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矿区(带)的五分法
2020-01-19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根据我国多年实践积累的认识,陈毓川院士提出成矿区(带)划分采用五分法,并赋予各级成矿区(带)相应的地质内涵,级别由高到低,范围由大变小,称为“成矿区带划分体制”(陈毓川,2007)。
Ⅰ级成矿域:与全球性的巨型构造相对应的全球成矿单元,它反映了全球范围内地幔物质巨大的不均一性,它可能是在几个大地构造-岩浆旋回期间发育形成的,每一旋回有其特定的矿化类型。随着构造-岩浆旋回的发展演化,出现多期次叠加改造等复杂的成矿作用,展示了全球性的成矿作用。中国东部自晚印支旋回以来,进入滨太平洋构造域发展阶段,除少数地区以外,均属于滨太平洋陆缘活化区,并主要受到西伯利亚地台向南运动挤压应力和来自太平洋板块运动影响,发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还明显受前中生代基底构造的制约。浙江省域正是滨太平洋成矿域的范畴。
Ⅱ级成矿省:受大地构造旋回控制,与大地构造的一级单元相对应,或跨越不同大地构造单位的地区,出现过一个或几个与区域成矿作用相对应的大地构造-岩浆旋回,成矿省内出现几个构造-岩浆旋回的矿化类型组合一体的成矿单元。矿床富集在大地构造单元特定部位,或与特定的地质体有成因联系。我省浙西、浙北部分属于下扬子成矿省,浙东南属于华南成矿省。
Ⅲ级成矿区(带):是在成矿省范围内划分的次一级成矿单元,在统一的成矿地质环境的控制下,发育以一个构造-岩浆成矿旋回为主,其他区域成矿旋回为辅的特定矿床类型组合的成矿单元,产出的空间位置在成矿时代上和成因类型上具有明显的成矿专属性。如下扬子成矿省划分为4个Ⅲ级成矿带。浙北、浙西分别属于长江中下游晚古生代—中生代铜、金、铁、铅、锌、硫成矿带和江南地块元古宙、中生代铜、钼、金、铅、锌成矿带的一部分。
Ⅳ级成矿亚区(带):受同一构造-岩浆旋回控制的、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类或几类矿床组合一体的成矿富集区,有时也称矿田分布区。
Ⅴ级矿田:受有利成矿地质因素中同类成矿因素控制,在相似地质环境下,赋存某几个矿种、某类或某几类、成因相似及空间上密切联系、分布集中的一组矿体分布区,称为矿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