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下乡是什么时候?
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或高中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50年代中开始就组织将城市中的年轻人移居到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区建立农场。
1955年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成为后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从这一年开始共青团开始组织农场,鼓励和组织年轻人参加垦荒运动。1962年开始有人提出要将上山下乡运动全国化地组织起来,1964年,中共中央为此特别设立了一个领导小组。
下乡知青详细历史
1955年,河南省郏县大李庄乡有一批中学和高中毕业生回乡参加农业合作化运动,报上发表了《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报道了这个乡的事。毛主席读了很兴奋,亲笔写了按语:“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的到那里去。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1955年8月9日,北京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奔赴北大荒萝北县,建立了北大荒“北京庄”。发起人是扬华、李秉衡等。小学毕业的河北省临西县的吕玉兰,回乡建立了第一个合作社,15岁就当了社长,是全国最年轻的合作社社长。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下乡知青
60年代。(那个年代青年锻炼身心的一种方式,自愿进行)
下乡知青
广义泛指下放到农村、掌握一定知识的青年,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 在中国,知识青年指从1950年代开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或高中教育。
知青岁月
中国知青在共和国的历史中并非了无痕迹,知青的历史已被深深地刻入岁月的年轮。岁月如歌。在海北的粤北山区,在海南的五指山下的胶林蔗海,我们的青春化作了天边绚丽的彩霞,夜空熠烂的星月;我们的年华溶进了乳白的胶水和甜蜜的蔗汁在流淌。一步一步地,我们艰难地走过来了。我们走进工厂车间,走进校院军营,我们迎来了滚滚春潮,走进了新的时代。但我们已不再年轻。1968至2008,整整四十年,那可是我们生命的一半历程啊。回首这四十年,漫长而又短暂,漫长得恍如隔世,短暂得又如弹指一挥间。今天,我们刻满岁月沧桑的脸上依然流露着昔日青春的笑靥。今天,我们以成熟睿智替代了年少轻狂,我们把苦难经历化作精神财富,用事业成就证明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