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理解佛经中描述的不可思议现象?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文| 法锦
佛经里面有许多不可思议的记载。
比如在地藏经中,描述佛示现神通出种种光,种种音,种种云;比如在维摩诘居士的方丈室里,不管来访多少人都放得下,装不满,还能从另一个世界借来师子宝座?比如多宝塔从地涌出,为释迦牟尼佛说法华经而作证明。
有人推测,现在许多的科幻片,其场景镜头的灵感来源可能源自于佛经。也基于这些不可思议的原因,有些人武断地推定某些经书的真实性并以此来批判佛教。实在是谬也。
2500多年前,佛陀说“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公元八世纪许,莲花生大师预言末法时代的特征之一是“铁鸟(飞机)升空”。以当时人的见识,如果不是基于信仰,可能许多人也会得出其真实性为假的结论。同样,如果按照我们当下人的思惟与认识,选择性地用“常识”来判断,许多人会认为这些描写也是“迷信”,因为其“夸张”。
当然,文雅一点的人可能会说“也许是修饰或有其他作用吧”,也会有许多宗教徒众信誓旦旦地说,这是真的,不要怀疑。但是为什么是真的,解释就会众说纷纭,有言密意,有言不可思议就是不可思议,思议为错,甚至落于信则有,不信则无的地步。
仅配图
本文的目的不是为了解释这些现象描述的真实性。这个世界上,每时都有人在讲让人费解的法,仿佛拿着一本教科书就可以教遍天下人还要考试答出标准答案一样。如果你一定要得到这个答案才心安,可以参考那些回答。
当我们在思考很多问题的时候,有没有尝试过一种角度叫做:可能是我自己的问题?比方说,我们能看到的世界,其实取决于眼睛--尽管我们可以利用仪器超过眼睛的范围去观察,但最后仍然需要通过眼睛来证明仪器的结论(就像天文望远镜拍到的远方光年外的图片或者显微镜下的微世界,最后也必须展现成为眼睛可以识别出来的图像)。
以此类推的耳朵、鼻子、舌头、身体的触觉,还有最重要的:基于这些为前提而产生的综合意识的认知惯性。这些都圈合而成了一个局限性,形成了认知闭环。“我认为”这三个字,当“我”有局限的时候,“认为”也必然受限。
在发现恐龙化石以前,在合成恐龙图像前,恐龙是什么,人类如何理解恐龙?同理,如果此刻世界上的老虎同步消失到没有任何踪迹可寻,未来的人类如何理解我们留下的关于老虎文字?
也许只是神话传说或者代表一种什么状态吧?我们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子的后代们猜测。
有一天,当某人照镜子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镜前面的我消失了,而镜里面的我却没有消失会怎样?
瞧,维摩诘居士的方丈室就起到了这个作用。所有的人进入了那个大镜子(方间),人没有变小,房间没有变大。不管来多少人,依然坐得下,还能从他方世界搬来师子座。
如果这个比喻还不贴切,那把“房间”换成“电视的显示器”试试?
谁能够回答:一个电视的显示器可以装下多少人?当它起作用(播放)的时候?
当然是在显示器外面的人,他最清楚。
据说蚂蚁只会走直线,是活在二维空间的生物。如果你把它正在搬运的米粒拿起来,它只会前后左右寻找,不会往高处看(它们不知道三维空间的第三个维度--高。)。几秒钟后,你再把米粒放在他们面前,他们根本无法知道在刚才的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
米粒为什么会消失,为什么又突然出现?蚂蚁不知道,活在三维空间的人类当然知道。
四维空间是三维加上时间,所以,如果有一个来自四维空间的人告诉你,你二十年后将在某地遇到某事,他可能把你当成蚂蚁了。
多宝如来一看到法华经要开讲了,塔与菩萨们自然就出现了。至于地藏经中的各种音,各种光,各种云,现在你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吗?
由此可见,所谓的不可思议至少有两层意思:
一、说了也听不懂,因为理解的境界有限,听者的常识无法对接;二、无法用言语表达,因为其脱离语言的境界,不是实际情况。前者类似于维摩诘的方丈室,后者犹如“所指之月”的表达,其实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冷暖,如何思议?
值得庆幸的是,佛陀善巧譬喻。他有办法用当时的人能听得懂的比喻方式来说法。更酷的是,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能理解佛法中描述的现象越来越直观。比如现代医学对胎儿的观察与《佛说入胎经》中每七天的变化情况几乎一模一样(甚至个别地方说得更精确,比如入胎识,现代医学还分析不到)。很难想象2500多年前除了佛陀谁还能说出这样的法,,而当时的这个法对那时候的人类来说,又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更让人感动的是,尽管佛陀向我们描述不可思议境界,但他依然希望我们自证自明:
“善男子!于我所说,若生疑者,尚不应受,况如是等。是故应当善分别知是善、不善,可作、不可作。如是作已,长夜受乐”。
感恩佛陀!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知见不正之处,还请大德同修批评指正为谢!
感恩您的阅读,点赞,收藏,转发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