是对马克思的一种误解,也是缺乏世界性眼光的一种表现。马克思在阐述英法革命的意义时,明确将英国和法国革命称作是“欧洲范围的革命”;第二,从17世纪起,世界上进入近代史阶段的区域有所扩大,但这种扩大仍是局部的,而不是全球性的;第三,从16世纪到18世纪,是欧洲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工场手工业,因其劳动生产率比较低,所以不可能,也没有被欧洲各国在其掠夺性的国际贸易中带到世界各地;第四,16至18世纪,是世界近代史到来的必不可少的准备阶段。所以,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末,这是世界从前资本主义时代到资本主义时代的完整过渡期,是世界近代史的真正上限。在这一时期,一方面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仍在继续,其资本主义社会也在向上发展之中,另一方面,占世界人口和面积大多数的亚、非、拉各大洲,都已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革命的历史时代,因而,整个世界也就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即进入了近代史的历史阶段。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提出了世界近代史相对上限的概念。所谓相对上限,就是那些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将新旧两个时代区分开,但又不能完全区分开的上限。他们认为,在19世纪的范围内,世界近代的相对上限有三个。1.19世纪初,是世界近代史阶段初步到来的历史时刻。因为,第一,英国的机制工业品开始倾销到拉美各国以及亚洲和北非的一些国家,使上述广大地区进入了自己的近代史阶段;第二,1825年英国解除了禁止机器出口的禁令,标志着近代大工业生产力已开始逐渐具备了直接向世界各地传播的能力。这时,近代史的世界性,已经初步形成。2.19世纪中叶,这是世界近代史阶段基本到来的历史时刻。因为,第一,工业革命在欧美主要国家完成或迅速发展,使得西方大工业生产力向全球传播,世界市场已经基本上形成。第二,西方的机制工业品,已经倾销到世界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亚、非、拉的许多国家开始产生或初步地发展了自己的近代资本主义经济,这样,除了亚、非一些地区外,整个世界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的历史时代,世界近代史的历史阶段,已经基本到来。3.19世纪末,这是世界近代史阶段完全到来的历史时刻。因为,第一,经过第二次产业革命,西方的大工业生产力已完全具备向世界各地传播的能力,西方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已开始进入新质的发展阶段;第二,资本输出已经具有了重要意义,它“加速了最落后的国家里的资本主义发展”,全球大部分落后国家均已进入了近代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历史时期;第三,到19世纪末,世界被瓜分完毕,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已经形成,整个世界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世界近代史阶段,也完全到来。(四)1500年说。目前史学界大部分学者都持这种观点,他们认为,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由之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而导致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的一系列变化、一系列事件,几乎都与地理大发现息息相关,特别是地理大发现直接诱发了商业革命和西欧国家的海外殖民扩张,对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起了最有力的催化作用;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的历史,也是世界从地区隔绝走向统一整体的历史,而正是随着地理大发现,西方国家的海外殖民,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过去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对隔绝状态才逐渐被打破,整个世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才逐步形成为密切联系的、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一体;世界历史近代与古代的分期断限,应该以有世界意义的重大经济形态变化为主要依据。1500年前后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导致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引起了遍及世界各地区的社会经济的重大变化。因此,以150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是合乎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已有较大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要当权,要发展资本主义,这是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而17世纪英国国王却在鼓吹“君权神授”,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剧了英国的阶级矛盾,导致了革命的爆发。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社会各种矛盾迅速激化。在人民革命运动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联盟,并取得革命的领导权,向封建统治者进行斗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反复斗争,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它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资本主义制度同封建制度相比较,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进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100年后,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成为大机器工业的发源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还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开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英国资产阶级是通过革命的手段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比封建制度有很大的进步性,但它毕竟是一场用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的革命。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反复较量才获胜,这也说明了任何一场革命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此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其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就决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不彻底性。
参考资料
斯图亚特王朝
英国都铎王朝(1485~1603年)末代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死后,因无嗣而由表亲苏格兰国王詹姆士·斯图亚特于1603年继承英国王位,称詹姆士一世,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的统治。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经过曲折、反复,到1688年发生了宫廷政变。议会把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信奉新教的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奥伦治亲王威廉迎接到英国继承王位,从此建立起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君主立宪政体。1701年,议会通过了“王位继承法”,规定:因威廉和玛丽没有子女,威廉死后,王位由詹姆士二世的幼女、信奉新教的安妮继承。安妮死后无嗣,王位由其表兄、信奉新教的汉诺威选侯乔治一世(1714~1727年在位)继承。1714年,汉诺威王朝取代了斯图亚特王朝。
“斯图亚特王朝世系表”
英国的议会
英国议会最早形成于13世纪,分上议院和下议院,议员都是封建主阶级。上议院不是由选举产生,而是由根据世袭权利而取得这种位置的世俗贵族和非世袭的教会高级人士组成的。大部分议员都从斯图亚特王朝取得称号和职务,因此斯图亚特王朝可以指望他们的支持。下议院的情况稍有不同,因为这是一个选举出来的机构。尽管其议员不是真正的英国人民代表,可是他们对政府的依赖程度要比上议院的议员低。他们是由各个郡年满21岁,从地产上每年获得40先令以上收入的男子中选举产生的。在斯图亚特王朝时代,由各郡选入议会的是中等贵族和大贵族,包括旧的封建贵族和新的资产阶级化的贵族。还有在某种程度上与土地占有有一定关系的资产阶级。17世纪,很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成为下议院的议员。随着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同封建君主和封建贵族的利益开始发生分歧,反对派在议会里也日益增大。
新贵族
新贵族是17世纪前后英国特有的一个社会阶层,他们的身份是贵族,但由于他们又进行资本主义性质的经营活动,在利益上同新兴资产阶级有共同之处。关于新贵族,马克思有精辟的论断,他指出:“这个和资产阶级有联系的大土地所有者阶级……与1789年的法国封建地主不同,它对于资产阶级的生存条件不但不加反对,反而完全抱容忍的态度。这个阶级的地产事实上不是封建性的财产,而是资产阶级性的财产。这些土地所有者一方面供给工业资产阶级以手工工场所必需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农业的发展与工商业状况相适应。这就使土地所有者和资产阶级有共同利益,这就使土地所有者和资产阶级结成联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251页。)
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
查理一世是詹姆士一世(1603~1625年在位)之子。詹姆士一世统治英国期间,依靠封建贵族和国教(由改革天主教而形成的一种新教,但保留前者大部分教义)教士来加强封建专制统治。他宣扬君权神授,宣称:国王是上帝派到世间的最高权威,有无限的权力,还说什么“国王创造法律,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国王应居于法律和议会之上,不受世俗法律限制。”他把英国国教作为封建专制的精神支柱,他说:“没有主教,就没有国王”,取消主教就是灾难,平等是秩序的敌人。他极力迫害清教徒(信仰新教卡尔文教的英国人),他曾三次解散议会,直接开征新税,提高关税,并强制发行公债,还实行肥皂、纸张、盐、煤等的专卖权,甚至卖官鬻爵。詹姆士一世不关心英国的海上贸易,忽视建立海军。这些政策大大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引起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强烈不满。1825年,查理一世(1625~1649年在位)继承王位后,进一步加强了专制统治,他轻浮而又自以为是,是个王权无限论者。他对议会提出限制王权的《权利请愿书》非常不满,1629年下令解散议会。他用逮捕、监禁和大量罚金来镇压敢于反对他的人。他模仿法国和西班牙大陆的君主制,力图为自己建立不依靠议会的常备军。他还采取措施,打击资本主义工商业,并迫害清教徒。1640年4月,为筹措军费,镇压苏格兰起义,被迫召开中断了11年之久的议会,5月又将其解散(史称“短期议会”)。同年11月,查理一世被迫再次召开议会(直到1653年4月被克伦威尔解散,史称“长期议会”)。议会决议处死查理一世的两个宠臣,向国王公开挑战。这次议会的召集,被视作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苏格兰人民起义
1637~1640年苏格兰人民为反抗英王查理一世专制统治而发动的起义。1603年以后,虽然苏格兰与英格兰两国共戴一主,但苏格兰在内政和宗教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卡尔文教的长老会对国王实行监督。1637年7月,查理一世强令苏格兰接受英国国教的主教制、礼拜仪式与公祷书,目的是把专制统治推行到苏格兰,引起苏格兰人民的愤怒。1638年,苏格兰的贵族和资产阶级发动了反英战争,并于1639年攻入英格兰北部,击溃英军。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内战的进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内战共有两次,第一次内战(1642~1646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642年到1644年夏,军事主动权基本上掌握在国王手中,议会当时主要处于防守地位。第二阶段从1644年夏到1646年,军事主动权完全转到议会手中。1642年8月,查理一世在诺丁汉城堡升起国王的军旗,宣布讨伐议会,发动内战。10月23日,发生了厄其山战役,议会军司令埃塞克斯伯爵放弃了彻底打击王军的机会,使国王能够在距离伦敦只有50英里的牛津,建立大本营。1643年夏季,议会军一再失利。1643年秋,国王派军队从三方面向伦敦进攻,伦敦的安全受到威胁。8月初,由手工业者、帮工、学徒组成的伦敦民团奋起出击,附近农民武装也来支援,这才减轻了对伦敦的压力,挽回了局势。1643年10月11日,克伦威尔所率领的由自耕农组成的骑兵在温斯比附近获得了重大胜利。1644年7月2日,发生了内战以来最大的一次战役——马斯顿荒原战役,克伦威尔所率的议会军取得了辉煌胜利,但是南方和西方的议会军却遭到了惨败。议会不得不通过彻底改组军队的计划,规定建立统一的正规的“新模范军”,由国家供养,实行统一指挥。“新模范军”是由各郡招募的人组成的军队,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它在1645年6月14日纳西比附近的一次战役中,一举击溃王军。王军损失了全部大炮和辎重,被俘5 000名。国王只身逃跑,并于1646年5月5日向苏格兰投降。1647年1月,议会以40万英镑的代价把查理买回软禁起来。1647年11月,查理一世逃往怀特岛,胁迫郡长叛变未遂被拘。他和苏格兰倾向王党的右翼秘密勾结,并煽动各地王党叛乱。1648年春发生第二次内战,3月到5月,王党在伦敦、威尔士、肯特郡等地制造暴动,苏格兰军也从北部入侵。军事行动是在三个孤立的地区:东南部、西部(包括威尔士)和北部展开的。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镇压了东部、西部的叛乱以后,向北挺进,迎击苏格兰的军队。1648年8月17日,克伦威尔在浓雾的掩护下从侧翼进攻苏格兰军。苏格兰军惨败。1万人被俘,其余向北逃跑。到8月底,第二次内战实际上已经结束。
克伦威尔
1599—1658,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出生于亨丁顿郡的新贵族家庭,17岁进入剑桥大学,后在伦敦学习法律。1628、1640年,他两次当选为议会议员,在1640年的新议会中,他参加起草了《大抗议书》,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保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1642年,查理一世掀起内战后,克伦威尔一直站在议会方面,以自己组织的“铁骑军”屡建战功。1645年,议会通过《新军法案》,授权克伦威尔改组军队,他便以“铁骑军”为基础组成英国历史上第一支常备军,即“新模范军”。新军总司令名义上是费尔法克斯,但实际上克伦威尔掌握全权。1645年6月的纳西比战役,克伦威尔指挥新模范军取得了第一次内战的胜利。1648年春,王军发动第二次内战。8月,克伦威尔率领新军击溃了王军。9月,又俘获国王查理一世。1649年1月30日,他在人民的压力下,以议会和军队的名义处死国王。5月,宣布英国为共和国。克伦威尔为了巩固资产阶级新贵族的专政,对内他一方面击退王党分子的复辟活动,一方面又镇压了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平等派和无地、少地农民的掘地派运动。在国外,他把侵略矛头指向爱尔兰,同时兼并苏格兰。1649年8月,他率军镇压爱尔兰人民起义。爱尔兰1/3的人口被剿灭,2/3的土地被侵占,克伦威尔本人、高级军官和土地投机者都成了爱尔兰的大地主。1652至1654年,克伦威尔又打败海上劲敌荷兰,使英国控制了海外贸易,促进了英国工业的发展。1653年,克伦威尔驱散议会,实行军事独裁,就任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护国主”,成了英国的无冕之王,共和国名存实亡。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激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抗,王党分子也趁机活动。1658年9月,克伦威尔在危机四伏中病逝。其子理查·克伦威尔继任护国主。本课选用的插图《克伦威尔在战场上》反映了克伦威尔议会军队在纳西比战场上击败国王军队的情景,图中骑在白马上的将军正是克伦威尔。
查理二世
查理一世之子,1646年逃亡国外。苏格兰和爱尔兰的王党分子拥护他为国王,以他的名字为号召,进行复辟活动。克伦威尔死后,经与英国议会协议后,于1660年4月4日发表《布雷达宣言》。宣言保证大赦政治犯、保障宗教自由并保持在革命期间所获得的财产的所有权。答应同议会共同管理国家。国王不设常备军,只有王宫卫队和驻在苏格兰、爱尔兰各据点的人数较少的部队。王室土地在革命时期已被拍卖,在财政方面完全依靠议会,议会在所谓王室费项目下规定一定的款项来维持国王及其宫廷的开支。同年5月8日,议会通过决议,宣布查理二世为英国国王。查理二世于5月29日进入伦敦,登上王位,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刚复辟时,他表面上遵守宣言,在不同程度上满足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以稳定局势。不久即露出狰狞面目,全面恢复专制统治。利用国教迫害清教徒,逮捕、杀害反对君主封建政权的人,对曾签署查理一世死刑的人一个不赦,没来得及逃走的28人全部逮捕,其中13人处以绞刑,15人终身监禁。甚至连已死的人也不饶过,把克伦威尔等人的尸体从坟墓中掘出,施以绞刑,枭首示众。由国库开支收购国王与教会在革命时期所损失的土地。在位期间曾两次发动对荷兰的战争,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并联合信仰天主教的法国,答应在英国恢复天主教。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其推行的政策强烈不满。
詹姆士二世
查理二世之弟,继位前为约克公爵。英国革命战争期间于1648年逃往欧洲大陆,在法国和西班牙军队中服役。1660年复辟后回英国。1685年查理二世死后继位。他降低对法国商品的关税率,接受法国经济援助,积极在英国恢复天主教会及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1687年,颁布《信仰自由宣言》,废除反天主教的法律,允许天主教徒担任文武官员。这不仅引起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不满,而且也引起了过去曾并吞过天主教地产的封建贵族和国教教士的不满,后来在1688年政变中逃往法国。
1688年政变
詹姆士二世上台后,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引起了英国国教会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对。1688年6月,詹姆士二世得了一个儿子,这样,他那位信仰英国国教的女儿玛丽就失去了将来继承王位的希望,英国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本来曾经寄希望于玛丽继位后能改变现状,詹姆士得子使他们的希望破灭,为了防止天主教徒将来可能继承王位,他们决定发动政变,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英国议会中的辉格党和托利党的7位领袖人物出面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奥伦治亲王威廉(1650—1702)来英国,以保护英国的宗教、自由和财产。威廉生于尼德兰,信奉新教。22岁任尼德兰执政。5年后娶詹姆士二世(当时为约克公爵)之女玛丽为妻。接到邀请后,威廉在9月30日即发表声明,要求恢复他的妻子玛丽英国王位继承权。1688年11月1日,威廉率领一支1.5万人的军队和600艘舰船在英国西南海港托尔贝登陆,向伦敦挺进。消息传到伦敦,引起一片混乱,英国的资产阶级、新贵族,甚至国王的部分大臣和军队都表示支持威廉。詹姆士二世众叛亲离,仓皇出逃,中途被截。后经威廉同意,逃亡法国。1688年12月18日威廉进入伦敦。1689年1月,在伦敦召开的议会全体会议上,宣布詹姆士二世逊位,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管理英国,称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这次政变也称“光荣革命”、“不流血的革命”。同时,议会也向威廉提出了一个《权利宣言》,对詹姆士二世破坏法律的行为进行了谴责,指出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税,天主教徒不能担任英国国王,国王也不能同天主教徒结婚等等。威廉接受了这个宣言,当年10月,该宣言经议会批准定为法律,这就是《权利法案》。威廉在位期间,保障议会权利;采取保护关税政策,鼓励国内工农业发展;将爱尔兰变为英国的殖民地;长期与法国进行竞争。光荣革命以后,因为国王威廉来自英国以外,又不懂英语,很多事情需要议会的帮助,加上《权利法案》的限制,王权受到制约,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起来。
《权利法案》
……灵俗两界贵族与众议员等……宣告: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2.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3.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5.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7.凡臣民系新教徒者,为防卫起见,得酌量情形,并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置备武器。
8.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10.不应要求过多之保释金,亦不应强课过分之罚款,更不应滥施残酷非常之刑罚。
11.陪审官应予正式记名列表并陈报之,凡审理判国犯案件之陪审官应为自由世袭地领有人。
12.定罪前,特定人的一切让与及对罚金没收财产所作的一切承诺,皆属非法而无效。
13.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彼等(即灵俗两界贵族与众议员等)并主张、要求与坚持上开各条为彼等无可置疑之权利与自由;凡上开各条中有损人民之任何宣告、判决、行为或诉讼程序,今后断不应据之以为结论或先例。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英国“光荣革命”后建立起来的国家体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制政体类型。大约在13世纪中期,贵族在同英王亨利三世的斗争中获胜,成立议会。13世纪末以后,议会经常召开,议员由贵族、市民和骑士组成,由于各个阶层的利益不同,常常不在一起开会,14世纪以后,议会逐渐分成上下两院。此后,下院的权力不断扩大,15世纪末,下院已经有提出财政议案权和法律议案权。但是,这一时期议会仍然是封建性质的等级代议机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议会成为资产阶级同代表封建势力的斯图亚特王朝斗争的政治中心。光荣革命以后,议会相继通过《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从法律上确认“议会主权”原则,进一步限制王权。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擅自批准法律、废除法律或中止法律的实施;并规定,国王必须信奉英国国教,天主教徒或同天主教徒结婚者不得继承王位。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初步确立。但是,实际上,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英国国王的权力还比较大,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实际地位还没有超越国王。随着君主立宪政体的发展,国王的权力逐渐削弱。在君主立宪政体之下,君主是名义上的世袭国家元首,就法律地位而言,国王可以任免首相、政府大臣、法官,召集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统帅军队、宣战和媾和等。英国国王还是英联邦的元首,现在英王的头衔是“天佑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和她的其他领土及领地的女王、英联邦元首、基督教护教者伊丽莎白二世”,但实际上,立宪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其国家的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主要在下院。议会的主要职权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表面上,议会通过的法案要经过国王批准,但这只是一种形式,18世纪以来,英王从来没有否决过议会通过的法案。但是,自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渐保守,议会的作用下降,国家的权力中心逐渐转移到内阁和首相手中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反复斗争,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它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资本主义制度同封建制度相比较,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进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100年后,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成为大机器工业的发源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还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开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英国资产阶级是通过革命的手段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比封建制度有很大的进步性,但它毕竟是一场用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的革命。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反复较量才获胜,这也说明了任何一场革命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此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其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就决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不彻底性。
参考资料
斯图亚特王朝
英国都铎王朝(1485~1603年)末代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死后,因无嗣而由表亲苏格兰国王詹姆士·斯图亚特于1603年继承英国王位,称詹姆士一世,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的统治。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经过曲折、反复,到1688年发生了宫廷政变。议会把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信奉新教的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奥伦治亲王威廉迎接到英国继承王位,从此建立起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君主立宪政体。1701年,议会通过了“王位继承法”,规定:因威廉和玛丽没有子女,威廉死后,王位由詹姆士二世的幼女、信奉新教的安妮继承。安妮死后无嗣,王位由其表兄、信奉新教的汉诺威选侯乔治一世(1714~1727年在位)继承。1714年,汉诺威王朝取代了斯图亚特王朝。
“斯图亚特王朝世系表”
英国的议会
英国议会最早形成于13世纪,分上议院和下议院,议员都是封建主阶级。上议院不是由选举产生,而是由根据世袭权利而取得这种位置的世俗贵族和非世袭的教会高级人士组成的。大部分议员都从斯图亚特王朝取得称号和职务,因此斯图亚特王朝可以指望他们的支持。下议院的情况稍有不同,因为这是一个选举出来的机构。尽管其议员不是真正的英国人民代表,可是他们对政府的依赖程度要比上议院的议员低。他们是由各个郡年满21岁,从地产上每年获得40先令以上收入的男子中选举产生的。在斯图亚特王朝时代,由各郡选入议会的是中等贵族和大贵族,包括旧的封建贵族和新的资产阶级化的贵族。还有在某种程度上与土地占有有一定关系的资产阶级。17世纪,很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成为下议院的议员。随着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同封建君主和封建贵族的利益开始发生分歧,反对派在议会里也日益增大。
新贵族
新贵族是17世纪前后英国特有的一个社会阶层,他们的身份是贵族,但由于他们又进行资本主义性质的经营活动,在利益上同新兴资产阶级有共同之处。关于新贵族,马克思有精辟的论断,他指出:“这个和资产阶级有联系的大土地所有者阶级……与1789年的法国封建地主不同,它对于资产阶级的生存条件不但不加反对,反而完全抱容忍的态度。这个阶级的地产事实上不是封建性的财产,而是资产阶级性的财产。这些土地所有者一方面供给工业资产阶级以手工工场所必需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农业的发展与工商业状况相适应。这就使土地所有者和资产阶级有共同利益,这就使土地所有者和资产阶级结成联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251页。)
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
查理一世是詹姆士一世(1603~1625年在位)之子。詹姆士一世统治英国期间,依靠封建贵族和国教(由改革天主教而形成的一种新教,但保留前者大部分教义)教士来加强封建专制统治。他宣扬君权神授,宣称:国王是上帝派到世间的最高权威,有无限的权力,还说什么“国王创造法律,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国王应居于法律和议会之上,不受世俗法律限制。”他把英国国教作为封建专制的精神支柱,他说:“没有主教,就没有国王”,取消主教就是灾难,平等是秩序的敌人。他极力迫害清教徒(信仰新教卡尔文教的英国人),他曾三次解散议会,直接开征新税,提高关税,并强制发行公债,还实行肥皂、纸张、盐、煤等的专卖权,甚至卖官鬻爵。詹姆士一世不关心英国的海上贸易,忽视建立海军。这些政策大大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引起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强烈不满。1825年,查理一世(1625~1649年在位)继承王位后,进一步加强了专制统治,他轻浮而又自以为是,是个王权无限论者。他对议会提出限制王权的《权利请愿书》非常不满,1629年下令解散议会。他用逮捕、监禁和大量罚金来镇压敢于反对他的人。他模仿法国和西班牙大陆的君主制,力图为自己建立不依靠议会的常备军。他还采取措施,打击资本主义工商业,并迫害清教徒。1640年4月,为筹措军费,镇压苏格兰起义,被迫召开中断了11年之久的议会,5月又将其解散(史称“短期议会”)。同年11月,查理一世被迫再次召开议会(直到1653年4月被克伦威尔解散,史称“长期议会”)。议会决议处死查理一世的两个宠臣,向国王公开挑战。这次议会的召集,被视作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苏格兰人民起义
1637~1640年苏格兰人民为反抗英王查理一世专制统治而发动的起义。1603年以后,虽然苏格兰与英格兰两国共戴一主,但苏格兰在内政和宗教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卡尔文教的长老会对国王实行监督。1637年7月,查理一世强令苏格兰接受英国国教的主教制、礼拜仪式与公祷书,目的是把专制统治推行到苏格兰,引起苏格兰人民的愤怒。1638年,苏格兰的贵族和资产阶级发动了反英战争,并于1639年攻入英格兰北部,击溃英军。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内战的进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内战共有两次,第一次内战(1642~1646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642年到1644年夏,军事主动权基本上掌握在国王手中,议会当时主要处于防守地位。第二阶段从1644年夏到1646年,军事主动权完全转到议会手中。1642年8月,查理一世在诺丁汉城堡升起国王的军旗,宣布讨伐议会,发动内战。10月23日,发生了厄其山战役,议会军司令埃塞克斯伯爵放弃了彻底打击王军的机会,使国王能够在距离伦敦只有50英里的牛津,建立大本营。1643年夏季,议会军一再失利。1643年秋,国王派军队从三方面向伦敦进攻,伦敦的安全受到威胁。8月初,由手工业者、帮工、学徒组成的伦敦民团奋起出击,附近农民武装也来支援,这才减轻了对伦敦的压力,挽回了局势。1643年10月11日,克伦威尔所率领的由自耕农组成的骑兵在温斯比附近获得了重大胜利。1644年7月2日,发生了内战以来最大的一次战役——马斯顿荒原战役,克伦威尔所率的议会军取得了辉煌胜利,但是南方和西方的议会军却遭到了惨败。议会不得不通过彻底改组军队的计划,规定建立统一的正规的“新模范军”,由国家供养,实行统一指挥。“新模范军”是由各郡招募的人组成的军队,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它在1645年6月14日纳西比附近的一次战役中,一举击溃王军。王军损失了全部大炮和辎重,被俘5 000名。国王只身逃跑,并于1646年5月5日向苏格兰投降。1647年1月,议会以40万英镑的代价把查理买回软禁起来。1647年11月,查理一世逃往怀特岛,胁迫郡长叛变未遂被拘。他和苏格兰倾向王党的右翼秘密勾结,并煽动各地王党叛乱。1648年春发生第二次内战,3月到5月,王党在伦敦、威尔士、肯特郡等地制造暴动,苏格兰军也从北部入侵。军事行动是在三个孤立的地区:东南部、西部(包括威尔士)和北部展开的。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镇压了东部、西部的叛乱以后,向北挺进,迎击苏格兰的军队。1648年8月17日,克伦威尔在浓雾的掩护下从侧翼进攻苏格兰军。苏格兰军惨败。1万人被俘,其余向北逃跑。到8月底,第二次内战实际上已经结束。
克伦威尔
1599—1658,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出生于亨丁顿郡的新贵族家庭,17岁进入剑桥大学,后在伦敦学习法律。1628、1640年,他两次当选为议会议员,在1640年的新议会中,他参加起草了《大抗议书》,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保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1642年,查理一世掀起内战后,克伦威尔一直站在议会方面,以自己组织的“铁骑军”屡建战功。1645年,议会通过《新军法案》,授权克伦威尔改组军队,他便以“铁骑军”为基础组成英国历史上第一支常备军,即“新模范军”。新军总司令名义上是费尔法克斯,但实际上克伦威尔掌握全权。1645年6月的纳西比战役,克伦威尔指挥新模范军取得了第一次内战的胜利。1648年春,王军发动第二次内战。8月,克伦威尔率领新军击溃了王军。9月,又俘获国王查理一世。1649年1月30日,他在人民的压力下,以议会和军队的名义处死国王。5月,宣布英国为共和国。克伦威尔为了巩固资产阶级新贵族的专政,对内他一方面击退王党分子的复辟活动,一方面又镇压了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平等派和无地、少地农民的掘地派运动。在国外,他把侵略矛头指向爱尔兰,同时兼并苏格兰。1649年8月,他率军镇压爱尔兰人民起义。爱尔兰1/3的人口被剿灭,2/3的土地被侵占,克伦威尔本人、高级军官和土地投机者都成了爱尔兰的大地主。1652至1654年,克伦威尔又打败海上劲敌荷兰,使英国控制了海外贸易,促进了英国工业的发展。1653年,克伦威尔驱散议会,实行军事独裁,就任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护国主”,成了英国的无冕之王,共和国名存实亡。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激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抗,王党分子也趁机活动。1658年9月,克伦威尔在危机四伏中病逝。其子理查·克伦威尔继任护国主。本课选用的插图《克伦威尔在战场上》反映了克伦威尔议会军队在纳西比战场上击败国王军队的情景,图中骑在白马上的将军正是克伦威尔。
查理二世
查理一世之子,1646年逃亡国外。苏格兰和爱尔兰的王党分子拥护他为国王,以他的名字为号召,进行复辟活动。克伦威尔死后,经与英国议会协议后,于1660年4月4日发表《布雷达宣言》。宣言保证大赦政治犯、保障宗教自由并保持在革命期间所获得的财产的所有权。答应同议会共同管理国家。国王不设常备军,只有王宫卫队和驻在苏格兰、爱尔兰各据点的人数较少的部队。王室土地在革命时期已被拍卖,在财政方面完全依靠议会,议会在所谓王室费项目下规定一定的款项来维持国王及其宫廷的开支。同年5月8日,议会通过决议,宣布查理二世为英国国王。查理二世于5月29日进入伦敦,登上王位,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刚复辟时,他表面上遵守宣言,在不同程度上满足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以稳定局势。不久即露出狰狞面目,全面恢复专制统治。利用国教迫害清教徒,逮捕、杀害反对君主封建政权的人,对曾签署查理一世死刑的人一个不赦,没来得及逃走的28人全部逮捕,其中13人处以绞刑,15人终身监禁。甚至连已死的人也不饶过,把克伦威尔等人的尸体从坟墓中掘出,施以绞刑,枭首示众。由国库开支收购国王与教会在革命时期所损失的土地。在位期间曾两次发动对荷兰的战争,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并联合信仰天主教的法国,答应在英国恢复天主教。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其推行的政策强烈不满。
詹姆士二世
查理二世之弟,继位前为约克公爵。英国革命战争期间于1648年逃往欧洲大陆,在法国和西班牙军队中服役。1660年复辟后回英国。1685年查理二世死后继位。他降低对法国商品的关税率,接受法国经济援助,积极在英国恢复天主教会及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1687年,颁布《信仰自由宣言》,废除反天主教的法律,允许天主教徒担任文武官员。这不仅引起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不满,而且也引起了过去曾并吞过天主教地产的封建贵族和国教教士的不满,后来在1688年政变中逃往法国。
1688年政变
詹姆士二世上台后,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引起了英国国教会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对。1688年6月,詹姆士二世得了一个儿子,这样,他那位信仰英国国教的女儿玛丽就失去了将来继承王位的希望,英国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本来曾经寄希望于玛丽继位后能改变现状,詹姆士得子使他们的希望破灭,为了防止天主教徒将来可能继承王位,他们决定发动政变,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英国议会中的辉格党和托利党的7位领袖人物出面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奥伦治亲王威廉(1650—1702)来英国,以保护英国的宗教、自由和财产。威廉生于尼德兰,信奉新教。22岁任尼德兰执政。5年后娶詹姆士二世(当时为约克公爵)之女玛丽为妻。接到邀请后,威廉在9月30日即发表声明,要求恢复他的妻子玛丽英国王位继承权。1688年11月1日,威廉率领一支1.5万人的军队和600艘舰船在英国西南海港托尔贝登陆,向伦敦挺进。消息传到伦敦,引起一片混乱,英国的资产阶级、新贵族,甚至国王的部分大臣和军队都表示支持威廉。詹姆士二世众叛亲离,仓皇出逃,中途被截。后经威廉同意,逃亡法国。1688年12月18日威廉进入伦敦。1689年1月,在伦敦召开的议会全体会议上,宣布詹姆士二世逊位,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管理英国,称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这次政变也称“光荣革命”、“不流血的革命”。同时,议会也向威廉提出了一个《权利宣言》,对詹姆士二世破坏法律的行为进行了谴责,指出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税,天主教徒不能担任英国国王,国王也不能同天主教徒结婚等等。威廉接受了这个宣言,当年10月,该宣言经议会批准定为法律,这就是《权利法案》。威廉在位期间,保障议会权利;采取保护关税政策,鼓励国内工农业发展;将爱尔兰变为英国的殖民地;长期与法国进行竞争。光荣革命以后,因为国王威廉来自英国以外,又不懂英语,很多事情需要议会的帮助,加上《权利法案》的限制,王权受到制约,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起来。
《权利法案》
……灵俗两界贵族与众议员等……宣告: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2.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3.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5.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7.凡臣民系新教徒者,为防卫起见,得酌量情形,并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置备武器。
8.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10.不应要求过多之保释金,亦不应强课过分之罚款,更不应滥施残酷非常之刑罚。
11.陪审官应予正式记名列表并陈报之,凡审理判国犯案件之陪审官应为自由世袭地领有人。
12.定罪前,特定人的一切让与及对罚金没收财产所作的一切承诺,皆属非法而无效。
13.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彼等(即灵俗两界贵族与众议员等)并主张、要求与坚持上开各条为彼等无可置疑之权利与自由;凡上开各条中有损人民之任何宣告、判决、行为或诉讼程序,今后断不应据之以为结论或先例。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英国“光荣革命”后建立起来的国家体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制政体类型。大约在13世纪中期,贵族在同英王亨利三世的斗争中获胜,成立议会。13世纪末以后,议会经常召开,议员由贵族、市民和骑士组成,由于各个阶层的利益不同,常常不在一起开会,14世纪以后,议会逐渐分成上下两院。此后,下院的权力不断扩大,15世纪末,下院已经有提出财政议案权和法律议案权。但是,这一时期议会仍然是封建性质的等级代议机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议会成为资产阶级同代表封建势力的斯图亚特王朝斗争的政治中心。光荣革命以后,议会相继通过《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从法律上确认“议会主权”原则,进一步限制王权。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擅自批准法律、废除法律或中止法律的实施;并规定,国王必须信奉英国国教,天主教徒或同天主教徒结婚者不得继承王位。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初步确立。但是,实际上,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英国国王的权力还比较大,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实际地位还没有超越国王。随着君主立宪政体的发展,国王的权力逐渐削弱。在君主立宪政体之下,君主是名义上的世袭国家元首,就法律地位而言,国王可以任免首相、政府大臣、法官,召集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统帅军队、宣战和媾和等。英国国王还是英联邦的元首,现在英王的头衔是“天佑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和她的其他领土及领地的女王、英联邦元首、基督教护教者伊丽莎白二世”,但实际上,立宪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其国家的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主要在下院。议会的主要职权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表面上,议会通过的法案要经过国王批准,但这只是一种形式,18世纪以来,英王从来没有否决过议会通过的法案。但是,自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渐保守,议会的作用下降,国家的权力中心逐渐转移到内阁和首相手中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问题,目前史学界共存在着四种不同的看法。(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这是传统的观点,其理论依据是马克思的一段论述,马克思在《资产阶级和反革命》一文中指出:“1648年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这两次革命不仅反应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应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根据马克思的这一论述,可以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历史发展的事实也说明,把英国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有充分理由的。第一,在政治上,英国革命宣布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和国家原则,推翻了流行于欧洲2000多年的“神圣王权”,建立起了一套以共和政体、议会政治和两党政治为特征的新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为后来许多资产阶级国家所效法,而英国革命所表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也在后来历次资产阶级革命中得到了证实。第二,在经济方面,英国革命的胜利,不仅使本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使英国最早开始了工业革命,而且使欧洲其他国家也受其影响,在工业和农业方面,都朝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第三,在意识形态方面,英国革命中和革命后所产生的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对世界的影响尤其重大。英国革命促进了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发展,在资产阶级文化史上,准备了“启蒙”时代。最后,英国自革命后至近代末期,始终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世界近代史从英国革命开始,许多问题的根源便容易明白。(二)尼德兰革命说。这种观点认为,世界近代史研究的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走向衰落的历史。因此,要确定它的开端时间,必须先确定开端的标准,那么什么是开端的标准呢?他们认为必须从以下三方面考虑:第一,研究资本主义的产生,必须发端于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时代”开始的时机,不能提前也不能推后。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是基础,它在促进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资本主义开始的世纪,集中地反映了资本主义产生时期经济政治发展的水平和要求。第二,在资本主义时代开始的世纪,选定一个能够集中地反映该时代本质和主流、代表历史发展方向、有较大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事件,作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标志。因为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只有通过阶级矛盾、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表现出来。资产阶级革命的首次成功,自然是世界近代史的一个重大路标。第三,世界近代史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在确定它的分期标准时,必须牢固树立以近代世界为一全局、整体的观念,不能任意割裂和取舍。只有把上述三点有机的结合起来,全面地综合考察,才能正确地认识近代世界历史的开端。根据这样的标准,毫无疑问,16世纪的尼德兰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因为,16世纪是资本主义时代开始的世纪。资本主义时代的开始,意味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从封建主义形态过渡到资本主义形态的剧烈变革时期。封建关系瓦解,资本原始积累加速进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的出现及其与封建制度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的斗争,构成了它的基本特征。尼德兰16世纪的历史,集中地反映了这个时代开始时的基本特征。16世纪的尼德兰,以其发达的工商业传统,优越的地理条件,成为世界上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这时,尼德兰的工业进入了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初级阶段,在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和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经济的出现是并行的。在经济生活发生变化的同时,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动,原来占统治地位的封建主阶级分化瓦解,从中分化出一部分人从事资本主义的经营活动。主要由商人、包买商、手工工场主、农场主组成的城乡资产阶级正在形成,其中商业资产阶级占首要地位。他们的阶级利益与统治尼德兰的西班牙人及其封建制度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的形成,民族意识的觉醒,一场公开的资产阶级风暴席卷而来。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绝不是尼德兰的孤立现象,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等都程度不同地有类似的变动,只不过尼德兰这时走在欧洲的前列,代表这一历史时代的发展方向罢了。16世纪的尼德兰革命,是反对西班牙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正确认识尼德兰革命的性质,客观评价其历史地位,是它能否作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关键。在尼德兰革命前,统治尼德兰的是当时最大的殖民国家西班牙,这是一个封建国家,它竭力维护封建制度,扼杀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是欧洲封建势力的主要堡垒。16世纪的尼德兰是资本主义最发达,新教思想最活跃的地方,西班牙强化封建专制统治、奴役被压迫民族的政策使得尼德兰成为欧洲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集合点,正在形成中的尼德兰民族,最终选择了推翻西班牙封建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道路。这场革命的发动者和主力军是城市平民、农民和渔民,领导者是以商业资本家为主体的资产阶级和贵族反对派,主要打击对象是西班牙封建专制殖民统治。尽管16世纪尼德兰的资本主义各种关系尚未完全成熟,但这场革命具备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一般特征,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本质上有很多共同点,如:这两次革命都处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初期阶段,资本主义的发展同封建制度的存在已经不相容了;这两次革命都披着宗教外衣;两国的资产阶级都没有与人民结成联盟,而是与一部分贵族结盟,充当领导者,使革命具有保守性和妥协性;这两国产生的新政权,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和部分贵族的联合专政;而且,革命成功后,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殖民扩张道路。尼德兰革命的意义和对欧洲各国乃至世界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在经济方面,这个17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力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和世界市场的发展;在政治上,它一方面打击了西班牙在欧洲的封建霸权,同时在破坏封建国家机器,建设资产阶级政权方面首次作了成功的尝试。同时,世界近代史的对象和任务是既要研究清楚一个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资产阶级革命史的事实及规律性,同时还必须把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考察,从不同时期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性和个性中,研究整个资产阶级革命的规律、地位、作用等。尼德兰革命自然是这个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综上所述,16世纪的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应该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三)19世纪说。这种观点认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习惯于把欧洲近代上限视为世界近代上限,但由于世界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两个上限之间,必然会有一个“时间差”,欧洲近代史始于15世纪,世界近代史则始于19世纪。世界近代史到来的根本原因,是西方的产业革命极其大工业生产力向全球范围传播能力的形成,是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由于这一切,占世界人口80%的亚、非、拉各大洲,便在19世纪进入了自己的近代史阶段。从而,以往欧美范围的区域性的近代史,在19世纪扩展成为真正的世界近代史。世界近代史,就是从这时开始的。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15世纪的下半叶,是欧洲从中世纪到近代史的转变期,到16世纪初,欧洲即正式进入近代史阶段,但直到18世纪末,整个世界并未进入近代史阶段,这一时期,实际上只是世界近代史到来的准备期。因为,第一,以1640年的英国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这既是对马克思的一种误解,也是缺乏世界性眼光的一种表现。马克思在阐述英法革命的意义时,明确将英国和法国革命称作是“欧洲范围的革命”;第二,从17世纪起,世界上进入近代史阶段的区域有所扩大,但这种扩大仍是局部的,而不是全球性的;第三,从16世纪到18世纪,是欧洲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工场手工业,因其劳动生产率比较低,所以不可能,也没有被欧洲各国在其掠夺性的国际贸易中带到世界各地;第四,16至18世纪,是世界近代史到来的必不可少的准备阶段。所以,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末,这是世界从前资本主义时代到资本主义时代的完整过渡期,是世界近代史的真正上限。在这一时期,一方面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仍在继续,其资本主义社会也在向上发展之中,另一方面,占世界人口和面积大多数的亚、非、拉各大洲,都已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革命的历史时代,因而,整个世界也就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即进入了近代史的历史阶段。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提出了世界近代史相对上限的概念。所谓相对上限,就是那些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将新旧两个时代区分开,但又不能完全区分开的上限。他们认为,在19世纪的范围内,世界近代的相对上限有三个。1.19世纪初,是世界近代史阶段初步到来的历史时刻。因为,第一,英国的机制工业品开始倾销到拉美各国以及亚洲和北非的一些国家,使上述广大地区进入了自己的近代史阶段;第二,1825年英国解除了禁止机器出口的禁令,标志着近代大工业生产力已开始逐渐具备了直接向世界各地传播的能力。这时,近代史的世界性,已经初步形成。2.19世纪中叶,这是世界近代史阶段基本到来的历史时刻。因为,第一,工业革命在欧美主要国家完成或迅速发展,使得西方大工业生产力向全球传播,世界市场已经基本上形成。第二,西方的机制工业品,已经倾销到世界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亚、非、拉的许多国家开始产生或初步地发展了自己的近代资本主义经济,这样,除了亚、非一些地区外,整个世界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的历史时代,世界近代史的历史阶段,已经基本到来。3.19世纪末,这是世界近代史阶段完全到来的历史时刻。因为,第一,经过第二次产业革命,西方的大工业生产力已完全具备向世界各地传播的能力,西方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已开始进入新质的发展阶段;第二,资本输出已经具有了重要意义,它“加速了最落后的国家里的资本主义发展”,全球大部分落后国家均已进入了近代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历史时期;第三,到19世纪末,世界被瓜分完毕,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已经形成,整个世界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世界近代史阶段,也完全到来。(四)1500年说。目前史学界大部分学者都持这种观点,他们认为,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由之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而导致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的一系列变化、一系列事件,几乎都与地理大发现息息相关,特别是地理大发现直接诱发了商业革命和西欧国家的海外殖民扩张,对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起了最有力的催化作用;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的历史,也是世界从地区隔绝走向统一整体的历史,而正是随着地理大发现,西方国家的海外殖民,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过去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对隔绝状态才逐渐被打破,整个世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才逐步形成为密切联系的、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一体;世界历史近代与古代的分期断限,应该以有世界意义的重大经济形态变化为主要依据。1500年前后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导致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引起了遍及世界各地区的社会经济的重大变化。因此,以150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是合乎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世界近代史始于16世纪
以16世纪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根据的是生产力标准。世界近代史指的是资本主义时期的历史。虽然早在14和15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但是资本主义到16世纪才形成为世界性的潮流。诸如新航路的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宗教改革的兴起尼德兰革命等,都是这一世界性潮流的具体表现。再者,正是从16世纪开始,世界才改变各个国家和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开始联为一个整体。
http://221.6.108.99/sdz/ReadNews.asp?NewsID=871
2、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问题。
以往主要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端说;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开端说;1500年开端说。但现在又有一种观点,即认为世界近代史应从19世纪开始。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1.15世纪只是欧洲近代史的开端,而不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因此不宜把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定在15世纪或1500年。2.16世纪至18世纪的历史只是世界近代史到来的准备期。3.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末,是世界从前资本主义时代到资本主义时代的完整过渡期,是世界近代史的真正开端。4.提出了世界近代史相对上限的概念,即那些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将新旧两个时代区分开,但又不能完全区分开的上限。他们认为,在19世纪的范围内,世界近代的相对上限有三个。一是世界近代史阶段初步到来的19世纪初,二是世界近代史阶段基本到来的19世纪中叶,三是世界近代史阶段完全到来的19世纪末。提出这种观点的论据就不在这里一一介绍了。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一,革命前的英国
英吉利王国的形成以及发展
9世纪早期
15世纪
红白玫瑰战争
都铎王朝
开始形成统一的英吉利王国
削弱大封建主的势力
发展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16世纪
国王自上而下宗教改革,建立英国国教
红白玫瑰战争发生于1455年—1485年,是英国皇族后裔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一场内战.兰开斯特家族以红玫瑰为族徽,约克家族则以白玫瑰为族徽,故称红白玫瑰战争.玫瑰战争最终是以红玫瑰家族取胜,亨利·都铎即位,称亨利七世,建都铎王朝.翌年,都铎娶爱德华四世之女伊丽莎白(白玫瑰家族)为妻.以红白玫瑰为徽,两大家族修好.
二,16—17世纪的英国 "君权神授"
经济上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原因,表现及结果
原因: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更便利了英国对外贸易,殖民掠夺.
表现(1)海外贸易大发展
(2)城市手工工场从制呢业扩展到工业各领域
(3)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圈地运动扩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的农牧场
结果:引起英国阶级关系的变化
政治上
阶级关系发生变化
资产阶级成长起长,并出现新贵族
(1)国内外贸易的发展,出现了银行家和大商人,即大资产阶级
(2)手工工场的发展,形成了资本家
(3)圈地运动的发展,出现了资产阶级化的农,牧场主即新贵族
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都铎王朝
1485—1603
斯图亚特王朝
1603—1649
都铎王朝统治时期,末代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死后,因无嗣而由表亲苏格兰国王詹姆士·斯图亚特于1603年继承英国王位,称詹姆士一世.
"国王创造法律,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国王应居于法律和议会之上."
查理一世 (1600-1649)
1625年继位;专横有增无减
政治专制:信守"君权神授",打击资本主义工商业
宗教专制:迫害非国教教徒,特别是清教徒
归纳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
1,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壮大,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2,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统治者腐败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从而产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尖锐的矛盾.
3,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与压迫,激起各阶层人民的反抗,阶级矛盾激化.引起人民的阶级斗争.广大人民和资产阶级联合,往往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资产阶级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发动革命斗争.
4,在革命运动之前,往往有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早期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后%
以16世纪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根据的是生产力标准。世界近代史指的是资本主义时期的历史。虽然早在14和15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但是资本主义到16世纪才形成为世界性的潮流。诸如新航路的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宗教改革的兴起尼德兰革命等,都是这一世界性潮流的具体表现。再者,正是从16世纪开始,世界才改变各个国家和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开始联为一个整体。
http://221.6.108.99/sdz/ReadNews.asp?NewsID=871
2、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问题。
以往主要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端说;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开端说;1500年开端说。但现在又有一种观点,即认为世界近代史应从19世纪开始。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1.15世纪只是欧洲近代史的开端,而不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因此不宜把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定在15世纪或1500年。2.16世纪至18世纪的历史只是世界近代史到来的准备期。3.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末,是世界从前资本主义时代到资本主义时代的完整过渡期,是世界近代史的真正开端。4.提出了世界近代史相对上限的概念,即那些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将新旧两个时代区分开,但又不能完全区分开的上限。他们认为,在19世纪的范围内,世界近代的相对上限有三个。一是世界近代史阶段初步到来的19世纪初,二是世界近代史阶段基本到来的19世纪中叶,三是世界近代史阶段完全到来的19世纪末。提出这种观点的论据就不在这里一一介绍了。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一,革命前的英国
英吉利王国的形成以及发展
9世纪早期
15世纪
红白玫瑰战争
都铎王朝
开始形成统一的英吉利王国
削弱大封建主的势力
发展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16世纪
国王自上而下宗教改革,建立英国国教
红白玫瑰战争发生于1455年—1485年,是英国皇族后裔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一场内战.兰开斯特家族以红玫瑰为族徽,约克家族则以白玫瑰为族徽,故称红白玫瑰战争.玫瑰战争最终是以红玫瑰家族取胜,亨利·都铎即位,称亨利七世,建都铎王朝.翌年,都铎娶爱德华四世之女伊丽莎白(白玫瑰家族)为妻.以红白玫瑰为徽,两大家族修好.
二,16—17世纪的英国 "君权神授"
经济上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原因,表现及结果
原因: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更便利了英国对外贸易,殖民掠夺.
表现(1)海外贸易大发展
(2)城市手工工场从制呢业扩展到工业各领域
(3)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圈地运动扩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的农牧场
结果:引起英国阶级关系的变化
政治上
阶级关系发生变化
资产阶级成长起长,并出现新贵族
(1)国内外贸易的发展,出现了银行家和大商人,即大资产阶级
(2)手工工场的发展,形成了资本家
(3)圈地运动的发展,出现了资产阶级化的农,牧场主即新贵族
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都铎王朝
1485—1603
斯图亚特王朝
1603—1649
都铎王朝统治时期,末代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死后,因无嗣而由表亲苏格兰国王詹姆士·斯图亚特于1603年继承英国王位,称詹姆士一世.
"国王创造法律,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国王应居于法律和议会之上."
查理一世 (1600-1649)
1625年继位;专横有增无减
政治专制:信守"君权神授",打击资本主义工商业
宗教专制:迫害非国教教徒,特别是清教徒
归纳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
1,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壮大,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2,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统治者腐败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从而产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尖锐的矛盾.
3,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与压迫,激起各阶层人民的反抗,阶级矛盾激化.引起人民的阶级斗争.广大人民和资产阶级联合,往往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资产阶级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发动革命斗争.
4,在革命运动之前,往往有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早期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后%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他首先在西方大国中建立了资产阶级制度,政体为君主立宪制,是随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大潮的开端。并且,由于它在英国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同时,殖民主义的狂潮,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