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问三国演义里有啥修辞手法?可以给两个不同的手法和例子吗? 多谢大哥大姐帮忙! 70
3个回答
2019-02-01
展开全部
本来,这是一个战斗英雄斩将立功的战斗场面,一般的写法总是要大写特写战场的情景;然而在这里,作者却不直接去写战场,而是着意来写会场;把战场放在会场后面来写。会场的空气和人们的情绪又完全受着战场的支配,就象是一幕剧,场景始终不换,戏一直在中军账里开展,战斗放在后场进行。可是,战场上的杀声、鼓声、喊声却一直震荡着会场上人们的耳鼓和心弦。例如,鼓声、杀声、折兵斩将,这些战场情景全是耳闻,这是虚写;议论、争吵、派兵遗将,这些会场情景才是眼见,这是实写。又如,全场的中心人物关羽往来于战场、会场之间;他的冲锋陷阵的战斗声势和神威,是耳闻,这是虚写;“鸾铃响处,马到中军”的刹那之间,可以说既是耳闻又是眼见;“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的英雄气概,才是眼见,这是实写。而会场上的人们,时而“大惊”,时而“失色”,时而“失惊”,时而又“大喜”,时而又“大怒”或“大叫”。这些在会场表现出来的人们的激荡不安的各种情态,又无一不和战场上的动静紧紧相关。这样就把战场和会场紧紧连在一起了。同时,由于既有会场,又有战场;既写耳闻,又写目睹;既有实际情景的描绘,又有情势气氛的烘托;即所谓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就对英雄人物的塑造,起到了一种传神壮威的作用。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的具体运用就体现于此。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