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如何教
2个回答
2018-08-02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一、 认真学习课标理念,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师角色。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新课标下,教师不能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应激发学生回答的欲望,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为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我们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交流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学习材料的实用性
我们首先要搞清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似乎浅显,却值得我们思考。小孩子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这也是当前教改的一大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 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的,就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引进课堂,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总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三、内容枯燥向富有情趣转变,设情境,营造创造教学的氛围。
教师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永远对学生都有一种魅力。
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就必须创设情景,营造创造教学的氛围。情境包括课堂的气氛和学习的场景,而创造性的教学不是以教给学生如何牢记已知事物的方法为目的,而是以教给如何探索未知事物为宗旨。不是给学生奉送现成真理,而是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和发现真理。
我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两个“不满”:一是不讲满,留给学生几分钟探索的余地;二是不上满,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作业。同时在课始给学生几分钟预测,广开思路。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交流。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必须有新的教育观念。首先,对学生重新认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充分估计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不要认为某某孩子太差。外国从不分好坏孩子,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要信任理解孩子,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都体体面面的坐下去,千万不能让孩子在群体面前暴露自己无能。其次,要用和蔼的目光面对全班的学生,经常用语言和学生交流,如:“我很荣幸,我的想法和某某同学不谋而合。”“你的某某看法很有创意”“你对这一点的看法很独特。”对于不完全正确的答案,我注意发现它的闪光点:“我听懂了你的意思”。“你说的这一点有道理。”“你能解释一下吗?”以前每节课结束,我都说:“有不懂的找老师。”现在我常说的是:“你有什么体会或遗憾?”“今天的课,谁还想发表看法?”这样就能体现出老师和学生平等、民主、和谐。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质量,应从不同的角度下结论,从能力的培养入手,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充分的发挥。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致的学生。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做到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师和教科书的质疑。
五、明确目的,改进教法
数学教学目的,就是规定了数学教学应当完成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个性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任务,是根据我国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课程目标,并结合数学科学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制定的。特别是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因为它是考核学生成绩和检查、评估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总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大力推进小学数学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学基本功,面对新课程,我们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才能与新课程同行,一起成长。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新课标下,教师不能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应激发学生回答的欲望,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为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我们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交流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学习材料的实用性
我们首先要搞清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似乎浅显,却值得我们思考。小孩子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这也是当前教改的一大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 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的,就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引进课堂,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总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三、内容枯燥向富有情趣转变,设情境,营造创造教学的氛围。
教师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永远对学生都有一种魅力。
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就必须创设情景,营造创造教学的氛围。情境包括课堂的气氛和学习的场景,而创造性的教学不是以教给学生如何牢记已知事物的方法为目的,而是以教给如何探索未知事物为宗旨。不是给学生奉送现成真理,而是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和发现真理。
我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两个“不满”:一是不讲满,留给学生几分钟探索的余地;二是不上满,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作业。同时在课始给学生几分钟预测,广开思路。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交流。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必须有新的教育观念。首先,对学生重新认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充分估计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不要认为某某孩子太差。外国从不分好坏孩子,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要信任理解孩子,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都体体面面的坐下去,千万不能让孩子在群体面前暴露自己无能。其次,要用和蔼的目光面对全班的学生,经常用语言和学生交流,如:“我很荣幸,我的想法和某某同学不谋而合。”“你的某某看法很有创意”“你对这一点的看法很独特。”对于不完全正确的答案,我注意发现它的闪光点:“我听懂了你的意思”。“你说的这一点有道理。”“你能解释一下吗?”以前每节课结束,我都说:“有不懂的找老师。”现在我常说的是:“你有什么体会或遗憾?”“今天的课,谁还想发表看法?”这样就能体现出老师和学生平等、民主、和谐。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质量,应从不同的角度下结论,从能力的培养入手,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充分的发挥。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致的学生。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做到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师和教科书的质疑。
五、明确目的,改进教法
数学教学目的,就是规定了数学教学应当完成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个性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任务,是根据我国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课程目标,并结合数学科学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制定的。特别是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因为它是考核学生成绩和检查、评估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总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大力推进小学数学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学基本功,面对新课程,我们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才能与新课程同行,一起成长。
2018-06-01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很多数学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观念、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好数学奠定基础。
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做好学习这件事必不可少而且尤为重要。以前教师上课要求学生课上坐好,不交头接耳,积极思考,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这些看似简单的习惯学生却总是被动的去执行,这并带动不了学生过高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固然不会提高多少。新课改后的教学不再局限于以上简单的形式,我们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敢于与别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学会倾听别人的看法,乐于与人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促成,教师要耐心引导,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体会接受,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扎实基础,受益匪浅。
二、学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的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翻看数学课本,我们不难发现,课本中的例题及彩色插图基本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联,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而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同时也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形式。我从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事实,自始至终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入课题,创设操作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感受数学所带来的乐趣。
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非常重要,它不但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和枯燥感,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成功,体验课堂的乐趣。同时,还可以使教师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里中,和他们一起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与带来的快乐。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交流。
新课改提出: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知识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生实行再创造后,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四、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作业
4.1设计童趣性的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我们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的数学作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如:可以设计一些故事,创设一些情境等一些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融入到故事情节中,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4.2设计探索性的作业
完成数学作业不只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及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如:观察作业、调查作业、实验作业、小组合作作业等形式。
4.3设计生活性的作业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4.4设计自主性的作业
五、适时的课堂评价激励
教师课堂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因此,评价时的动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
5.1瞬时评价,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激励性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更重要的一点,评价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施纵向评价。考察受教育者个体进步或退步及幅度,注意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调整心态和评价行为,不断进步。激励性评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做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知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在课堂中,让不同的学生全力投入、充分发挥,获得发展。
5.2延缓评价,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能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应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等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延缓性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每当一种意见提出时,教师都请学生给予评判。如:当学生在解答问题时,教师对学生解答的评价不是按标准答案,而是用语言提示诱发、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独创性。当学生理解不正确或不完善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错误所在,补充设问,点拨学生引发讨论,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争辩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当在学生理解得不够准确,表达不够完整时,教师运用反问,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产生疑问,引起思考,进行比较,进而排除谬误,获取真知。
5.3多角度评价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对激励的渴望更甚。在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时,要用发展的观点,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无论其现状何等不理想,离教育目标有多远,都应该通过评价加以肯定,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学生,并且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及对教师的评价时,都要从多个角度去评价。
总之,在新课改春风的吹动下,我应转变自己的角色,努力使自己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适应新时代、适应新课改、适应每一位学生。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好数学奠定基础。
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做好学习这件事必不可少而且尤为重要。以前教师上课要求学生课上坐好,不交头接耳,积极思考,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这些看似简单的习惯学生却总是被动的去执行,这并带动不了学生过高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固然不会提高多少。新课改后的教学不再局限于以上简单的形式,我们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敢于与别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学会倾听别人的看法,乐于与人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促成,教师要耐心引导,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体会接受,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扎实基础,受益匪浅。
二、学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的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翻看数学课本,我们不难发现,课本中的例题及彩色插图基本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联,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而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同时也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形式。我从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事实,自始至终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入课题,创设操作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感受数学所带来的乐趣。
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非常重要,它不但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和枯燥感,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成功,体验课堂的乐趣。同时,还可以使教师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里中,和他们一起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与带来的快乐。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交流。
新课改提出: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知识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生实行再创造后,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四、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作业
4.1设计童趣性的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我们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的数学作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如:可以设计一些故事,创设一些情境等一些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融入到故事情节中,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4.2设计探索性的作业
完成数学作业不只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及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如:观察作业、调查作业、实验作业、小组合作作业等形式。
4.3设计生活性的作业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4.4设计自主性的作业
五、适时的课堂评价激励
教师课堂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因此,评价时的动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
5.1瞬时评价,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激励性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更重要的一点,评价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施纵向评价。考察受教育者个体进步或退步及幅度,注意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调整心态和评价行为,不断进步。激励性评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做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知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在课堂中,让不同的学生全力投入、充分发挥,获得发展。
5.2延缓评价,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能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应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等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延缓性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每当一种意见提出时,教师都请学生给予评判。如:当学生在解答问题时,教师对学生解答的评价不是按标准答案,而是用语言提示诱发、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独创性。当学生理解不正确或不完善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错误所在,补充设问,点拨学生引发讨论,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争辩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当在学生理解得不够准确,表达不够完整时,教师运用反问,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产生疑问,引起思考,进行比较,进而排除谬误,获取真知。
5.3多角度评价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对激励的渴望更甚。在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时,要用发展的观点,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无论其现状何等不理想,离教育目标有多远,都应该通过评价加以肯定,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学生,并且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及对教师的评价时,都要从多个角度去评价。
总之,在新课改春风的吹动下,我应转变自己的角色,努力使自己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适应新时代、适应新课改、适应每一位学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