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导语: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大学生走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基本素质。为了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当前高等教育研究者以及实践者急需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如何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概念
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主体自律与内省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完全依赖于主体自身对其全面发展的认识和领悟程度。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当下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形势和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的需要。
然而,当代的大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而且基本上都是以“追求自我独特个性”为特点的90后。他们在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和父母的精心呵护中长大,踏入大学后,不善于独立生活,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经常忽略他人感受,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所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中国所有大学面临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如何正确引导在校大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理性地评价自己,获得相对准确的社会定位,合理有效地安排大学学习生活时间,从而促使和帮助他们全面地发展、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以后适应社会竞争提前做好准备,将是当前大学生面临的重要课题。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大学生依靠主观能动性,按照社会目标和要求,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进行转化、控制和管理的能力。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我认识能力
自我认识是指作为主体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及特点的感知和了解,即主体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心理状况、学习生活现状,寻找自身优势,发现自身劣势,从而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扬长避短。一个人只有客观、全面、正确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约束自己和激励自己,才能正确地对自己进行评价和定位,从而合理地进行自我管理。
第二,自我计划能力
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目标对未来进行有目的性和意识性的规划,是自我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自我计划才能使主体的行为有目标、有组织、有效率。大学生进行自我计划的核心是明确未来的目标。目标就好比地球存在的轴心,偏离了轴心,地球的旋转便没有了意义。
大学生们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如何达到、何时达到以及如何达到目标进行计划和安排。人生路途中的目标很多,而且不同人生阶段目标也会有所不同。一个个目标的确定和完成,就构成了充实的大学生活。
第三,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是指大学生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控制自己的情感冲动,并通过自我检查掌握自己目标实现的进展和质量,自行纠正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偏差行为,从而使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朝着有利于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
在大学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诱惑,大学生只有学会如何进行自我控制,培养坚强的性格和品质,对自身的思想、行为、经济等方面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调节和自我监督,才能够在走入社会的时候顺利转型。自我控制是保障自我管理顺利按照自我计划的预定方向和目标发展的重要环节。
第四,自我激励能力
自我激励是指大学生个人由于内在的动机和愿望而产生的一种内在的驱动行为,即自我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自我激励是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推动力。大学生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人生追求,面对社会现实,不断回顾自己目标实现的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如果做得好,就给自己奖励;若做得还不够,就给自己敲响警钟。大学生只有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潜质,积极乐观地投入到学习工作中,才有可能达到目标和实现自我价值。
三、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途径和对策
1、更新和完善高校学生自主管理教育和引导体系
大学是大学生学习知识、提升素质、完善自身的地方,学校自我管理教育体系的发展状况将会对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
大学生在高校学习生活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学校应当对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和重点的引导,促使在校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一步步发展和提高。学校还应当广泛听取学生对自我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充分理解和支持学生,增强他们对自我管理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从而促使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转化为内在驱动行为。
2、强化大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建设
大学生组织是大学生锻炼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大好平台。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广泛参加各种形式校园社团活动。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接触不同的人,扩大自己的交际面,开阔自己的视野,而且还可以拥有较多的自主管理权力,可以自己管理社团组织,自己组织活动。
大学生可以在活动前进行自我分析、目标设定与活动设计;在活动中进行自我组织、过程调整与效果操控;在活动后进行自我评估、活动总结与反思总结等,使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在大学生组织的管理上,要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个性发展和自主管理的空间,启发学生自觉提高自主管理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3、鼓励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每一个人最终都要走入社会,成为人类社会中的一员。但是在走入社会之前,学会如何使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融合起来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社会实践既是自身需要,也是社会需要。在大学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是间接的,学得再好,也只是对知识的一种初步的掌握、认识和理解。
只有回到社会现实中进行检验,才能够真正的拥有它。而且与人一生中将要学到的知识相比,大学只能是一个能力养成阶段,如果想将来继续学习更多知识,获得更大发展,必须要投入到实践中去。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联系起来,对专业领域知识了解得更系统,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校辅导员是与在校大学生联系最为紧密的人员,为了更好的进行大学生自主管理,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上也要花大功夫、下大力气。高校辅导员老师应当要掌握相应的人文科学知识,尤其是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才能够更好地处理学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需要更多专业知识扎实、心理素质较高的人才,因此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需要社会、高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只有学会如何理性评价自己,如何全面发展自己,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才能在踏入社会后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