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我来答
鲜活且善良丶桃花654
游戏玩家

2022-06-23 · 游戏我都懂点儿,问我就对了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5.7万
展开全部
得宠荣惊者,处高位如临深危也。贵不敢骄,富不敢奢。失者,失宠处辱也。惊者,恐祸重来也。故曰得之若惊,失之若惊。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元素。

范仲淹的成就,完全是自我奋斗的结果。他两岁丧父,家境清寒。但他刻苦学习,从小立下为天下人谋福利的大志。

早年,他和朋友曾外出游玩,遇到一个算命先生。范仲淹问:“你看我能不能当宰相?”算命先生心想:这个年轻人口气好大。于是斜睨看他一眼,不想给他算。范仲淹忙改口:“那你看我能当医生吗?”算命先生问他:“你开始问的是宰相,后来问的是医生,为什么呢?”

范仲淹回答:“因为天下的职业,只有宰相和医生最能拯救百姓。倘若我不能当宰相,那我就努力当一位医生,救死扶伤。”

算命先生听了,十分感动,鼓励他说:“你志向如此远大,如果你能博爱人民,为此努力,就一定能当上宰相。”

后来,范仲淹真的做到宰相的位置。他在职期间,发起庆历新政,大胆改革。虽然因守旧势力的反对没能成功,但他开创了北宋知识分子议政的新风气,广泛传播了改革思想,促进了社会进步,成为了后来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范仲淹不仅在政治上成就斐然,而且仁爱百姓,亲民爱民,得到了百姓的广泛拥戴和支持。所以在他离任时,百姓自发组织起来,拦住传旨使臣的路,要求皇帝顺应民意,收回成命,让他继续留任。1052年,他调任颍州,带疾上任。但只赶到徐州,就溘然长逝。

百姓听到他的死讯后,自发前来哀悼,连日斋戒,自筹资金为他建祠塑像,以表其功德。

范仲淹“以身为天下”,一生都在积极实践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追求,为此 宠辱皆忘,不计私利 。所以,他本人以及这句名言,也成为后代知识分子学习的榜样和座右铭。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