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和阳历是什么意思?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导语:阴历和阳历这对冤家很多人都被他们混乱的关系打败了,阴历和阳历的区别其实说简单也简单,阳历是就几月几号,例如2018年5月1日就是阳历,也就是公历。而阴历是七月初七,这样就简单多了。但是要搞清楚阴历和阳历分别是什么意思那就有点难度了,这个要看下文详解。
公历=洋历=西历=公元纪年法
公历=地球一年绕太阳一圈365天
注:公历和农历属于两种历法系统,农历是中原地区先民记录天时,对农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直到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然十分准时,是一种农业方面极其精确的历法。
洋历(公历):是按照地球绕太阳一圈约365天的规律制定的历法,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的历法,其前身是和宗教信仰有着极其渊博的关系。
农历=阴阳合历
阳历=24节气×15天=一年360天
阴历=月亮阴晴圆缺29天×12个月=一年348天
注:由于阴阳历不同步,每隔几年会设置“闰月”,使得阴阳历强制同步。
阳历(公历):
我们现在主要使用的是国际上公用的历法,即公历。它是以一个太阳回归年作为一年,然后分为十二个月(月份数有31天、30天、29天几种,均是人为规定),称之为太阳历,即阳历。它是西方人订制的,港台人士也称为西历,西元。
阴历(农历):
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又有阴历、华历、夏历、汉历、国历等名称,但农历并不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及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按照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登基为元年,今年是农历开元4715戊戌狗年(公历2018.02.16~2019.02.04),我国传统历法比西方历法早2697年,用西元年份+2697即是我国传统历法的年份。
推算年、月、日的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制订时间顺序的法则叫“历法”。“历书”是排列年、月、节气等供人们考查的工具书。历书在我国古时称通书或时宪书,在封建王朝的时代,由于它是皇帝颁发的,所以又称“皇历”。
人们根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产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交替现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这三个概念所依据的物质运动是互相独立的。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2422平太阳日,这叫一个回归年。而从一次新月到接连发生的下一次新月的时间间隔为29.5306平太阳日,这叫一个朔望月。以回归年为单位,在一年中安排多少个整数月,在一个月中又安排多少个整数天的方法和怎样选取一年的起算点的方法就叫历法。历法问题的复杂性全在于回归年和朔望月这两个周期太零碎,它们同“日”之间的关系,不像公里同米之间的关系那样简单;而且,它们彼此之间也不能通约。所以,历法总是顾此失彼,不能同时协调两个周期。因此,历法一般地分为三类;太阴历、太阳历和阴阳历。侧重协调朔望和历月关系的叫太阴历,简称阴历;侧重协调回归年和历年关系的叫太阳历,简称阳历;兼顾朔望月和回归年、历月和历年的叫阴阳历。无论哪一种历法,都有一个协调历日周期和天文周期的关系间题。在原则上,历月应力求等于朔望月,历年应力求等于回归年。但由于朔望月和回归年都不是整日数,所以,历月须有大月和小月之分,历年须有平年和闰年之别。通过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的适当搭配和安排,使其平均历月等于朔望月,或平均历年等于回归年。这就是历法的主要内容。
公历=洋历=西历=公元纪年法
公历=地球一年绕太阳一圈365天
注:公历和农历属于两种历法系统,农历是中原地区先民记录天时,对农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直到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然十分准时,是一种农业方面极其精确的历法。
洋历(公历):是按照地球绕太阳一圈约365天的规律制定的历法,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的历法,其前身是和宗教信仰有着极其渊博的关系。
农历=阴阳合历
阳历=24节气×15天=一年360天
阴历=月亮阴晴圆缺29天×12个月=一年348天
注:由于阴阳历不同步,每隔几年会设置“闰月”,使得阴阳历强制同步。
阳历(公历):
我们现在主要使用的是国际上公用的历法,即公历。它是以一个太阳回归年作为一年,然后分为十二个月(月份数有31天、30天、29天几种,均是人为规定),称之为太阳历,即阳历。它是西方人订制的,港台人士也称为西历,西元。
阴历(农历):
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又有阴历、华历、夏历、汉历、国历等名称,但农历并不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及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按照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登基为元年,今年是农历开元4715戊戌狗年(公历2018.02.16~2019.02.04),我国传统历法比西方历法早2697年,用西元年份+2697即是我国传统历法的年份。
推算年、月、日的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制订时间顺序的法则叫“历法”。“历书”是排列年、月、节气等供人们考查的工具书。历书在我国古时称通书或时宪书,在封建王朝的时代,由于它是皇帝颁发的,所以又称“皇历”。
人们根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产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交替现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这三个概念所依据的物质运动是互相独立的。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2422平太阳日,这叫一个回归年。而从一次新月到接连发生的下一次新月的时间间隔为29.5306平太阳日,这叫一个朔望月。以回归年为单位,在一年中安排多少个整数月,在一个月中又安排多少个整数天的方法和怎样选取一年的起算点的方法就叫历法。历法问题的复杂性全在于回归年和朔望月这两个周期太零碎,它们同“日”之间的关系,不像公里同米之间的关系那样简单;而且,它们彼此之间也不能通约。所以,历法总是顾此失彼,不能同时协调两个周期。因此,历法一般地分为三类;太阴历、太阳历和阴阳历。侧重协调朔望和历月关系的叫太阴历,简称阴历;侧重协调回归年和历年关系的叫太阳历,简称阳历;兼顾朔望月和回归年、历月和历年的叫阴阳历。无论哪一种历法,都有一个协调历日周期和天文周期的关系间题。在原则上,历月应力求等于朔望月,历年应力求等于回归年。但由于朔望月和回归年都不是整日数,所以,历月须有大月和小月之分,历年须有平年和闰年之别。通过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的适当搭配和安排,使其平均历月等于朔望月,或平均历年等于回归年。这就是历法的主要内容。
展开全部
阴历是农历的意思。
阴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旧历、汉历、古历等,辛亥革命后改用西方太阳历(公历),而近现代使用的农历属于阴阳合历,也就是阴历和阳历的合历。
阴历在中国传统历法中主要指按月球的月相周期变化来安排的历法,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
在历法发展衍变过程中,与干支历中二十四节气结合形成了农历(汉历),用于科学地指导农业生产。
阴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旧历、汉历、古历等,辛亥革命后改用西方太阳历(公历),而近现代使用的农历属于阴阳合历,也就是阴历和阳历的合历。
阴历在中国传统历法中主要指按月球的月相周期变化来安排的历法,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
在历法发展衍变过程中,与干支历中二十四节气结合形成了农历(汉历),用于科学地指导农业生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阳历了就是我们通俗讲的国历,就是你手机上面显示的日历,阴历就是农历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农历是老百姓的叫法,阳历是国家,政府,机关单位等的叫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