魑魅魍魉是哪四种妖怪?
魑,在中国最早的古汉语字典《说文》中的解释为:“若龙而黄”,意思就是像龙的黄色妖怪。常年在山林里害人,又有人把它叫做“山鬼”。它的形象有些类似于龙九子之一的“螭”,状若龙形,头上却没有角。魅,通常指的是善于幻化,迷惑人心志的妖精。被誉为“诗鬼”的唐朝诗人李贺曾在《神弦曲》中写道:“百年老鸮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这里他就是将百年老鸮比作成了精的木魅,容易给人带来灾祸,所以便一把火烧掉它的老巢。
而魍魉通常指的是水鬼。在晋代小说《搜神记》中记载:“昔颛项氏有三子,死而为疫鬼。一居江水为虐鬼,一居若水为魍魉鬼,一居人宫室,善惊人小儿,为小鬼。”可见,居于若水的魍魉鬼就是颛项氏的其中一子,它善于在水中兴风作浪。虽然鬼神之说现在看来是无稽之谈,但还是祝愿大家能远离生活中的魑魅魍魉。
扩展资料
“魑魅魍魉”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三年》中,原文为:“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意思就是,以前的夏朝比较贤德,国君让人把远方的东西画成图像。然后命人进献青铜铸造九鼎,将百物的形态都绘制在九鼎上,让老百姓知道:什么东西是神明,什么东西是祸害。这样老百姓进入森林就不会因碰到邪魔妖怪而不感到害怕,也会主动躲避着这些魑魅魍魉。这样上天就会保佑君臣和谐,百姓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