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项羽本纪)
[前言]
秦昭襄王十年(前297年),楚怀王(熊槐)应约到武关会盟,结果被秦国扣留。十一年(前296年),楚怀王逃到赵国,赵国不收,后来又辗转回到秦国,不久就死去了。楚国人对楚怀王的死一直耿耿于怀,楚南公说:“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
后来,振臂一呼,首先举起反秦义旗的正是楚国人——陈胜。陈胜自立为王,建立“张楚”政权。虽然他最终没能完成灭秦大任,但是,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另一个楚国人——项羽登上了历史舞台。
[项羽其人]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 项羽 和 舜 一样,都是“ 重瞳子 ”——历史上有记载的“重瞳子”大概不超过十个人,除了“五帝”之一的舜和西楚霸王项羽,还有“造字圣人”仓颉、晋文公重耳、南唐后主李煜等。
此外,项羽身高一米八多,能举鼎,并且才智和勇气过人(“ 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项羽年少的时候,学书不成,学剑也不成,他的叔父 项梁 很生气,项羽就说,学写字只不过记记名字,学击剑只能与一人搏斗,要学就学能与万人对抗的(“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就教项羽兵法,项羽了解兵法大意后,又不学了(“ 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羽不仅身体强壮,而且很聪明,可以说是天赋异禀。
秦始皇 巡游到会稽的时候,项羽随项梁一同去观看始皇帝的队伍,项羽脱口而出:“我可以取代他(‘ 彼可取而代也 ’)”——不愧是霸王,年纪轻轻就霸气外露。
[项梁战死]
项梁抗秦的楚军将领,他曾听从范增建议,立了 楚怀王熊槐 的后代 熊心 为新的楚怀王——这个做法看上去顺应了楚国民心,实际上,相当于已经身为“老板”的项梁给自己又找了一个“老板”。等到后来,这个新“老板”处处辖制想自己当“老板”的项羽,给项羽当“老板”之路制造了不少阻碍。项羽后来对范增的不信任,可能多少也跟这个有关。
项梁屡屡打败秦军,也越来越轻敌。 宋义 劝谏,告诫项梁骄兵必败,项梁不听,派宋义出使齐国。宋义在出使齐国的路上,碰到打算去见项梁的齐国使者 高陵君显 ,就告诉他项梁必败,劝他路上慢点走,走得太快就会有危险(“ 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 ”)。结果,项梁果然被秦将 章邯 击败,死在定陶——项羽对宋义的不满可能从这儿就已经开始了。
后来,宋义被项梁所立的楚怀王(熊心)任命为上将军,项羽被任命为鲁公(担任次将), 范增 担任末将,援救赵国。大军行进到安阳以后,停留了四十六天都没有前进。这时候,项羽主张尽快渡河,与赵军里应外合,击败秦军。但是宋义主张坐山观虎斗,等到秦军疲惫的时候再出兵,违抗命令的人斩首。结果是,宋义被项羽斩了,项羽当了上将军——项羽和宋义都是懂兵法的人,他们枣闹并的主张也各有各的道理,从结果来看,项羽的作战意图奏效了,但这不代表宋义的主张就不能打胜仗。项羽斩杀宋义,除了要尽快击败秦军(入关中称王)以外,还有为项梁报私仇的嫌疑,此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杀鸡给猴看”,“猴”就是新立的楚怀王。楚怀王曾约定先入关中者称王,但是他做的安排是 刘邦 向西进,项羽向北进,这种安排很明显有私心。楚军停留四十多天都不前进,是不是宋义和楚怀王商量好的,也值得深思。
[破釜沉舟]
项羽斩杀宋义后,很快率领全军渡河,并且破釜沉舟,结果楚军在巨鹿大破秦军,“ 杀苏角,虏王离 ”,后来又在污水又大破秦军。章邯投降,被项羽封为雍王。路过新安的时候,项羽听了各路将领关于秦军降卒的议论,担心这些降卒到了关中以后会不听命令,于是和 黥布 、 蒲将军 谋划在新安城南坑杀掉了这弯枯二十多万的降卒——从杀宋义和坑杀降卒两件事来看,项羽做事非常果断,他认为要做的事情,行动起来绝不拖泥带水;而且,项羽非常有心眼,他绝不是个有勇无谋的人。巨鹿之战可以说是项凳迹羽灭秦的高光时刻,但是接下来,项羽做的两件事:封章邯为王和坑杀二十多万秦军降卒可就为他以后的失败埋下了深深的伏笔:项梁战死,章邯算是项家的仇人,章邯却被项羽封为王,这时候,项梁的兄弟、项羽的另一个叔父 项伯 会怎么想?二十多万降卒被坑杀,天下人又会怎么想?
[鸿门宴]
楚怀王(熊心)曾和诸侯约定“ 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也就是说谁先进入关中,谁就称王。但是做出的安排却是刘邦“ 西略地 ”,宋义+项羽+范增“ 北救赵 ”。结果就是,刘邦已经入关中了,项羽还在路上。项羽听说刘邦已经攻破了咸阳,大怒。这时候,刘邦手下左司马 曹无伤 又向项羽告密,说刘邦要在关中称王,任命秦王子婴为相国。项羽又大怒,决定第二天就攻打刘邦。这个时候,范增给项羽分析了刘邦的意图,说刘邦在山东的时候贪财好色,如今进入关中以后,不收财物、不近女色,肯定是有称王打算的,并且给出建议:尽快攻打刘邦(“ 急击勿失 ”)。当天晚上,项伯就赶到刘邦军中,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了曾经救过自己一命的 张良 ,让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张良说自己为韩王护送刘邦,这个时候自己逃走的话不仁义,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在询问了张良关于项伯的情况以后,立刻约见项伯,给项伯敬酒、祝寿、约为儿女亲家,并告诉项伯自己进入关中以后一直在等项王,压根没有称王的打算,最后求项伯把这些话带给项羽。项伯回去以后,把刘邦的话告诉了项羽,并让项羽要善待刘邦。项羽答应了——项伯一开始选择把消息告诉张良,是为了报当年的救命之恩,这无可厚非。但是接下来,项伯从与刘邦见面,喝酒、聊天、约儿女亲家,到回到军中告诉项羽要善待刘邦,项伯已经彻底成了一个“叛徒”,而刘邦说的话就是开空头支票,后来并没有兑现。奇怪的是:1. 项伯为什么当了“叛徒”?2. 一向暴脾气的项羽为什么没有对项伯发火?要知道项伯走漏的可是军事机密啊。也许,在项伯回来之前,项羽要攻打刘邦的那股怒气已经消了一半;项伯回来以后,捎来刘邦的话,项羽另一半怒气也消了。
第二天,鸿门宴。刘邦见到项羽以后,立即认错,并表示自己没有称王意图,是有小人在中间挑拨他和项羽关系。项羽听后立马“卖”了曹无伤。宴饮开始后,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并举起玉玦向项羽示意,意思是让项羽快做决定,灭掉刘邦。项羽不为所动。范增只好安排“ 项庄 舞剑”。此时,项伯又又挺身而出,掩护刘邦。张良到外面把 樊哙 叫了进来,樊哙进入“鸿门宴”现场,做了三件事:喝酒、吃肉、骂项羽。项羽没有回应。刘邦借口上厕所,趁机逃跑。得知刘邦已经逃走后,范增大骂:“ 唉!竖子不足以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太史公对“鸿门宴”这段的描写,其精彩程度不亚于小说,也留下了一个千古谜团: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这个问题里面还包含了一个问题:项羽为什么不听“亚父”范增的建议?首先,项羽不信任范增,而他对范增的不信任,可能跟范增劝说项梁立楚怀王这件事有关。新的楚怀王被立以后,处处限制项羽,项羽由对楚怀王的不满,逐渐生出对范增的不信任;然后,还是回到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的问题,以项羽的做事风格,和他的实力,他不杀刘邦很可能是因为他觉得没这个必要,刘邦还没有对他构成威胁,杀刘邦的时候还未到。刘邦虽然领先一步进入关中,但锅不在刘邦身上,而在楚怀王身上,所以项羽对刘邦的怒气只是一时,他对楚怀王的怒气才是由来已久。
[分封诸侯]
项羽进入关中以后,做了几件事:屠咸阳、杀子婴、烧秦宫、收财宝、掠妇女、封诸侯。有人建议项羽在关中称霸,因为关中是四塞(函谷关、武关、大散关、萧关)之地,土地富饶。项羽说:“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提建议的人骂他是“ 沐猴而冠 ”,结果被烹了——项羽这个“得了富贵要回故乡”的说法,对普通人来说是适用的,对于他这种可以号令天下的霸主来说并不适用。显然,项羽也已经忘了他当年说过的要取代秦始皇之类的话。
[楚汉争霸]
项羽分封诸侯以后,这些诸侯在去各自封地的路上就已经开始了互相的“兼并”,项羽也在暗中安排 衡山王 和 临江王 杀了义帝(即楚怀王熊心)。而项羽这边仅有的“智囊”范增,也被刘邦的“智囊” 陈平 的离间计给送走了。刘邦这边,不仅得到了关中,还拉拢了 彭越、韩信、黥布 等人。在广武楚汉两军相持的时候,项羽威胁刘邦投降,不然就烹杀掉刘邦的父亲 太公 。刘邦的回复非常精彩:“ 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意思就是:我们俩在楚怀王面前约为兄弟,我爸就是你爸,如果你一定要把老爸给烹了,就请分我一杯羹。项羽怒了,要烹太公,这时候,项伯又又又挺身而出,救了太公。后来刘邦和项羽以鸿沟为界划分天下,鸿沟以西归汉,以东归楚。项羽同意,并送回刘邦的家人。刘邦要撤的时候,张良、陈平劝他趁机灭楚,不要养虎为患(“ 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刘邦听从了建议——项羽从“鸿门宴”到分封诸侯,再到离开关中,他走的不是一条“霸主”应该走的路,这一点,项羽跟秦始皇没法比,虽然项羽曾经还看不起秦始皇。
垓下之战,项羽已是强弩之末,按他自己的话说,起兵到现在八年,七十多次战斗全部获胜,没有败绩,如今是天要灭亡自己,并不是自己战略错误(“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羽东奔西突,杀出一条血路,这时候有一条船停在江边,乌江亭长劝项羽渡江,项羽依然认为天要亡自己,并且自觉愧对江东父兄,他对追兵说可以砍下他的头去领赏,最后自刎——“西楚霸王”项羽就这么落幕了,他的死非常悲壮,看完以后不禁感慨:项羽虽败,但他仍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后记]
古往今来,大家对于项羽的评价,莫衷一是,褒贬不一。其中,对项羽最犀利的评价要属韩信所说的“匹夫之勇”、“妇人之仁”。
项羽能被太史公写入本纪,一方面是因为“西楚”政权在秦汉之间承上启下;另一方面,是因为项羽身上有很多缺点,也有很多光芒,而项羽的这些缺点和光芒,丝毫不逊色于秦始皇嬴政和汉高祖刘邦。
下一期,就来聊一聊刘邦。
——2021.8.13
相关阅读
「悦读」《史记·秦始皇本纪》讲了什么
「悦读」《史记·秦本纪》讲了什么
「悦读」《史记·周本纪》讲了什么
「悦读」《史记·殷本纪》讲了什么
「悦读」《史记·夏本纪》讲了什么
「悦读」《史记·五帝本纪》讲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