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成为货币时,人们为何不去海边捡点,让自己成为“大土豪”?
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未曾中断过文明的古国,在原始社会渐渐向奴隶社会发展变化过程中,逐渐开始出现以物易物的方式来进行商品间的流通。
在早期的社会下,人们之间的生活都是以部落的方式聚集在一起,他们以共同的方式狩猎然后平均分配,在逐渐的变化中,开始有不同部落之间进行物品的交换,便形成最早期的商品流通。
再在逐渐的变化中,出现了将贝壳作为一种交换物品等价的替代物,便形成早期的货币,在历史的变迁之下,贝壳早已经不是作为货币的物品,然而在明朝的云南地区仍然有把贝壳作为货币的行为。
在明朝时期,有一位伟大的航海家叫做郑和,他多次乘船下西洋,有一次他们的船队一路行驶到马尔代夫,在当时,明朝将其称作为溜山国,他们在这里发现了很多东西。
他们发现这里有着堆积成山的贝壳,当时的明朝人都是十分的不解,后来才知道,马尔代夫由于是岛国,附近海域盛产这种贝壳,他们将贝壳捞上来然后等到贝壳中的肉全部腐烂,他们便可以将其洗干净,卖给其他将贝壳作为货币的国家。
由此可见,在明朝时期,世界上仍然有很多国家是以贝壳作为货币,但关于我国云南地区当时的贝壳货币与其是否有关就不得而知。
贝壳作为一种海里的生物,它的外观十分的精巧美丽,所以对于当时的社会上的人还是有一定视觉上的美感,因此作为货币是值得人们的喜好。
由于贝壳在海中生长,所以对于当时在陆地上面的人充满一种神秘感,如果不是将贝壳作为货币,可能有人一辈子没见过这种东西。
将其作为货币,自然会让人感到新奇,自然就会在渐渐中认同了将这个作为物品等价的替代物,也就是货币。
贝壳作为货币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在商朝时期,是我国青铜器最为鼎盛的时期,当时当时的冶炼技术还是不够的成熟,因此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铸造青铜的货币来替代贝壳。
在当时能够使用青铜器的人,身份自然都是十分的不俗,当时虽然是无法全面用青铜制作的货币来替代,但是也有着一些青铜制作的铜贝,还有一些玉贝,石贝都是市面流通的货币。
但又不禁的想到,在商朝时期,已经出现了很鲜明的阶级关系,也已经形成国力,但是为什么就没有人前往海边去拾取贝壳,从而使自己变成一个富人呢?
其实在中国的早期,就拿商朝来说,当时的气候跟现在是有着很大的不同,不仅气候比现如今更加的湿润,而且平均气温比现在高2摄氏度左右。
这可不是仅仅2摄氏度的差别,这就会使当时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不同,会使得当时的物产变得丰富起来。在史料的记载中,古人曾用犀牛皮作为铠甲,而犀牛是在亚热带地区生长的,这说明当时湿热的气候使得人们根本没办法前往海边,也就无法去拾取贝壳回来发家致富。
而另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气候环境必将导致物种丰富,所以存在着一些凶猛的野兽会阻拦人们的出行。而且当时的社会发展实力不足,在交通方面自然与现在落后很多,还有距离人们生活的地方路途遥远,自然是无法跨越那么多路,前往海边去拾取贝壳。
贝壳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货币,在早期的文明发展中,为商品之间的交换提供了一种便利。作为货币的贝壳来自大海,大海作为人类最敬畏的地方,即使是在现如今的社会,人们都时时刻刻对大海保持敬畏之心。
在气候和交通限制的因素下,人们想前往海边自然是十分的困难,所以说想要拾取货币回来发家致富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