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最容易受到台风侵袭呢?
台风要在水温在26摄氏度以上才能形成,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海水温度在夏初逐渐开始上升,此时如果大气条件符合就容易形成热带低气压,继续发展的话会成为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
成为热带气旋后,受到引导气流和台风自身动力以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作西行或者西北行(其中也有特殊路径的),我国东南沿海正好位于西北太平洋的西岸,这样就很容易遇到台风。
扩展资料:
台风形成原因:
台风的形成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海面水温在26.5℃以上;一定的正涡度初始扰动;环境风在垂直方向上的切变小;低压或云团扰动至少离赤道几个纬度。由于至今人们对台风形成的认识并不充分,因此,以上所列只是台风形成的必要条件。
台风的初始阶段为热带低压,从最初的低压环流到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达八级,一般需要2天左右,慢的要三四天,快的只要几个小时。在发展阶段,台风不断吸收能量,直到中心气压达到最低值,风速达到最大值。而台风登陆陆地后,受到地面摩擦和能量供应不足的共同影响,台风会迅速减弱消亡。
虽然每个台风形成的地区,达到的强度各不相同,但是人们从大量台风的发生与发展的观测资料中,归纳出了几种台风形成必备的基本条件,目前大家公认的四点是:
(1)、有一个原先存在的扰动
台风都是从一个原先存在的热带低压扰动发展而形成的。据我国的统计,西太平洋-南海地区热带气旋来源于四种初始扰动热带辐合带中的扰动,占80%~85%;东风波,约占10%;中高纬长波槽中的切断低压,或高空冷涡,约占5%;斜压性扰动,约占5%以下。
(2)、暖性洋面,海水温度高于26.5℃
热带海洋上低层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主要决定于海表面水温(SST),SST越高,则低层大气的气温越高、湿度越大,位势不稳定越明显。台风形成于SST≥26~27℃的暖洋面上,一般来说,全球热带海洋面上全年都满足此条件,只有赤道东南太平洋全年SST≤26.5℃,这是这里没有台风发生的主要原因。
(3)、生成位置一般距赤道5个纬距之外
地转参数的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
台风都生成于距赤道5个纬距以外的热带海洋上,只有西北太平洋有个别台风形成于3°N附近。但在赤道附近3个纬距以内鲜有发现台风形成。
(4)、整个对流层风的垂直切变要小
对流层风速垂直切变的大小,决定着一个初始热带扰动中分散的对流释放的潜热,能否集中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之内。如果垂直切变小,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则凝结释放的潜热始终加热一个有限范围内的同一些气柱,而使之很快增暖形成暖中心结构,初始扰动能迅速发展形成台风。反之,如果上下切变大,潜热将被很快输送出扰动区的上空,不能形成暖性结构,也不可能形成台风。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条件仅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台风
东南沿海地理位置所处的纬度低,气温高,距离赤道近,容易形成热低压,再加上距离海洋近,水蒸气充足,受到季风影响,就形成了台风。不管是在海洋还是陆地,气压都是从高压流向低压,低压中心形成,气流运动加快,台风出现的几率很大。
海洋上空的湿度大,而水分子,水分子团质量比空气大,致使海洋空气质量大于陆地空气,所以海洋空气的惯性大于陆地。惯性大,使海洋空气积累的能量,大于陆地空气积累的能量。积累能量大,不仅容易使空气产生软肋,软肋容易产生台风眼,而且台风眼的能量大于陆地。这就使海上容易形成台风。随着风向变化,台风会移动到陆地上。
我国东南沿海地处副热带,面向世界最大洋—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陆地—亚欧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因此受海陆季风影响显著,夏季太平洋形成于面上的强烈热带气旋,呈旋状移动,再加上季风风风向的影响,台风就会经常经过我国东南沿海了。
东南沿海虽然经常刮台风,但是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也不是到达那种无法生活的地步。像这样常年出现台风的地方,相关的报道也是很多,居民的关注度也大。还有就是,一些居民对台风也是比较习惯了,有自己的应对方式。
像台风这样的自然灾害,我们人类显得很弱小,没有办法改变这种情况,主要还是人们在日常行为,特别是台风来临时,注意一些小细节,多听一听、看一看电视新闻。台风期间少出门最好啦,远离海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