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设计现状相关问题或进行比较,可从创新,传统与现代等角度切入阐述? 5
2008年以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取得了一定成效。2009年,区域合作将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指导下,在改革试验区示范下继续推进。从四个区域来看,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向基础设施倾斜的背景下,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可能会继续超过东部地区。
建议建立区域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的双重控制机制,着力解决区域公共服务差距,尽快细化差异化区域政策,将城乡一体化与城市经济圈相结合。
2008年以来,中央政府制定并出台了许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将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6享受中部老工业基地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中央县243年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更全面的改革试点地区批准,发布”行动“十一五”规划编制的主要功能区域规划等等。
通过政府引导,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合作过程中,区域经济布局合理,协调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区域经济相对差距缩小。
一、2008年区域发展新特点:
1、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一定变化
2008年前三季度,中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均超过东部地区,改变了东部地区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最快地区的局面。与其他地区相比,沿海地区增长的放缓幅度更大。当然,其他地区的大部分经济增长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放缓,但降幅相对较小。
在经济增长和工业产值增长的重要位置上,2008年11月1日,除青海、天津、陕西、新疆四地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上升外,其他地区的增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海南省降幅最大达到29.4%。从区域看,东部发达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广东、北京经济增速大幅下降,与全国平均增速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2、区域合作和布局不断深化:
环渤海地区在交通、物流、环保、人力资源等领域的合作取得新突破,并积极落实《京津科技合作协议》和《京津城市流通框架协议》将共同打造京津核心,环渤海中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和区域流通一体化体系。
9月7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30号)明确提出“积极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对于今后长三角向中西部地区不断扩大的要求。在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包括土地政策、户籍管理制度和法律制度、农村金融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全面的城乡管理试验正在悄然进行。
9月27日,“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准。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将武汉建设成为一个城市圈。
全国宜居生态城市圈,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业生产基地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并成为沿海三大城市群,它是一个响应周边城市群的动态区域经济中心。在此之前,中国已经设立了几个特区或试验区,在东西南北形成了一场大的改革试验检查区域布局。
扩展资料:
地区差异仍然很大,尤其是在公共服务方面
近年来,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市场化程度等方面的差距不断扩大,特别是在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根据地方统计数据分析,近年来,人均GDP的相对差距在逐渐缩小,但公共服务的差距仍在拉大。
影响2009年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两个基本因素
影响2009年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如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但是,从区域发展格局来看,我们认为有两个因素影响更大,一个是区域政策,另一个是产业转移趋势。
1、区域政策从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转向更加注重和谐社会的建设。
中国当前的区域发展战略包括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近年来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细化和调整,实现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由区划向功能型协调发展的转变。
为此,设立了几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制定了不同的战略目标、职能和任务。目前,现有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有深圳、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成渝经济区、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这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正在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陆、由开放向城乡结合、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
2、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作用不能太大。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业转移是一个自然过程。有效配置资源,开发市场,有选择地将土地、资源、劳动力、运输等成本敏感的生产加工环节转移到成本相对较低或靠近终端市场的地区,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过程。
近年来,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的方面,土地成本正在消失,结合节能减排和新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政策,促进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反向传播“成本”迫使东部地区实现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向中西部的转移。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对于东南沿海地区的企业来说,产业转移可以帮助他们摆脱成本上升的“瓶颈”,集中资金进行产业升级,也可以帮助他们利用中西部市场的繁荣,增强竞争力。但许多沿海企业到内陆企业往往遇到供应链不匹配的问题。
毫无疑问,虽然很多企业希望获得优惠政策,但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关注当地是否有配套能力,这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来逐步积累。一些东部沿海地区对产业转移中的“产业空心化”现象表示担忧。在普遍强调经济增长的背景下,“拦水”现象时有发生,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2009年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判断。
在国际环境恶劣和国内经济调整的背景下,2009年各地区经济增长率普遍下降。在保持增长、促进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前提下,结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我们对2009年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做出如下判断:
1、创意产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逐渐发挥着重要作用
创意产业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产业。其核心生产要素是人、信息和知识,特别是文化、技术等无形资产。数据显示,全球创意产业日创收高达220亿美元,并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近年来。创意产业在我国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天津创意,成渝想法走廊。长江三角洲,珠江创意产业集群的研究和发展都市圈等等一系列的创意产业集群,也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创意产业园区和增长,如北京的798艺术区,刚果民主共和国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没有。
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八桥”、杭州创意“西湖谷”、长沙动漫产业“蓝猫”等,已成为著名的文化产业旅游品牌、城市文化品位名片的体现。它已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城市软实力、提高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针对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区域经济,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力量,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形成更明显的特征,可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创意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
2009年,在外部环境不好,在国内经济转型的条件下,创意产业将逐步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