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你是什么人?
1.矫情做作类
虽说撒娇有好命,但过了头,就是矫情和作了。正如伊能静一样,五十岁的女人十八岁的浪漫,明明历经沧桑还要假装清纯和无辜,也难怪秦昊要写下八个字:你若不作,我便不负!在职场上,矫情做作的人,会有哪些表现呢?喜欢嚷嚷。他们做一点点工作,就会嚷嚷的天下皆知,仿佛自己遭受了多大的委屈和压力,和被蚊子咬一口就需要哄的伊能静如出一辙;争取注意力。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争夺注意力,老板的、领导的、同事的,希望每个人都能捧着他们哄着他们;炫耀自己。他们还特别喜欢炫耀,买的包包多少钱,穿的鞋子多少钱,其实本身并不是大富大贵,却要显得自己能买得了全天下。很多人都有矫情的时候,但矫情的同时也讨厌着矫情,其实只要不过度,大家都是可以接受的,但过了头就不行了。
2.不知好歹类
俗话说,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职场上,就有这种不识好歹的人。他们无时无刻不在防御着,用一句台词来形容他们,就是,总有刁民想害朕!这类人,在职场上,会有如下表现:自以为是。他们觉得,自己做的就是对的,是好的,别人的意见都是不专业的,别人的评判对他而言是一种侮辱;固执己见。在他们眼里,自己的工作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意见愿意听,但却坚决不改;恶意揣测。他们往往会觉得,同事是因为嫉妒对他们提出意见,有时候甚至把好心当成是针对。有一句话说,你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你的真心都会喂了狗。
3.占便宜双标类
职场上还有一类人也很讨厌,他们既爱占便宜,还认为自己有理,对人对己两套标准。他们会有什么表现呢?理所当然。什么事都觉得理所当然,同事好心帮忙被当成是应该的,同事拒绝帮忙就觉得人家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爱占便宜。他们还喜欢占便宜,点午餐的时候少给5毛钱,蹭同事一点东西,说他们几句,还说你小气抠门不大度;双标行为。他们对己相当宽容,对他人相当严格,别人做事松散就到处告状说黑话,自己做事摸鱼,就觉得是工作压力下的放松。总之呢,在他们眼里,他们是站在道德至高点的,所有的标准他们来定,一会把白的说成黑的,一会把黑的说成白的。
这样的询问,往往遭到抱孩子的妇女白眼道:俺看的是孙子。
看的是孙子?你这么年轻,脸上连个皱纹都没有,就当奶奶了。只要夸女人年轻,女人就高兴道:40多了还年轻啊!
村里的发小跟我同岁,他三月生日,我四月,于是发小媳妇便是嫂嫂。在农村小辈说话随便,有“玩婶子,闹大娘,把嫂嫂捆在枣树上”之风俗。
发小的媳妇喜欢说媒,对周边十里八里村里的婚姻家庭这方面信息量大,见多识广,消息灵通。她告诉我说,这几年村里男孩多,女孩少,男孩找媳妇困难。因此女孩选对象就有了挑头。女孩找对象,还要看男孩父母的年龄。男孩的父母40岁左右,不能超过45岁,正好。因为他们成家后,公婆正年轻力壮,公公可为他们多打几年工挣钱;婆婆可为他们看孩子,送孩子上学等。他们小夫妻可以趁着年轻,爱咋折腾咋折腾。若男孩父母45岁以上,在儿子找对象所占条件中,随着年龄越大越没优势,过了50岁的父母,在儿子成婚问题上就处于劣势。
农村女孩找对象,挑人,挑家,挑公婆,这是重要三项指标。
在村里,只有那些高中毕业考上大学的男女青年,因为在城市就业打拼压力山大,不得已晚婚,让在农村居住的父母急的团团转,过了50岁就是抱不上孙子或外孙。还有个别在都市里漂着的有胆识有容貌的农村女青年,有了独立经济能力,因为没有上过大学,生活圈处于城乡“结合部”。找对象高不成低不就,沦落为大龄农村女青年。
在农村,没上大学的男女青年,这在农村青年中占比是绝大多数。这部分农村男青年各方面条件优越的都早早成家,18岁左右,不领证,在村里按照当地婚俗摆酒席,举行婚礼仪式。这部分男女青年,结婚成家干什么?主要的任务是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若小夫妻住在一起,能一年不生孩子,年轻的父母就要为儿子儿媳操心。
40来岁当婆婆看孙子,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发小媳妇举了一个特例,邻村有个34岁就当婆婆了。婆婆16岁结婚,儿子又16岁结婚。
每当看到媒体报道说,国人生育能力下降,我就对这样的新闻报道持怀疑态度。这国人生育能力下降的结论是从何而得?
在我们河北南部平原的农村(包含豫北,鲁西南,因为这些地方的农村我去过),早婚早育,多子多福的观念,非常严重。我以为到80、90后这一代年轻人这种观念就彻底改了,可现实仍然是“多子多福”的观念占据主流。
85后~95前,这个年龄段的农村小夫妻,两个孩子的少数,三个孩子占据绝大多数,四个孩子的有一部分,5个孩子的虽然很少,但也有。无生育能力的小夫妻,还的确很少见。
难道是因为处在华北平原腹地的这一带农村水土空气自然条件适合生育么?不得而知,这个问题留给专家去研究吧!
不过,作为农民的回村歇歇坚定地认为:早婚早育,生育能力强,是生活条件好了,吃穿住行已不再是难事。尤其“食物”的问题,鸡鸭鱼肉,大米馒头,都吃得不觉得好吃了;各样水果蔬菜常年有新鲜的,香蕉,桔子,菠萝等等南方水果,在北方也不贵,几乎是想吃就买,村里小超市,镇上的水果摊,都是满满的,永远买不完。
因此,作为60后的回村歇歇,曾经有过挨饿的经历,深知食物的重要性,这些年,有赖于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作物良种、化肥、农药、农膜等在农业种植上广泛推广应用,让农产品越来越丰富,粮棉油产量越来越高,才保障了人口的不断增长……
今天的农村,这才有了40岁婆婆正年轻,50多岁婆婆就老了,当今农村人口的代层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