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曾经有庞大的浦东同乡会,杜月笙为会长。会员认为上海是外地,应有同乡会所,因此在上海中心区建有8层大楼会馆,距离浦东3公里,可能是中国距离本乡最近的会馆。一直到21世纪初,我有个川沙的同学还声称自己上学为“来上海”。
1998年入学的时候,连五角场人都偶尔说自己“去上海”,毕竟这里长期归宝山县。复旦大学也曾经归宝山县管辖,传说陈望道(共产党宣言的翻译者)临死前握着市领导的手,要求重新划归市区(粮油待遇高),这才归入杨浦区。同济大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极少数战利品之一。因为它是德国产业,因此在世界大战开战后,法国殖民地士兵占领学校。1917年中国参加世界大战,法国把学校交给中国,但土地和房产不给,转而开办中法工业学院。最后变成上海理工大学。
对了,“同济”实际上是德意志大学,校名是“德意志”(Deutsch)的上海话发音。复旦中学和大学隔着整个市区,在交通大学身边,出门就是交通大学地铁站。交通大学附中和交大分别在东北角和西南角,附中紧挨着同济-逸仙高架路(同济路即日军炸毁的同济大学第一本部校区)。同济中学离复旦大学最近,只有1公里多。——毅种循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上海的次要街道往往是根据既有建筑和地形自由生长,主要街道要么是区域分割带(入华山路),要么是填埋河道形成马路(如肇嘉浜路),几乎没有直线。衡山路(法租界贝当路 )曾号称上海唯一的直马路,在路的北端可以看到徐家汇的天主教堂。其实也不过2.4公里的直线。全国有许多城市用中国地名当路名,但上海是贯彻最彻底的,很有“胸怀天下”的气势。而且上海尽可能地按照地理方位命名道路。只是上海城区拓展太快,所以很多西北城市不在城区的西北,东南城市也不在城区的东南了
许多地名消失了,但上海继续作为路名。比如上面那张图的宛平路,在宛平县消失后继续存在。热河路和西康路也一样。法华镇路是少数上海残存的本土地名,这条路曾经在法租界和华界的边界上,但法华镇的命名是因为千年古庙法华寺,冥冥之中有定数啊。“东方红”歌舞剧是上海搞出来的,后来升级版拿到北京,成了中国红色文化的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