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题的解析是什么?

 我来答
帐号已注销

2020-11-27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3万
采纳率:60%
帮助的人:412万
展开全部
容器横截面半径为r,则截面面积S截面=πr²。
V水=V圆锥+V圆柱=3πr²+6πr²=9πr²,
假设水倒过来之后是圆柱体(不然此题无法解,题目的锅)。
h=V水/S截面=9cm。
我没看懂老师为什么判断你是错的,你的答案应该没问题。可能是没看懂你列的算式。本身题目也不严谨,不敢保证水倒过来一定是圆柱体,可能是圆柱体+台体。
题西林壁中题"的意思是题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的诗。

“西林”即为西林寺。”壁“是墙壁的意思。

《题西林壁中题》是苏轼的一首诗,原文如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创作背景

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创作背景:苏轼于公元1084年(神宗元丰七年)五月间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赏析: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