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文言文没有标点符号?

 我来答
xxxjyr
2019-08-10 · TA获得超过882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850
采纳率:75%
帮助的人:74万
展开全部

古人的书籍文章,虽然没有标点符号,但是有“句读”(jv dou),私塾老师教授学生时,用红笔断句,学生水平提高以后,不需句读,就能够通读文章。一般有点文化的人,也逐渐适应了这种读法。就是这样,也没有影响古代文化的发展,但是不利于普及。 例如文章靠每句尾的文言虚词断句;骈文靠对仗断句;诗词格律靠韵脚和当时的曲谱断句。

之前看不同版本的《道德经》和其他的古典名著,都存在不同的断句问题,一开始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现在终于明白了——古文都是一文到底,不用标点符号,注意不是没有,而是不用,“没有”和“不用”是两回事。为什么不用?因为文章一经圈点,文气就断了,正如人的三焦之气本是通畅的,如被截断气机就滞涩不通一样。文章是有生命的,有眼有气,文气一断文意就僵了,文章就死了。一部《论语》一辈子都读不厌,每年读都有每年的理解,每次读都有每次的体会,句读一变,整个文意都大变,所以不能断死。


句读的基本原则就是“语绝为句,语顿为读。”语气结束的地方为“句”,用圈来标记,没有结束的文句叫做“读”,用点来标记,古人常用“可圈可点”一词,赞颂某位历史人物的功业。


句读点错了,常常闹笑话、出歧义。例如当年批孔运动,常用《论语》里面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句话来说事,说孔子为专制帝王帮忙,推行愚民政策。还将老子拉过来陪绑,因为《老子》中有“虚其心,实其腹;弱其知,强其骨”的话。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是他把教育从贵族的殿堂推向民间,才有后世的社会教育,这是孔子的伟大贡献。孔子是有教无类,要将所有人都教明白,如果要“愚民”,他又教道谁去呢?这从道理上都讲不通。


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误解呢?断句断错了。孔子的意思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老百姓懂道理,就随他们去,为政者不要没事找事;老百姓不懂道理,就要教育他们,这是为政者的责任。同理,孩子听话,父母就不要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的挑剔;孩子不听话,父母就要好好地对他进行教育。

xxxjyr
2019-12-16 · TA获得超过882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850
采纳率:75%
帮助的人:74万
展开全部

古人的书籍文章,虽然没有标点符号,但是有“句读”(jv dou),私塾老师教授学生时,用红笔断句,学生水平提高以后,不需句读,就能够通读文章。一般有点文化的人,也逐渐适应了这种读法。就是这样,也没有影响古代文化的发展,但是不利于普及。 例如文章靠每句尾的文言虚词断句;骈文靠对仗断句;诗词格律靠韵脚和当时的曲谱断句。

之前看不同版本的《道德经》和其他的古典名著,都存在不同的断句问题,一开始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现在终于明白了——古文都是一文到底,不用标点符号,注意不是没有,而是不用,“没有”和“不用”是两回事。为什么不用?因为文章一经圈点,文气就断了,正如人的三焦之气本是通畅的,如被截断气机就滞涩不通一样。文章是有生命的,有眼有气,文气一断文意就僵了,文章就死了。一部《论语》一辈子都读不厌,每年读都有每年的理解,每次读都有每次的体会,句读一变,整个文意都大变,所以不能断死。


句读的基本原则就是“语绝为句,语顿为读。”语气结束的地方为“句”,用圈来标记,没有结束的文句叫做“读”,用点来标记,古人常用“可圈可点”一词,赞颂某位历史人物的功业。


句读点错了,常常闹笑话、出歧义。例如当年批孔运动,常用《论语》里面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句话来说事,说孔子为专制帝王帮忙,推行愚民政策。还将老子拉过来陪绑,因为《老子》中有“虚其心,实其腹;弱其知,强其骨”的话。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是他把教育从贵族的殿堂推向民间,才有后世的社会教育,这是孔子的伟大贡献。孔子是有教无类,要将所有人都教明白,如果要“愚民”,他又教道谁去呢?这从道理上都讲不通。


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误解呢?断句断错了。孔子的意思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老百姓懂道理,就随他们去,为政者不要没事找事;老百姓不懂道理,就要教育他们,这是为政者的责任。同理,孩子听话,父母就不要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的挑剔;孩子不听话,父母就要好好地对他进行教育。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902ae7f
2019-12-06 · TA获得超过24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422
采纳率:47%
帮助的人:76.2万
展开全部
因为标点符号是近代从外国传入的,而文言文是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了的文章,那时还没有出现标点符号,自然也不可能在古代的文言文中有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3dcad81
2019-08-18 · TA获得超过316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3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08万
展开全部
文言文没有标点,但是有“句读”(jv dou),私塾老师教授学生时,用红笔断句,学生水平提高以后,不需句读,就能够通读文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那叫一个小可爱
2019-12-16 · TA获得超过30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0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5万
展开全部
古人的书籍文章,虽然没有标点符号,但是有“句读”(jv dou),私塾老师教授学生时,用红笔断句,学生水平提高以后,不需句读,就能够通读文章。一般有点文化的人,也逐渐适应了这种读法。就是这样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