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
展开全部
庄子的思想,可分为三个主要内容。
一、无为而治。
庄子的无为理由,与老子完全不同。老子的无为,其理由是反者道之动。也就是说,为了实现真正的伟大社会成果,你不要妄动而要遵循规律。老子的无为是为了无不为。而庄子的无为,其理由是万物(也包括所有人)都是自由自在的时候才能接近幸福,管制越多规矩越多就越失去自我,也就越失去幸福。所以任何非自然的规矩,都是压制人的幸福的。
二、逍遥游。论幸福的两种方式。
首先,庄子反对礼和法,以及一切“普遍性”社会道德。因为庄子认为,人与人是不同的,所谓的普遍道德,只不过是削足适履,压制人的自然本性而已。所以,逍遥游的第一个层次,叫做万类霜天竞自由(瞎引用一下主席的诗词了)。说万物各有其本性,本无所谓高低。只要他们都各自 充分而自由的发挥了自己的自然能力,他们就同等幸福。比如小鸟的幸福就是枝头高歌,大雁的幸福就是千里迁徙。各有各的幸福,但只要都实现了自己的自由,那他们是等同的幸福。
逍遥游的第二个层次,高级的幸福。前面那种是低级的幸福,是有差异的幸福。那种有差异的幸福其实不可能真正圆满,因为万物都不可能真正的“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万物都受到各种制约。按西哲的说法,想怎么做怎么做是尼采的超人,但后来海德格尔指出,超人不可能实现,因为人世间存在太多的限制,比如:人总是会死的,康熙都还要向天再借五百年嘛,可惜借不到。所以,更高级的幸福,只能是与天地融合。所谓与天地融合,就叫做:天人合一。这个境界,超越了万物的区别,超越了人与世界的区别,我本身也已经感受不到了,人完全融入天地中,于是获得永恒的幸福。
三、齐物论。论知识的三种层次,这代表了庄子的最高境界。知识的第一种层次,是惠施十论的层次——相对论。人人都只掌握片面的知识,妄图用自己对片面知识的定义,来影响别人,获得认可。庄子说,假设我与你辩论。我赢了,就代表我一定对么?你赢了就代表你一定对么?未必。我们再找第三人评判。第三人支持我,就代表我一定对么?第三人支持你就代表你一定对么?未必。一切都是相对的,靠人的讨论人的站队,得不到真理。所谓: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这是知识的第一阶段。
知识的第二阶段:照之于天。这个阶段大致等于惠施所谓的大一,小同异上升到大同异。不过惠施仅仅把这个作为最高理想提出来,并没有深入论述。而庄子的最高阶段并非这个阶段,对这个阶段的论述比较详细。万有,也就是各种各样知识,都是来源于“一”的,也就是万物之母的那个唯一的“有”。从道的观点看,每物都恰好是每物的那个样子。万物虽不同,都统一于一个整体,就是一。道行之而成道谓之而然,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无毁复通为一。
知识的第三阶段:混沌与坐忘。既已谓之一,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与惠施不同。庄子认为一是不可思议的,如果可以思议,则至少言与思就在这个一之外,那就不是真正的一。于是真正的一是不可言说的。于是只能是混沌,达到混沌状态的才能真正掌握绝对的知识。为什么要弃智,因为相对的知识导致区别,而坐忘才能真正同一于天。不过原始的无知,不是有知后的坐忘,二者完全不同。
一、无为而治。
庄子的无为理由,与老子完全不同。老子的无为,其理由是反者道之动。也就是说,为了实现真正的伟大社会成果,你不要妄动而要遵循规律。老子的无为是为了无不为。而庄子的无为,其理由是万物(也包括所有人)都是自由自在的时候才能接近幸福,管制越多规矩越多就越失去自我,也就越失去幸福。所以任何非自然的规矩,都是压制人的幸福的。
二、逍遥游。论幸福的两种方式。
首先,庄子反对礼和法,以及一切“普遍性”社会道德。因为庄子认为,人与人是不同的,所谓的普遍道德,只不过是削足适履,压制人的自然本性而已。所以,逍遥游的第一个层次,叫做万类霜天竞自由(瞎引用一下主席的诗词了)。说万物各有其本性,本无所谓高低。只要他们都各自 充分而自由的发挥了自己的自然能力,他们就同等幸福。比如小鸟的幸福就是枝头高歌,大雁的幸福就是千里迁徙。各有各的幸福,但只要都实现了自己的自由,那他们是等同的幸福。
逍遥游的第二个层次,高级的幸福。前面那种是低级的幸福,是有差异的幸福。那种有差异的幸福其实不可能真正圆满,因为万物都不可能真正的“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万物都受到各种制约。按西哲的说法,想怎么做怎么做是尼采的超人,但后来海德格尔指出,超人不可能实现,因为人世间存在太多的限制,比如:人总是会死的,康熙都还要向天再借五百年嘛,可惜借不到。所以,更高级的幸福,只能是与天地融合。所谓与天地融合,就叫做:天人合一。这个境界,超越了万物的区别,超越了人与世界的区别,我本身也已经感受不到了,人完全融入天地中,于是获得永恒的幸福。
三、齐物论。论知识的三种层次,这代表了庄子的最高境界。知识的第一种层次,是惠施十论的层次——相对论。人人都只掌握片面的知识,妄图用自己对片面知识的定义,来影响别人,获得认可。庄子说,假设我与你辩论。我赢了,就代表我一定对么?你赢了就代表你一定对么?未必。我们再找第三人评判。第三人支持我,就代表我一定对么?第三人支持你就代表你一定对么?未必。一切都是相对的,靠人的讨论人的站队,得不到真理。所谓: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这是知识的第一阶段。
知识的第二阶段:照之于天。这个阶段大致等于惠施所谓的大一,小同异上升到大同异。不过惠施仅仅把这个作为最高理想提出来,并没有深入论述。而庄子的最高阶段并非这个阶段,对这个阶段的论述比较详细。万有,也就是各种各样知识,都是来源于“一”的,也就是万物之母的那个唯一的“有”。从道的观点看,每物都恰好是每物的那个样子。万物虽不同,都统一于一个整体,就是一。道行之而成道谓之而然,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无毁复通为一。
知识的第三阶段:混沌与坐忘。既已谓之一,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与惠施不同。庄子认为一是不可思议的,如果可以思议,则至少言与思就在这个一之外,那就不是真正的一。于是真正的一是不可言说的。于是只能是混沌,达到混沌状态的才能真正掌握绝对的知识。为什么要弃智,因为相对的知识导致区别,而坐忘才能真正同一于天。不过原始的无知,不是有知后的坐忘,二者完全不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