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自秦孝公到秦始皇的一百五十多年,为什么没有出现过一个昏君?
纵观商鞅变法至秦始皇最终统一全国,在这一百多年里,秦国是奋六世之余烈,得万里之疆土,成功开创了一个留名万代,在史书上占据了绝对且极其重要地位的一大王朝。秦国历时一百多年,六七代政权的交替是没什么大问题的,坚定不移的走完了既定目标道路,实现了大一统预期。
法治代替人治,更具有稳定持久效应
在古代,政权的交替,朝代国家的兴衰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取决于统治者的,良而贤明的君主往往可以励精图治开创盛世大治,或可开疆扩土扬万载之名,而昏庸残暴的君主往往落得败尽家财,引民怨丛生,或王朝衰弱,或身死国灭。
这就是人治所带来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将国家荣辱兴亡大部分都系于统治者一人身上,造成了很多统治者贤明则国家强盛,统治者昏庸则国家衰弱的情况,除了一些人力不可及的情况之外,基本上都是如此。
那么秦国为什么就很有这种情况呢?难道是说秦国国君人人都是明君霸主,有道贤明,那这概率也太小了,自然是不可能的,秦国之所以历经一百余年,六七任秦王,基本上都不出乱子,主要依赖的还是坚持依法治国的理念,以稳固的法治代替不稳定的人治,最大程度上降低由于统治者的问题而带来的对国家的损害,虽然说法治不可能完全制约秦王,但也是在很大的程度上对秦王的行为造成了约束,所以说即便中间出现几个平庸的甚至是昏君,只要法治在,那大秦的根基就在,所以法治是大秦维持稳定,和高速发展的重大保证,相对于人治,它更具有持久性和确定性。
秦国上下具有统一坚定地目标国策目标
有梦想的人自然是有希望的人,而对于秦国而言也是如此,别的国家同时期只想着怎么保证自己的家业,然后怎么享乐,而秦国很早就将统一大业提上了日程,毕竟坚定不移的朝着此方向努力着,但毕竟统一大业耗时良久漫长,不可能说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而对于这种既定目标所产生的的向心力,这种国内积极的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改变着每一个秦国人,尤其是站在统一大业前沿带头人这个位置的人,这就我们常说的舆论推动人,氛围感染人,压力激励人。
所以一旦站到了那个位子之后,即便你在平庸无能,也始终有股子力量在推着你前进,而且都是沿着既定路线在走,也不至于说走错路,所以说这也是秦国政权稳固,鲜有昏君的原因所在,毕竟大家都是有梦想的人,又不是一条咸鱼。
所以说,拥有完善的法治制度,加上坚定不移的战略国策目标,使得秦国国君没有什么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积攒昏聩的养成因素,也缺乏那种条件,他们更像是秦国战车上的那个轮子,不断地被激发着,推动着滚滚向前,直至达成目标,所以说不是秦国没有昏君,而是秦国不需要昏君,即便是昏君他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所表现出来的也至少是一个合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