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的失控行为,家长该如何应对?
第一,要允许和接受;第二,要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第三,他们的情绪应该平和而有耐心。如果父母能做到这三点,那么孩子就可以非常懂事平和,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会形成积极乐观的行为模式。
婴儿抑郁时,父母不允许,却总是否定他。他一哭就不哭了。这种情况下,孩子会有越轨行为,比如多动症、干扰、咬手指、拿别人的东西、和别人说话等。其实在他们0~6岁的时候,父母并不允许孩子的情绪发生,而是采取否认压抑的方式,所以上了小学。
怎么操作?比如我的孩子三岁从幼儿园出来,就要去超市。如果我想买糖果,我不会给她买。我没给她买的时候,她会在地上打滚哭闹。当时我蹲下来跟她说,我妈不给你买,你不满足你的愿望你也不舒服吧?难受就哭。我妈和你一起蹲在这里,哭完了再和我说话。她哭了一会儿,然后哭了,她想买糖。我告诉她她还不能买糖。这时,她继续哭。我告诉她不哭可以继续哭。我妈抱着你哭了一会。然后她说,妈妈,我不想买糖。可以买牛奶吗?我妈说好,我行为要温柔,在感情上要坚持坚定接纳和允许;
父母不允许孩子买糖果,也不允许孩子哭,太霸道了吧?所以,你不给别人买玩具,不给别人买糖,你就放任孩子哭,发脾气。当你允许他发脾气的时候,他反而可以做心理调整,不用买。所有0-6岁的婴儿都需要玩具、食物和无尽的上升,主要不是因为他们想要什么,而是因为父母允许情绪允许。他们买不买都无所谓。
特别是有些老人照顾孩子,孩子一哭就很快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就把它当做实现自己目标的手段来哭诉,让孩子形成一种不好的模式。比如小孩子玩手机,不让他玩就哭,所以我不让你玩。你在哭吗?可以哭,哭完再说吧,哭完就不准玩了,哭也没用。
情感是可以接受的,行为是不能妥协的。这是父母的底线。一个三岁的孩子一刷牙就哭。然后,他引导妈妈抱着他哭。哭过之后,他告诉他还是要刷牙。所以,这样,他知道自己该做的事情不能耽误,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必须承担。然后情绪被释放,被允许,孩子舒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