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子女真的是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吗?

据我观察完全不是啊。如果是不求回报,为什么斥责孩子呢?别说是为了孩子好。不求回报嘛?... 据我观察完全不是啊。
如果是不求回报,为什么斥责孩子呢?别说是为了孩子好。不求回报嘛?
展开
 我来答
爱青文ex

2021-11-28 · TA获得超过34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133
采纳率:23%
帮助的人:131万
展开全部
相信大家听说过这样一个说法,叫「父母皆祸害」,一句话道尽子女对那些伤害了他们的父母的愤怒和埋怨。这种强烈的负面情绪并非个例。曾经在豆瓣上,有十多万网友加入「父母皆祸害」小组,在其中控诉父母的自私、冷漠,以及他们给自己成长过程中所带来的巨大伤害。在看似风平浪静的亲子关系里,有太多小孩饱受情感摧残,内心堆积着很多负能量需要处理和宣泄。

但可惜的是,主流的声音很少说亲子冲突。我们更多强调「孝道文化」「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而没有教导孩子如何面对自私和伤害性的爸爸妈妈。可以想象,如果整个世界都在说「你的爸妈都是为了你好,你应该懂得感恩」,而孩子体验到的却是父母以爱的名义,打压自己并施加绝对的控制时,他们的内心该是何等的绝望和无助。所以当网络上出现一个能吐槽父母,互相抚慰伤口的平台,他们自然会聚集在一起,控诉原生家庭造成的创伤,把长期以来压抑的不满发泄出来。不过,要是缺乏合理引导,这种对立的情绪很容易被放大到极致,让父母变成孩子眼中的「祸害」,甚至「十恶不赦的罪人」。

《自私的父母》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让我们正视原生家庭伤人的一面,将我们从「父母都是为我好」的观念中解放出来。这本书帮助成年子女看到,除了爱孩子和无私奉献,父母也有以自我为中心,破坏性非常强的部分。所以不用把责任都归结于自己,因为抱怨父母、无法释怀他们造成的伤害而愧疚不安。你完全可以承认父母自私的事实,并根据书中所说的操作方法保护自己,逐渐从原生家庭的伤害和限制中走出来。

这本书具有很强的实战价值。布朗教授把重心放在如何跟自私的父母相处上,提供了一系列的指导原则和小练习。

我总结出三个主要方面。第一,调整希望父母认错和体谅我们的心情,降低你的情绪易感性;第二,及时打断负面思维,避免在自我指责、自我贬低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第三,划定清晰的自我边界,不断打破父母自认为能够操纵你的幻想。

首先我们来看降低期望值,接受父母不会轻易改变这个现实有多重要。很多人之所以受伤,是因为他们对原生家庭的幻想落空了。我们多么期待,父母能够是慈爱、体谅孩子的理想父母啊。他们理解控制和打压带给你的痛苦,愿意改变过于自我的人格,并用关心、尊重的方式和我们相处。但现实往往是:有些父母完全不会反省和道歉。他们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强迫孩子按照他们的意愿生活,稍有违背就会嘲讽责骂。当看到父母根本不会体谅你,和理想中父母的状态相差太远时,我们就会再一次体会到强烈的失望和痛苦。

当然,有些子女会觉得:「我早就对他们死心了。只希望有一天变得很成功,能够狠狠地报复回去,让父母也尝尝被嘲讽和贬低的滋味。」这看似降低了期待值,对于父母会改变不抱任何希望。但从根本上来说,同样是因为父母不是你理想中的父母,自己在原生家庭中没得到应有的爱,内心充满了极度的挫败感。当这种负面情绪累积到顶点,我们可能就不再奢望用积极的方法获得体谅,而是通过炫耀或者报复的方式,来表达父母不如预期时内心强烈的愤怒。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这其实都是同一枚硬币:我们潜意识里依赖父母,总希望他们是理想中的照顾者,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怀,心里仍然保留着很多幻想。

那该如何降低对自私父母的期待,保护自己少受伤害呢?首先,我们要清晰地梳理出破坏性自恋型父母的特点。比如极度的自我中心:把自身需要凌驾于孩子的意志之上,总认为自己才是对的,孩子必须服从安排而不能提出反对意见;比如擅长情感绑架:经常说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孩子不满足他们的愿望就是白眼狼,利用愧疚感来达到控制子女的目的;比如永远难以取悦:子女不管怎么做,破坏性自恋型的父母都很难感到满意,总会这里抱怨那里嫌弃,把孩子的努力和付出贬得一无是处;比如缺乏共情的能力:从来不会站在子女的角度上,理解他们内心的痛苦和愤怒,总是用权威来压制孩子的负面情绪。理解了这些特点,我们就能清晰地意识到:指望自私的父母变成理想中善解人意、尊重孩子的爸妈,充分共情你的愤怒和痛苦并不现实。自己应该打消这种幻想,不再被期待落空的失望感一遍遍折磨。
只能自已创业
2021-11-28 · 超过86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2178
采纳率:11%
帮助的人:128万
展开全部
宝宝的出生,像个小天使一样降临到爸爸妈妈的身边,相信家里人对于宝宝的疼爱真的是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感觉。有了宝宝之后,全家人都会精心的陪伴宝宝成长。不过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美好的时光一转眼就过去了,不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有长大的那一天,而且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意识里都深深的知道“男大避母,女大避父”的概念,男孩子对于妈妈的依赖还好说一点,毕竟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妈妈在家庭里总是起到照顾家人和面对家庭里面纷繁冗杂琐事的任务,女人更多的被我们赋予了这样的形象。而父亲呢,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喜欢有个小棉袄,女孩子乖巧伶俐,活泼可爱的实在太惹人喜欢了,即使是父亲更是难逃女孩子的温婉可人。家庭当中越来越多的“女儿奴”油然而生,爸爸对女孩子的疼爱是不由自主的,不过终将一天,之前我们对女儿的亲亲抱抱,亲密无间的行为变得越来越不合适了,似乎还多了些许尴尬,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女大避父”。
尤其对于有女孩子的家庭,作为爸爸,当女孩子心里逐渐萌生性别意识的时候,爸爸还是对女儿如此的亲昵,对于女儿的影响是非常不好,不仅扭曲了女儿对于性别的认识,而且容易让女儿不懂得保护自己,爱惜自己,和异性之造成随意的行为。爸爸对女儿过分的疼爱,给女儿的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婷婷今年已经16岁了,最近遇到了一个让她特别困惑的问题,从小爸爸就特别疼爱她,而妈妈是个事业心比较重的女强人,平时的日常生活都是由爸爸来照顾婷婷,可是婷婷如今已经长大了,在14岁那年还来了月经,所以也变得越来越成熟。可是爸爸一直不懂得在女儿面前避讳,如今爸爸对她还是依然像小时候一样的照顾,经常对婷婷搂搂抱抱,还告诉婷婷换衣服不用避讳爸爸,有的时候婷婷在卫生间洗澡,爸爸还一定要给女儿搓背,让女儿感到特别困惑。一天,女儿实在是忍不住了,对着爸爸说,“爸爸,不要再为我搓背了”,当时爸爸就脸红了,还表现出来有些失落,低声的说了一句,“哎,你长大了,不需要爸爸了”。

这件事一经广大网友得知,大家瞬间沸腾起来,这爸爸也太变态了吧,是不是心里有问题,你这是“恋女”情节吧。这位爸爸的做法实在有些不妥,不过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爸爸对女儿过分亲密的家庭也大有人在,很多人觉得女儿是自己亲生的,从小都是一点点看大的,这样做也没什么过分的,其实如果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

父女之间,即使关系再好,这三个“雷区”也不能踩1、女孩子三岁以后,不要给女儿洗澡,男性区域也不要去孩子到了三岁以后,心里逐渐产生了性意识,这个时候尽量避免隐私部位的接触,这个时候就不要让爸爸再给女儿洗澡,带女儿去男卫生间,或者去男浴室,她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性意识。如果过多的看到异性的隐私部位,会让孩子心理上产生错觉,所以也不要让爸爸再给女孩子洗澡,让孩子知道,身上的敏感部位不能随便让人触碰和看见,以免让孩子变得随意和男性交往,没有防范意识。2、爸爸换衣服、洗澡时,尽量规避女儿之前看过这样一个搞笑的段子,爸爸在卧室里换衣服,这个时候,女儿无意中闯进爸爸的卧室,看见一丝不挂的爸爸,被吓得连忙跑出来,对妈妈说道,“妈妈,爸爸的肠子都跑出来了”,让妈妈听到哭笑不得。

相信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也是非常尴尬的,当孩子这个时候问道关于性的话题,家长最好也不要故意岔开话题,不妨给孩子做正面的性教育,告诉孩子那个是男生的性器官,爸爸是男生,而妈妈是女生,你也是女生啊,所以说自己的隐私不要随便拿给别人看,也不要让别人触碰到自己的隐私。

3、青春期的女孩子,避免和爸爸亲密接触当孩子已经到了青春期,爸爸更不能和女儿过分亲密了,包括搂搂抱抱,接吻等行为,让孩子心理产生性意识,而且有些女孩子还会出现“恋父情节”,有些时候把爸爸当成偶像,排斥异性,对于女儿日后择偶也有不良影响。

糖果妈妈提醒大家,孩子一天天的成长起来,“男大避母,女大避父”的心理意识还是应该逐渐形成的,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好的保护自己,和尊重他人,让他们正面的了解性,不妨给孩子直观的性教育,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起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高能答主

2022-06-18 · 用力答题,不用力生活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487
采纳率:59%
帮助的人:118万
展开全部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所以父母对子女的亲情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父母的一生永远都是围绕着孩子在生活,所以父母永远是子女的温暖港湾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歧其雨W1

2021-12-19 · 贡献了超过585个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58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2.4万
展开全部
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所做的所付出的都是没有回报的,人之常情,怀胎十月生下孩子扶养长大所饱受的操劳没有什么可以替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幸运儿000yN

2021-12-19 · 超过38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974
采纳率:2%
帮助的人:37.2万
展开全部
父母对子女的爱,真的就是无私的。不管当父母的怎么教育和管教孩子,都是对孩子好,怕他们将来没有出息,过不好自己的日子。等大了再后悔,就已经晚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9)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