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人口最大承受极限是多少,人口太多会引发什么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2011年10月31日,随着“第70亿宝宝”在菲律宾马尼拉降生,地球正式进入了“后70亿人口”时代。一个问题再次引发世人的关注和讨论:我们的地球家园到底可以承载多少人口?人口学专家坦言,对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有着众多的猜测和估算,但无论具体数字是什么,都在传达着一个信号:地球资源是有限的,人类需要保持警醒。 养活70亿人要多少资源? 喝:每人喝一瓶矿泉水,这70亿个矿泉水瓶排在一起,全长达到42万公里,能够从地面一直排到月球。 食:每人吃4两米饭,相当于消耗大米140万吨,需要2.3万多个标准火车皮才能装下。这些车皮连接在一起,能从北京站排到山东德州。 衣:每人一件全棉的T恤,即便不算加工的损耗,按照85%的含棉量计算,至少也要消耗165万吨棉花。 住:如果按每人居住面积30平方米计算,占地面积达到21万平方公里 。 今年,该报告在现有生态足迹(人类对自然资源需求)和生命地球指数(衡量自然状况)两个衡量标准的基础上,首次新增了衡量全球、各国和个人的水足迹。报告显示,目前,全球3/4以上的人口生活在生态负债国家,这些国家的国民消费量已经超出了其国家的生物承载能力。其中,美国和中国的国家生态足迹最大,各自消耗约21%的全球生物承载力。美国公民人均生态足迹量是9.4全球公顷,如果全球以美国的消费模式生活,所消耗的生态足迹可以覆盖4.5个地球,而中国公民人均量是2.1全球公顷,相当于覆盖1个地球。 此外,在生命地球指数中透露出,自1970年以来测量的1686类物种的5000个种群,已经减少了近30%。 据称,水足迹是该报告中新启用的一项度量指标。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其居民消费的物品和服务所需水资源的总量,包括用于农业、工业和家庭生活的河水、湖水、地下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供作物生长的雨水。例如,生产1件棉质T恤的水足迹是2900升水,相当于每人每天消耗120升水,占
全球农作物水足迹的3.7%。生产1公斤焦糖耗费1500升水足迹,其占全球农作物水足迹的3.4%。相当于每人每天消耗100升水。目前,约50个国家正承受着中度或重度的缺水压力。 多少人才是太多? 乐观者:134亿 悲观者:90亿 郑梓桢指出,人口确实是可以预测的。利用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以算出人口未来的约数。有观点认为,当平均每名女性有2.1个后代时,全球人口总数将不再增加。地球人口在本世纪末可以保持在90亿~100亿。 然而,地球能够长期承载70亿人甚至上百亿人生活吗?究竟人口的数值达到多少才是太多?这个问题最早在1679年,荷兰博物学家、微生物学家安东·凡·列文虎克就做了估算。他根据荷兰的人口密度,把它与地球上其他国家的人口状况进行了比较,得出一个数据:地球最大的承载力是134亿人。实际上,一直以来,这样的估算从未停止过,估算数值从10亿到1兆都有,难以判断哪种说法更科学。 最近,媒体报道了美国哈佛大学社会科学家爱德华·威尔逊的观点。他认为,地球的最大承载力大约为90亿~100亿人口。他的估算是这样的:如果把所有的谷物都用来喂养人类而不是牲口,并且所有人都愿意成为素食主义者的话,现在的14亿公顷耕地可养活100亿人口。但实际上,这14亿公顷的耕地现在只能养活25亿人口,因为相当一部分人不愿意只吃素菜。因此,威尔逊认为,从粮食的角度出发,地球养活的人数不可能达到100亿。 那地球理想的人口数是多少呢?即如果人们都能过上“好日子”的话,人口的数值应该是多少?有媒体报道称,以生活标准计算,如果每个地球人都能享受发达国家普通人的饮食的话,地球的最大承受力只有20亿人,但如果按照每天维持最低生活必需的食物标准计算,地球可以承载120亿人。 在郑梓桢看来,做这类估算,首先要看“好日子”的假设标准究竟是怎样,是按发达国家的标准呢,还是按发展中国家的标准,是要“富养”还是要“穷养”。“就跟养孩子一样,你是计划他以后要学钢琴、出国留学,还是仅仅吃饱穿暖就好,不同的标准,成本就不同,能承受的数量也就不同。”他说,“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地球资源是有限的,人类需要保持警醒。我们需要为后代的生存多留下一些空间。” 地球不是为人类而诞生,也不会为一个物种的存亡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地球46亿年的生命史中,人类的诞生也就是几百万年的历史,人类从来就不是地球的主人,而是居民,在历史长河中也是过客,主宰地球命运的是宇宙生灭的大规律。如果说人口增长将“压垮”地球,这是痴人说梦。地球不会因人类不明智的活动而崩溃,但人类的不敬的确会遭致大自然的无情报复。 实际的人口承载力是“环境对人类的制约力”和“人类对环境的适应力”两种力量的相互博弈、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结果。一旦人类人口的增长逼近环境承载力的极限,死亡率和迁移率就会成为人口数量的调节机制。除了人口学机制外,调适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的还有社会学机制———降低生活水平机制、资源集约性使用机制和资源竞争性开发机制以及经济学机制———资源循环利用机制、资源价格上涨机制、替代性资源生产机制等。全球人口数量从增加到减少的拐点会出现在遥远的某个时点,根据联合国的预测,21世纪末世界人口还将增长到100亿甚至更多。拐点是假设的结果,真实的拐点则要看人类人口的未来增长。 中国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已下降到19%,正在发生结构性巨变。在全球人口攀升的同时,扑面而来的少子老龄化、独子老龄化甚至无后老龄化以及老年高龄化、高龄空巢化、空巢无助化等问题交织出现和接踵而至,使中国不得不面对“人口生态失衡”、“人口结构断裂”的严峻挑战。巨大的人口亏损问题使中国陷入“人口内爆”的困境,超低生育率趋势预示着弱持续甚至是不可持续的发展前景。 面对巨大的人口亏损,我国的人口政策需要全面反思和自我重建,朝人权保障、家庭友好、城乡统筹、男女平等、国防安全、人口优化、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持续发展的方向努力。还权于民和造福于民相辅相成。我们需要坦率承认生育权是必须尊重的基本人权,公民、夫妇和家庭是权利
主体和决策主体,国家、社会和政府是义务主体,后者要为前者福佑、关怀、服务和保障。 人口城市化是新世纪的人口发展方向,带来了人口的集聚和离散的双重变化,造成了巨大的人口再分布运动,同时也带来了文化、资金、信息和其他资源的流动,但也挑战了人口变动与资源环境的互动关系。“过度城市化”可能同时带来城市人口的超载和农村人口的萎缩,这与城乡统筹和协调发展的理想构成了悖论。城市人口的超载也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降低了幸福指数。所以说,人口城市化虽然是现代化的必然方向,但也要循序渐进、有序适度,地球需要健康、绿色、和谐的新城市化战略。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是人类共有的家园。人类是地球的栖居者,也应该成为地球生态的保护者。人类是地球的儿女,享受了无穷的“地球之爱”;地球是极其复杂的生命体系,人类的“生态位”最高,所以“生态责任”也最大,人类既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要促进地球的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让地球享受崇高的“人类之爱”的回馈。毫无疑问,负责任的人口增长是亲生态和亲道德的,也是人类友好和家庭友好的,应该有助于地球居民的和平相处和人地关系的和谐共生。 控制人口数量,地球已经不堪重负,地球,她是人类的母亲,她是人类生活的起源,她无私地抚育着我们,使我们能在这个得天无厚的星球里生活,地球有着取之不尽的资源。绿色的地球是我们人类不息载体,,只有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才能共同拥有美好的明天。古言说得好:“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但是几百年后的现代文明却使我们绿色的星球日渐披黄蒙黑,黯然失色。来吧,让我们一起来保护我们这个美丽而脆弱的地球吧!因为,只有人类的心灵才能够知足这份美丽,善待地球??人类唯一的星球,我们别无选择。
全球农作物水足迹的3.7%。生产1公斤焦糖耗费1500升水足迹,其占全球农作物水足迹的3.4%。相当于每人每天消耗100升水。目前,约50个国家正承受着中度或重度的缺水压力。 多少人才是太多? 乐观者:134亿 悲观者:90亿 郑梓桢指出,人口确实是可以预测的。利用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以算出人口未来的约数。有观点认为,当平均每名女性有2.1个后代时,全球人口总数将不再增加。地球人口在本世纪末可以保持在90亿~100亿。 然而,地球能够长期承载70亿人甚至上百亿人生活吗?究竟人口的数值达到多少才是太多?这个问题最早在1679年,荷兰博物学家、微生物学家安东·凡·列文虎克就做了估算。他根据荷兰的人口密度,把它与地球上其他国家的人口状况进行了比较,得出一个数据:地球最大的承载力是134亿人。实际上,一直以来,这样的估算从未停止过,估算数值从10亿到1兆都有,难以判断哪种说法更科学。 最近,媒体报道了美国哈佛大学社会科学家爱德华·威尔逊的观点。他认为,地球的最大承载力大约为90亿~100亿人口。他的估算是这样的:如果把所有的谷物都用来喂养人类而不是牲口,并且所有人都愿意成为素食主义者的话,现在的14亿公顷耕地可养活100亿人口。但实际上,这14亿公顷的耕地现在只能养活25亿人口,因为相当一部分人不愿意只吃素菜。因此,威尔逊认为,从粮食的角度出发,地球养活的人数不可能达到100亿。 那地球理想的人口数是多少呢?即如果人们都能过上“好日子”的话,人口的数值应该是多少?有媒体报道称,以生活标准计算,如果每个地球人都能享受发达国家普通人的饮食的话,地球的最大承受力只有20亿人,但如果按照每天维持最低生活必需的食物标准计算,地球可以承载120亿人。 在郑梓桢看来,做这类估算,首先要看“好日子”的假设标准究竟是怎样,是按发达国家的标准呢,还是按发展中国家的标准,是要“富养”还是要“穷养”。“就跟养孩子一样,你是计划他以后要学钢琴、出国留学,还是仅仅吃饱穿暖就好,不同的标准,成本就不同,能承受的数量也就不同。”他说,“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地球资源是有限的,人类需要保持警醒。我们需要为后代的生存多留下一些空间。” 地球不是为人类而诞生,也不会为一个物种的存亡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地球46亿年的生命史中,人类的诞生也就是几百万年的历史,人类从来就不是地球的主人,而是居民,在历史长河中也是过客,主宰地球命运的是宇宙生灭的大规律。如果说人口增长将“压垮”地球,这是痴人说梦。地球不会因人类不明智的活动而崩溃,但人类的不敬的确会遭致大自然的无情报复。 实际的人口承载力是“环境对人类的制约力”和“人类对环境的适应力”两种力量的相互博弈、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结果。一旦人类人口的增长逼近环境承载力的极限,死亡率和迁移率就会成为人口数量的调节机制。除了人口学机制外,调适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的还有社会学机制———降低生活水平机制、资源集约性使用机制和资源竞争性开发机制以及经济学机制———资源循环利用机制、资源价格上涨机制、替代性资源生产机制等。全球人口数量从增加到减少的拐点会出现在遥远的某个时点,根据联合国的预测,21世纪末世界人口还将增长到100亿甚至更多。拐点是假设的结果,真实的拐点则要看人类人口的未来增长。 中国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已下降到19%,正在发生结构性巨变。在全球人口攀升的同时,扑面而来的少子老龄化、独子老龄化甚至无后老龄化以及老年高龄化、高龄空巢化、空巢无助化等问题交织出现和接踵而至,使中国不得不面对“人口生态失衡”、“人口结构断裂”的严峻挑战。巨大的人口亏损问题使中国陷入“人口内爆”的困境,超低生育率趋势预示着弱持续甚至是不可持续的发展前景。 面对巨大的人口亏损,我国的人口政策需要全面反思和自我重建,朝人权保障、家庭友好、城乡统筹、男女平等、国防安全、人口优化、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持续发展的方向努力。还权于民和造福于民相辅相成。我们需要坦率承认生育权是必须尊重的基本人权,公民、夫妇和家庭是权利
主体和决策主体,国家、社会和政府是义务主体,后者要为前者福佑、关怀、服务和保障。 人口城市化是新世纪的人口发展方向,带来了人口的集聚和离散的双重变化,造成了巨大的人口再分布运动,同时也带来了文化、资金、信息和其他资源的流动,但也挑战了人口变动与资源环境的互动关系。“过度城市化”可能同时带来城市人口的超载和农村人口的萎缩,这与城乡统筹和协调发展的理想构成了悖论。城市人口的超载也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降低了幸福指数。所以说,人口城市化虽然是现代化的必然方向,但也要循序渐进、有序适度,地球需要健康、绿色、和谐的新城市化战略。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是人类共有的家园。人类是地球的栖居者,也应该成为地球生态的保护者。人类是地球的儿女,享受了无穷的“地球之爱”;地球是极其复杂的生命体系,人类的“生态位”最高,所以“生态责任”也最大,人类既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要促进地球的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让地球享受崇高的“人类之爱”的回馈。毫无疑问,负责任的人口增长是亲生态和亲道德的,也是人类友好和家庭友好的,应该有助于地球居民的和平相处和人地关系的和谐共生。 控制人口数量,地球已经不堪重负,地球,她是人类的母亲,她是人类生活的起源,她无私地抚育着我们,使我们能在这个得天无厚的星球里生活,地球有着取之不尽的资源。绿色的地球是我们人类不息载体,,只有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才能共同拥有美好的明天。古言说得好:“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但是几百年后的现代文明却使我们绿色的星球日渐披黄蒙黑,黯然失色。来吧,让我们一起来保护我们这个美丽而脆弱的地球吧!因为,只有人类的心灵才能够知足这份美丽,善待地球??人类唯一的星球,我们别无选择。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