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奥利弗·克伦威尔领导国议军在英国内战中大获全胜,他是才干杰出、叱咤风云的军事将领,是使国会民主政体成为英国政体的关键性的人物。
1599年克伦威尔出生在英国亨廷顿。在他的青年时期,英国被各教派之间的纠纷弄得动荡不安,在任的国王信仰并且想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克伦威尔自己是一个农场主和乡绅,一个虔诚的清教徒,1628年他被选进议会,但是为期不长,因为翌年国王查理一世就决定解散议会,独自一人统治国家,直到1640年在对苏格兰人作战需要资金的情况下,才召集了一个新议会。克伦威尔又当选为议员。新议会强烈要求国王不再实行专制统治。但是查理一世不甘屈从议会,于是1642年在忠实于国王和忠实于议会的军队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
克伦威尔站在议会一边。他返回亨廷顿,组织一支骑兵队同国王作战。在历时四年的战争中,他那杰出的军事才能使之声望日隆。在使战争出现转机的关键性的马斯顿战役中,克伦威尔都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646年战争结束,查理一世成了阶下之囚,而克伦威尔则被认为是议会方面最成功的将军。
但是和平并没有到来,因为内部发生分裂,各派别间存在着根本的分歧,还因为国王对此了如指掌而未有求和之意。没过一年,国王潜逃,企图东山再起,重新纠集他的军队,就这样第二次内战爆发了。这场战争继续的结果是克伦威尔击败了国王的军队,从议会中解除了占多数的温和派议员,并于1649年1月30日把国王推上了断头台。
英国这时变成了一个共和国(叫做共和政体),临时由一个国务委员会来领导,克伦威尔任国务委员会主任。但是保皇党分子不久就控制了苏格兰和爱尔兰,支持已被处死的国王的儿子——未来的查理二世。结果克伦威尔的军队成功地占领了爱尔兰和苏格兰。长期连绵不断的战争最终在1652年以保皇党军队被彻底击败而告结束。
由于战争已经结束,建立了一个新政府的时机应该到来了,但是还存在着实行立宪政体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克伦威尔的有生之年从未得到解决。这位清教徒将军能够领导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军队赢得胜利,但是他的威望却不足以解决他的支持者中间存在着的社会冲突,不足以使他们对一部新宪法取得一致意见。这些社会冲突和宗教冲突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宗教冲突使新教徒内部四分五裂并且同罗马天主教划清了界限。
当克伦威尔开始执政时,1640年组成的议会所保留的成员都属于一个数目不多、无代表性、过于激进的少数派,即所谓的残余议会。起初克伦威尔想要通过谈判来进行新的选举,但是当谈判破裂时,他就用武力解散了残余议会(1653年4月20日)。从那时起直到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为止,曾先后成立和解散了三个不同的议会;采用了两部不同的宪法,但都未能发挥作用。在此整个期间,克伦威尔靠军队的支持来维系统治,实际上他是一个军事独裁者。但是他多次试图建立民主政体和坚持拒绝别人给他加冕,其目的是表明他不想实行独裁统治,他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他的支持者们创建不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政体。
从1653年到1658年,克伦威尔使用护国主的头衔统治着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在这五年期间,他在不列颠建成了大体完好的政体和井然有序的行政机构。他改善了粗暴的法律,扶持文化教育。他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允许犹太人再来英格兰定居,在那里实行他们自己的宗教(他们在三个多世纪以前被国王爱德华一世驱逐出境)。克伦威尔推行的外交政策也是成功的。他于1658年因患疟疾在伦敦去世。
1599年克伦威尔出生在英国亨廷顿。在他的青年时期,英国被各教派之间的纠纷弄得动荡不安,在任的国王信仰并且想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克伦威尔自己是一个农场主和乡绅,一个虔诚的清教徒,1628年他被选进议会,但是为期不长,因为翌年国王查理一世就决定解散议会,独自一人统治国家,直到1640年在对苏格兰人作战需要资金的情况下,才召集了一个新议会。克伦威尔又当选为议员。新议会强烈要求国王不再实行专制统治。但是查理一世不甘屈从议会,于是1642年在忠实于国王和忠实于议会的军队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
克伦威尔站在议会一边。他返回亨廷顿,组织一支骑兵队同国王作战。在历时四年的战争中,他那杰出的军事才能使之声望日隆。在使战争出现转机的关键性的马斯顿战役中,克伦威尔都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646年战争结束,查理一世成了阶下之囚,而克伦威尔则被认为是议会方面最成功的将军。
但是和平并没有到来,因为内部发生分裂,各派别间存在着根本的分歧,还因为国王对此了如指掌而未有求和之意。没过一年,国王潜逃,企图东山再起,重新纠集他的军队,就这样第二次内战爆发了。这场战争继续的结果是克伦威尔击败了国王的军队,从议会中解除了占多数的温和派议员,并于1649年1月30日把国王推上了断头台。
英国这时变成了一个共和国(叫做共和政体),临时由一个国务委员会来领导,克伦威尔任国务委员会主任。但是保皇党分子不久就控制了苏格兰和爱尔兰,支持已被处死的国王的儿子——未来的查理二世。结果克伦威尔的军队成功地占领了爱尔兰和苏格兰。长期连绵不断的战争最终在1652年以保皇党军队被彻底击败而告结束。
由于战争已经结束,建立了一个新政府的时机应该到来了,但是还存在着实行立宪政体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克伦威尔的有生之年从未得到解决。这位清教徒将军能够领导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军队赢得胜利,但是他的威望却不足以解决他的支持者中间存在着的社会冲突,不足以使他们对一部新宪法取得一致意见。这些社会冲突和宗教冲突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宗教冲突使新教徒内部四分五裂并且同罗马天主教划清了界限。
当克伦威尔开始执政时,1640年组成的议会所保留的成员都属于一个数目不多、无代表性、过于激进的少数派,即所谓的残余议会。起初克伦威尔想要通过谈判来进行新的选举,但是当谈判破裂时,他就用武力解散了残余议会(1653年4月20日)。从那时起直到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为止,曾先后成立和解散了三个不同的议会;采用了两部不同的宪法,但都未能发挥作用。在此整个期间,克伦威尔靠军队的支持来维系统治,实际上他是一个军事独裁者。但是他多次试图建立民主政体和坚持拒绝别人给他加冕,其目的是表明他不想实行独裁统治,他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他的支持者们创建不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政体。
从1653年到1658年,克伦威尔使用护国主的头衔统治着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在这五年期间,他在不列颠建成了大体完好的政体和井然有序的行政机构。他改善了粗暴的法律,扶持文化教育。他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允许犹太人再来英格兰定居,在那里实行他们自己的宗教(他们在三个多世纪以前被国王爱德华一世驱逐出境)。克伦威尔推行的外交政策也是成功的。他于1658年因患疟疾在伦敦去世。
参考资料: http://www.white-collar.net/child/science/5000/111.htm
展开全部
马斯顿荒原之战
马斯顿荒原之战是英国第一次内战的决定性战役
克伦威尔凭借此战成名,并且由此攥取了英国最高权力
由于羊毛价格的上涨,从13世纪就已开始的英国“圈地运动”到16世纪在商品经济
比较发达的东南部地区迅速展开。“圈地运动”的结果是加速了封建农业向资本主义农
业的转变,资本主义农场大量涌现,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廉价劳动
力。到17世纪初,英国自给自足的封建农业经济已经瓦解,封建土地经营已转化为资本
主义经营,从封建贵族地主中分化出一个与资本主义有密切联系的新贵族,成为资产阶
级革命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工商业也获得长足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包括城市中的工商业资本家、手工
工场主、行会行东和农村部分农场主)的力量进一步增强,他们要求废除封建专制,分
享政治权利,并产生了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意识——清教。他们在国会中形成了与
专制王权对立的反对派,国会同国王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不断发展。1628年国会通过限制
王权的《权利请愿书》,重申未经国会批准不得任意征税,没有法律依据和法院判决不
得任意逮捕任何人。国王查理一世为得到国会拨款勉强批准了《权利请愿书》,但当国
会抗议国王随意征税时,查理一世遂于1629年解散国会。此后十多年间,王权同国会特
别是同广大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1640年11月查理一世被迫召开新国会,标志着
英国革命的开始。
1642年1月,查理一世离开革命形势高涨的伦敦,北上约克城组织保王军队,准备
以武力镇压国会派的“叛逆”行为。8月22日,他在诺丁汉树起了王军旗帜,宣布讨伐
国会内的叛乱分子,从而拉开了英国内战的序幕。
第一次内战:1642—1647年。1642年10月23日,王军同国会军在埃吉山进行了首次
大规模交战。王军兵力7000多人,国会军7500人。国会军两翼骑兵被王军骑兵的反击所
打败,但中路步兵却打退了王军步兵的进攻,并将其击溃,战斗结果未分胜负。10月29
日,王军攻占牛津,11月12日攻占距伦敦7英里的布伦特福,首都告急。4000多名由手
工工人、学徒和平民组成的民兵队伍火速开往前线,国会军力量大增,迫使王军放弃进
攻伦敦的计划。1643年,整个军事形势对国会军十分不利。9月,王军兵分三路进攻伦
敦,首都再次告急。伦敦民兵组织4个团同国会军一起挫败王军的进攻,伦敦再次转危
为安。但王军控制了五分之三的国土,国会派处于被动。
国会军在内战初期节节失利,从政治上看主要是由于掌握国会领导权的长老派动摇
妥协,不愿与国王彻底决裂,满足于既得利益,无意推翻王权;军事上主要是由于统帅
埃塞克斯等人消极怠战,缺乏主动进攻精神,军队缺乏训练,素质较差。这时,军中涌
现出了以克伦威尔为代表的一批杰出将领。克伦威尔亲自组织“东部联盟”军队1.2万
人,在1643年的东部几场战斗中连战皆捷。
1644年7月初,两军在马斯顿荒原展开了内战以来首次大规模会战。2日,王军鲁伯
特亲王率骑兵迅速占领整个荒原。国会军获悉后立即向荒原挺进。晚上7点左右,国会
军左翼骑兵首先冲下高地直扑敌军。接着,中路步兵和右翼骑兵也投入战斗。克伦威尔
指挥左翼骑兵很快摧毁了王军第一、第二线骑兵,鲁伯特落荒而逃。一个半小时后,国
会军左翼取得胜利。但是,中路步兵和右翼骑兵遭到王军步兵和骑兵的猛烈反击,步步
后退,处境危急。克伦威尔此时一举击溃王军右翼骑兵,又集中兵力冲入王军步兵阵中,
王军溃败。约晚上10点会战结束。王军投入1.5万人(骑兵7000人),死亡3000多人,
被俘1500人。马斯顿荒原之战是英国内战的转折点,它扭转了国会军连连失利的局面,
从此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同时,这次会战也是克伦威尔一生的转折点,他对取得会战的
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他的部队从此也以“铁骑军”闻名全国。
马斯顿荒原之战是英国第一次内战的决定性战役
克伦威尔凭借此战成名,并且由此攥取了英国最高权力
由于羊毛价格的上涨,从13世纪就已开始的英国“圈地运动”到16世纪在商品经济
比较发达的东南部地区迅速展开。“圈地运动”的结果是加速了封建农业向资本主义农
业的转变,资本主义农场大量涌现,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廉价劳动
力。到17世纪初,英国自给自足的封建农业经济已经瓦解,封建土地经营已转化为资本
主义经营,从封建贵族地主中分化出一个与资本主义有密切联系的新贵族,成为资产阶
级革命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工商业也获得长足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包括城市中的工商业资本家、手工
工场主、行会行东和农村部分农场主)的力量进一步增强,他们要求废除封建专制,分
享政治权利,并产生了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意识——清教。他们在国会中形成了与
专制王权对立的反对派,国会同国王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不断发展。1628年国会通过限制
王权的《权利请愿书》,重申未经国会批准不得任意征税,没有法律依据和法院判决不
得任意逮捕任何人。国王查理一世为得到国会拨款勉强批准了《权利请愿书》,但当国
会抗议国王随意征税时,查理一世遂于1629年解散国会。此后十多年间,王权同国会特
别是同广大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1640年11月查理一世被迫召开新国会,标志着
英国革命的开始。
1642年1月,查理一世离开革命形势高涨的伦敦,北上约克城组织保王军队,准备
以武力镇压国会派的“叛逆”行为。8月22日,他在诺丁汉树起了王军旗帜,宣布讨伐
国会内的叛乱分子,从而拉开了英国内战的序幕。
第一次内战:1642—1647年。1642年10月23日,王军同国会军在埃吉山进行了首次
大规模交战。王军兵力7000多人,国会军7500人。国会军两翼骑兵被王军骑兵的反击所
打败,但中路步兵却打退了王军步兵的进攻,并将其击溃,战斗结果未分胜负。10月29
日,王军攻占牛津,11月12日攻占距伦敦7英里的布伦特福,首都告急。4000多名由手
工工人、学徒和平民组成的民兵队伍火速开往前线,国会军力量大增,迫使王军放弃进
攻伦敦的计划。1643年,整个军事形势对国会军十分不利。9月,王军兵分三路进攻伦
敦,首都再次告急。伦敦民兵组织4个团同国会军一起挫败王军的进攻,伦敦再次转危
为安。但王军控制了五分之三的国土,国会派处于被动。
国会军在内战初期节节失利,从政治上看主要是由于掌握国会领导权的长老派动摇
妥协,不愿与国王彻底决裂,满足于既得利益,无意推翻王权;军事上主要是由于统帅
埃塞克斯等人消极怠战,缺乏主动进攻精神,军队缺乏训练,素质较差。这时,军中涌
现出了以克伦威尔为代表的一批杰出将领。克伦威尔亲自组织“东部联盟”军队1.2万
人,在1643年的东部几场战斗中连战皆捷。
1644年7月初,两军在马斯顿荒原展开了内战以来首次大规模会战。2日,王军鲁伯
特亲王率骑兵迅速占领整个荒原。国会军获悉后立即向荒原挺进。晚上7点左右,国会
军左翼骑兵首先冲下高地直扑敌军。接着,中路步兵和右翼骑兵也投入战斗。克伦威尔
指挥左翼骑兵很快摧毁了王军第一、第二线骑兵,鲁伯特落荒而逃。一个半小时后,国
会军左翼取得胜利。但是,中路步兵和右翼骑兵遭到王军步兵和骑兵的猛烈反击,步步
后退,处境危急。克伦威尔此时一举击溃王军右翼骑兵,又集中兵力冲入王军步兵阵中,
王军溃败。约晚上10点会战结束。王军投入1.5万人(骑兵7000人),死亡3000多人,
被俘1500人。马斯顿荒原之战是英国内战的转折点,它扭转了国会军连连失利的局面,
从此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同时,这次会战也是克伦威尔一生的转折点,他对取得会战的
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他的部队从此也以“铁骑军”闻名全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