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因素
2020-01-15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地质因素是含水系统影响输入信息变换的主要因素。地质因素中,包气带厚度与岩性结构和含水系统的储存能力,对输入信息变换影响最大。
潜水位对降水的响应敏感程度受包气带厚度与岩性的影响。降水通过包气带补给地下水时,运移方式和速度受与包气带岩性有关的渗透性、持水度等因素控制,并对降水脉冲起到滞后和消减作用。含水系统的储存能力对降水脉冲同样也起到削幅作用,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降水脉冲在储存能力大的含水系统中引起的水位上升幅度较小。
厚度较小,由亚砂土、粉土构成的包气带的潜水,水位对降雨较为敏感。例如,洛阳市伊河与洛河之间的河间地块,潜水埋深1~3m,包气带岩性为亚砂土,大于10mm的降雨引起的潜水位上升,在降雨2~8小时后就会出现;而在包气带厚度大于10m、由黄土构成的地区,潜水位对降水的反应则要滞后得多,通常在降雨1~2天后潜水位才出现上升。
在承压水的补给区,属于潜水性质,水位动态变化与上述相同,在径流区水位变化要滞后于补给区的动态变化。例如,洛阳市北部邙山丘陵区的承压含水系统,含水层为下更新统-上第三系河湖相地层,承压水动态明显滞后于季节变化。从图6-3中可看出,承压水位在每年的9月开始上升,12月至翌年的3月维持在高位,4月开始下降,至6~8月达到谷值,年变幅2~3m。变化周期与降水周期相比,水位上升期较雨期滞后2~3个月,水位下降期较非雨期滞后5个月。这一动态特征表明,承压含水系统因有隔水层,难以接受大气降水的直接补给,而是通过接纳来自距离较远的补给区的地下径流,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因而水位变化周期滞后于降水周期。至于承压水位维持在高位的持续时间较长,则是补给区储存能力较大所致。
图6-3 洛阳市承压含水系统动态曲线
2024-09-04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