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周朝的西岐和商朝的朝歌,现在位于什么地方?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按照我们现在了解到的历史,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出现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夏朝。不过在世界范围内,因为我国在考古领域上缺少足够的证据,对夏朝存在的真实性进行证明,所以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学者普遍认为,中华文明是从商朝开始出现的。
不过因为商朝距今的历史也太过久远,导致这个朝代流传下来的相关记载也是非常稀少,相比较在此之后的周朝,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一段难以琢磨的历史。
相比于夏商两个朝代,现代所发现的对于周朝的记载就非常全面了,而且也正是从周朝开始,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政治格局不断发生着改变。
周文王姬昌,很多人对于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尤其是看过《封神榜》的朋友们,肯定记得姬昌被迫吃下儿子的肉,却吐出一只兔子的情景。除此之外,一说起周朝,
大家对西岐和朝歌两个名字也非常熟悉,那么这两个地方在现在又该如何称呼呢?
姬昌的父亲原本是商朝的西伯侯,父亲死后,姬昌便继承了父亲的位置成为新的西伯侯,而他的封地就是西岐,按照历史记载,我们大致可以确定,西周时所说的西岐应该是现在的陕西省岐山县。
这里是周朝的起点,从姬昌的父亲开始,便一直对西岐不断进行治理,直到姬昌接任西伯侯之后,西岐已然成为整个商朝中最为富饶的地方。也因为西伯侯的国家被称为周国,而西岐是周国的都城,所以西岐也被称为岐周。
说到这里有些对历史不太了解的朋友们就纳闷了,西伯侯不是比商朝的王地位要低一些吗?怎么他的领地叫做国呢?
其实商朝并非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大家都知道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大一统是从秦始皇开始的,而在商朝的时候,实际上是一个强大的商国控制着其他比较弱小的小国家。
不过这种体系下,商王对其他附属国的控制是非常差的,
众多附属国虽然以商国为主,但实际拥有各自的政权结构,甚至一些附属国还和商国常年打仗。
就以姬昌为例,因姬昌的父亲被商国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所以在姬昌继位三年后,便对商国发动了战争,只不过没打赢。
也正是这种政治结构,使得姬昌可以不断发展自己的国家,壮大自己的实力,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大力推动周国的经济发展,不对商人收取来往的关税;开展农业生产,划分田地让农民只需要缴纳一些税便可以有地可种;仁政爱民,取消了丈夫犯罪妻子连坐的规定。
也正是随着姬昌一系列的政策推行,使得周国得到了稳定而有效的发展,国家的各方面实力都在不断上升。
说起西岐就不得不说一个神话故事,在姬昌还未战胜商国时,便一直居住在周国的都城西岐,西岐附近有一座山,时常有凤凰在山上休息,所以这座山也被称为凤凰山。
也正是因为凤凰在此居住,时而会鸣叫几声,
凤凰山附近的城镇因为能够听到凤凰的声音,被称为“凤鸣镇”。
使得姬昌建立周朝后,周朝的器物上经常能够看到凤凰的纹路,周朝更将凤凰视为充满福瑞的生物。
相比较西岐,虽然朝歌的记载非常多,但却令考古学家非常头痛。西岐作为周朝的发源地,周朝对西岐的保护和治理是非常完善的,而且在整个西周四百年的时间中,西岐一直是西周最为重要的一个城池。
现代考古学家确定西岐的位置并不困难,然而与之相比较下,朝歌真正的位置就难以琢磨了。因为在武丁继位之后,商国四处讨伐各个国家,吞并了一些实力较差的国家,以至于商朝的领土不断扩张。
到了商朝中后期,又对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进行了开发,再加上武王伐纣时人们的迁移和对朝歌的损害,导致很难确定朝歌的真实位置。
在二十一世纪之前,很多人认为朝歌应该是淇县城,也就是卫国的都城,不过随着专家们的不断探究下,最终否定了这种猜想。
在《史记》中记载:“封康叔为卫军,居河、淇间故商墟。”也就是说,商朝都城朝歌的遗址应该处于黄河和淇河之间。
而在《浚县志》中也有着类似记载,基本上可以确定原本的朝歌是在黄河和淇河之间,浚县西南方向。
再加上《竹书纪年》和《史记》中也曾提到,商纣王将商朝所有腹水都放在鹿台的钱库和钜桥的粮库中。
根据这些记载,考古学家对附近进行了考察,发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的建筑、钱币和生活物品,以及一些商朝时的兵器。甚至在附近的田地里,发现了一些古代建筑所用到的瓦砾。
于是在2000年九月一十五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了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鹿台遗址。
而在鹿台遗址西北方向的不远处,有一个叫做唐庄的地方,这就是原来朝歌的王宫,也就是商纣王的后宫所在地。不过商纣王的前宫因为战乱等原因,导致已经无法确定具体位置了。
在考古学家的不断考察下,现在依旧存在的古代纣王宫遗址总面积达二十四平方公里,东西有四公里宽,南北长达六公里,整个纣王宫的周长二十公里,即便现在经过了几千年的岁月和战乱的侵蚀,依旧非常壮观。
当时武王伐纣,将纣王杀死之后一举灭掉了商朝,至此长达六百多年的商朝历史被终结,不过当时的战争并没有波及到朝歌。之所以后来朝歌变成了这样,是因为在武王杀了纣王之后,便封了纣王的儿子武庚作为诸侯,以此来保证商国的传承。
但武庚后来又和周朝进行了战争,周朝的军队再次攻下朝歌,导致朝歌被付之一炬,百姓流离失所,朝歌也从此成为了一片废墟。
西岐在现在的岐山县,是陕西省宝鸡市下辖的一个县,而朝歌,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朝歌街道。
西岐历史
岐山是周王朝发祥之地,从周太王迁岐到周平王东迁近400年间,岐山地区一直是西周的都城和中心。有周公庙,建于唐代、凤雏遗址,并出土大量周朝文物,以青铜器最为著名,被誉为“青铜器之乡”,出土青铜器文物大多存于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这里还是唐代天文学家李淳风的故里。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设岐州(州治在今凤翔县南),领3郡、9县。平秦郡(郡治在今凤翔县南)的周城县(太平真君六年置)辖岐地东部,横水县(太平真君十年分周城县置)辖岐地西部,武都郡(郡治在今宝鸡市东50里)的平阳县(太平真君六年置)辖岐区南部,武功郡的美阳县辖岐地东北部。
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年)分泾州鹑觚县南境置三龙县,县以山得名,治岐阳镇(今岐阳村)。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移三龙县治于西40里(今凤鸣镇),改名岐山县。
朝歌历史商朝的武乙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建陪都,称为朝歌。武王克殷时,帝辛在朝歌郊外的牧野迎战而被击败,商朝灭亡。周成王平定三监之乱,把原殷商王畿地区一分为三:北部为邶,南部为卫,东部为鄘(浚,拼音:Xùn)。康叔被封于卫国,定都于朝歌城数百年。汉代置朝歌县;西晋八王之乱中朝歌仍扮演一定角色;元代置淇州;明代改为淇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淇县县政府所在地为朝歌镇。2010年,朝歌镇撤销,改为淇县朝歌街道。
商盘庚迁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后即称为殷,《竹书纪年》说:“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更不徙都”。殷是主要都城,朝歌只是陪都,朝歌与殷墟是两个不同的地名。
总结
商周两代王朝更迭之际,古时著名的城池早已随着时间而改名,望对您有帮助。
一、
随着三星堆的再次发掘,几千年前的历史,又一次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先秦时期的历史本身就是迷雾重重,但是这些文物的出土却为我们现在人拨开迷雾提供了证据。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史籍是历史的传承,而文字则是历史的载体。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方块字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文字,没有之一,我们之所以能解读数千年前的历史,文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字填充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地名也只是汉字文化中的一种最直观的表现形式。
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地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从地名的变化上,我们亦能洞悉到历史中的些许来龙去脉。
不过在我所熟知的地名,有个地名非常特殊,这地方的名字已经沿用了三千多年,一直没有改变过,此地便是——邯郸。
邯郸能几千年作为地名都没更改过,这在中华地名文化是少有的特例。
不过我们这次要说的可不是邯郸,毕竟这名字没有变化,说来说去都还是一样,所以我们就来说说先秦时期两个超级有名气的地方,顺便来追溯一下它们的前世今生、地名背后的历史以及这两大名地现在又位于什么地方。
这两地在《封神榜》中被提及次数相当多的周朝的国都西岐和商朝的国都朝歌。
二、
如果商周时期有国际大都市之说的话,那么朝歌一定是能排得进前三,在商纣王统治时期,朝歌的繁华程度达到了顶峰。
正所谓:
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
想想八百诸侯一同去朝歌朝拜,那种盛况放眼当时的整个世界,也没有能与之相媲美的。
其实在商朝前期,历代商王进行了多次迁都,就为了找到一个适合生存和发展的地,在盘庚统治时期,商朝的国都迁到了殷。
盘庚的侄子武丁即位之后,开始四处征战,征服了周围许多小国,扩大了领土面积,商朝也到了全盛时期,而武丁正是朝歌城市的奠基者。
武丁之后的武乙、帝乙、帝辛四个帝王都以殷为都,帝辛就是商纣王,商纣王在执政时期加大了对殷都的扩修,并且在此地大修离宫别馆,时人称之为称为朝歌。
商纣王在朝歌城中,日日歌舞升平,当真是享尽了人世间的繁荣和富贵,一代帝王的荣光,在这座城市被诠释地淋漓尽致。
三、
既然说到了朝歌,那就重点说下商纣王这个人吧,其实历史亏欠了他一个公正评价,对于这点,我们伟大领袖的毛主席就看得很清楚,他评价商纣王时,这般说:
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统一东南,把东夷和平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
商纣王统治时期,重视农桑,国力强盛,继而对东夷发起战争,将势力范围扩展到了江淮一带,随着一连串的用兵,商朝的控制范围已经囊括了山东、安徽、浙江、江苏、甚至福建沿海。
可以说,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得以传播到东南地区,都要得益于商纣王,而他的这番举动更是促进了中原和东南地区的民族融合。
所以呢,评价一个人要全面,这点我们就应该向领袖学习。
那么朝歌在现在的哪里呢?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朝歌应该在春秋战国时期卫国的都城淇县城,此地就是现在的河南省鹤壁市淇县。
但是在1998年的夏商周断代工程考古中,这一说法被完全否定。
到了2005年,在鹿台遗址西北的刘庄遗址,考古部门发现了商周时期的墓葬300多座,这也证明了当时的朝歌城应该就位于鹿台遗址附近,而此处现在属于鹤壁市淇滨区,在具体一点就是姬庄、郭庄、唐庄、申寨、刘寨、王寨六个村庄附近。
四、
商纣王好大喜功,连年发动战争,又在朝歌大规模兴建行宫,在如此压榨民力之下,社会矛盾被不断激化,最终导致商纣王失去了民心,在周武王的军事压力之下只得在鹿台自焚,商朝灭亡了,可以说是因“朝歌”的朝朝歌舞升平而亡。
商朝灭亡之后,周武王建立了新的朝代——周朝,国都定在了西岐,而又可以说周朝因“西岐”的稀奇来凤而兴。
西岐得名于岐山,是周王朝的发祥地,从周太王迁岐到周平王东迁近400年间,岐山一直是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关于岐山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典故,凤鸣岐山。
这个典故说的是,周文王在岐山的时候,有凤凰在附近的山上栖息,这只凤凰总是在山上鸣叫,《诗经·大雅》有这样一句诗:
凤凰于飞,亦傅于天……凤凰鸣矣,于彼高岗。
其实说的也是凤鸣岐山的故事。
而在其它的一些典故中,也有周朝兴起是和凤凰有关的记载,所以在西周时期凤凰可是正儿八经的吉祥物,在西周的青铜器上,凤凰的纹饰也是很常见的。
西岐位于现在的陕西省岐山县,隶属宝鸡市,地处关中西部,此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浓厚,素有“青铜之乡”、“甲骨文之乡”等美誉。
如果您有时间不妨去那里看一看,浓厚的文化气息,能带您看遍千年的时光。
五、
商朝的国都朝歌,西周的国都西岐,在当时都是极为繁华的城市,但在历史的发展中,这两地早已经失去了昔日的荣光,风采不再,单单看着那被时光冲刷的遗迹,谁又想到,它们在几千年是何等的辉煌呢?
其实这两个国都在周平王东迁之后,就已经走向了衰落,并且再也没有了成为国都的可能。
一来是因为中原地区在不断融合,这两地太过偏西北地区了,不利于对江南地区的控制。
二来这两地距离西部的游牧民族太近了,西周灭亡之后,周平王东迁建立了东周,都城便选在了更靠东的洛邑,而彻底将西岐给放弃了。
历史就是这么有趣,城市名字的变迁亦能见证时代的变迁。
朝歌、西岐之名,虽然已经消失不见,但它们却会一直被人们铭记,毕竟那里曾代表了繁华、文明。
参考文献:《史记》、《诗经》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朝歌和西岐,一个是商朝时期的都城,而另一个则是西周的发源地,在小说《封神演义》当中,这是两个出镜率极高的地方,纣王所在的朝歌,以及姬发姬昌所在的西岐,因为它们的主人,而拥有了敌对的意义。不过,这两个距今已有三千年左右历史的城市,早已经淹没在历史当中,它们在现代,又是什么地方呢?
西岐和朝歌,所说的古代是指商周时期。西岐和朝歌是周和商王朝的都城,商代末期的周,是商王朝的一个方国(部族国家),也可以称为附属国。这时的周已经非常强大,已达到可以和商王朝分庭抗礼的程度。在《封神演义》中,多以它的都城名称“西岐”代表周。
西岐位于现陕西省岐山县,宝鸡市域的东北部。由于此地位于殷商王朝的西境,且境内有座岐山,所以被叫做西岐。这座山现在叫做凤凰山,凤鸣岐山的典故便源于此地。西岐是周王朝发祥地,从周太王迁岐到周平王东迁近400年间,这里一直是西周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
朝歌,在现在的河南省淇县。商朝经常迁都,商王朝后期,商王武丁在沬乡建行都,后改为沬邑,又称武丁城,之后武丁又迁北濛,废弃沬邑。之后沬邑又历经武乙、文丁、帝乙、纣四代商王,在帝乙为政期间(公元前1101年)将此地改名为朝歌。
纣王时期在这里大修离宫别馆,朝歌达到鼎盛。纣王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朝歌度过,当时的朝歌非常繁华,有“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之说。朝歌其实已成为实际意义上的都城,武王伐纣进攻的就是朝歌。商朝灭亡后,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朝歌,管理商朝遗民,称邶国。武庚后因复国失败被杀,朝歌成为卫国的都城。
朝歌(zhāo gē,注音参见《辞源》),古地名,位于河南省北部鹤壁的淇县。殷商末期纣王在此建行都,改称朝歌。周灭商后,三分其地。朝歌北边是邶,东边是鄘,南边是卫。封康叔建立卫国,都于此403年。汉代置朝歌县,元代置淇州,明代改为淇县。
朝歌位于今河南鹤壁市市区南部淇河边。
淇园是商朝的国家园林,还有三海子、摘星台、鹿台、淇水关、折胫河、三仁祠、箕子庙等历史遗迹。
朝歌,是中国商王朝国都 ,3000年前的商朝武丁大帝是朝歌城市的奠基者,商王盘庚时期,将商的国都迁到了沬邑,武丁、武乙、帝乙、帝辛四个帝王,把沬邑为国都,商纣王执政时期将沬邑改为朝歌。
在作为商纣王的国都时期,朝歌达到鼎盛,历史记载朝歌非常繁华,“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
“朝歌”读zhāogē,意为高歌黎明,喜迎朝阳,蒸蒸日上,兴旺发达。《水经注》九卷曰:"山海经有朝歌之山,当是以此得名,非乐也。"
也有纣坐朝歌,朝歌暮舞,新声靡乐,号邑朝歌之说。”后还有“朝歌夕舞”、“朝歌夜弦”等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