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罗贯中哪句霸气十足的话,让曹操被骂了近千年?
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仁政爱民的刘备、武艺超群的关羽、知人善任的孙权、野心勃勃的曹操等等。在民间,《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让三国变得更加惊心动魄。这其中有有反派,有正派,而最大的反派莫过于曹操。
曹操可以说是历史上形象最多变的人物,也是最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
“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曹操20岁时出山创业,戎马半生,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打袁绍,纵横天下,建立了曹魏政权。
在用人上,他不拘一格,唯才是用,大胆启用张辽、徐晃等人。任天下智力,以道御之。这一点在现代依然适用,企业经营中如果敢于突破常规,突破自我,往往会带来惊喜。他严格执法,不畏权贵,担任洛阳北部尉时,十常侍之一蹇硕的叔叔犯法被曹操抓到,当场杖毙。他精于治理,在北方实行的屯田制,使得魏国的粮食产量超过蜀国十倍。
如今在民间,曹操一直被视为奸臣的代表人物。其实一开始,他的形象是正面的。至少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曹操的形象十分正面,他被评价为三国杰出领袖,“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到了隋朝,民间流行的木偶戏《谯水击蛟》讲述的是少年英雄曹操勇敢击退鳄鱼的传说,那时曹操在百姓心目中依然是英雄。
唐朝,曹操的形象开始转变。唐太宗将他比作汉朝权臣霍光,评价还算中肯。
宋朝崇尚忠孝,曹操的形象急转直下,从英雄变成了乱臣贼子。当时百姓听说书人讲三国,讲到曹操打了败仗,全场无不欢呼。朱熹更是在书中大骂曹操,称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元杂技中,曹操也被当做反派人物。
曹操的形象彻底转变,是在明朝。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将曹操描写为一个假仁假义之人。小说中的曹操既有雄才大略,又有无穷的贪欲,自私、残忍、多疑的曹操让世人恨得咬牙切齿。罗贯中更是杜撰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经典台词,从此,曹操彻底被钉在了耻辱柱上。
但实际上,正史中曹操的原话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带有悲怆之情,应当理解为在杀死吕伯奢一家以后的自我解嘲。而罗贯中为了烘托曹操的奸雄形象,直接把曹操变成了人民公敌。
新三国里曹操最后的独白,颇为动情:
世人都说我是奸雄,可又拿我这个奸雄莫可奈何,你们这些自诩伪君子的人,也都败在了我这个奸雄手里。
如果当君子的代价就是被凌辱,被践踏,被消灭,甚至被杀的话,我宁愿当一个可以实现自己报复的奸雄。
自古以来,大奸似忠,大伪似真,忠义和奸恶都不是能够从表面就能够看的出来的。
也许你们从前错看了我曹操,现在又错看了,但我仍然是我,我从来都不怕别人看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