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道德经》第五章

 我来答
刚阳文化
2022-07-07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19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7万
展开全部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

        天地无所偏爱,将万物像刍狗一样平等看待;圣人没有偏私,对百姓像刍狗一样平等看待。

        天地就像一个大风箱,因其中间虚静才能鼓出风,越动鼓出的风越多。政令繁多会招致败亡,不如保持虚静才能恰如其分。

【经解】

        在《道德经》的解释中,被误读最多的就是这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了。因为刍狗是草扎的马啊狗啊之类,用来祭奠,用完了就扔了。那么,把百姓比作“刍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有一故事说,一人见了上帝,被分到了地狱,忽然看到一个从不作礼拜、不念祈祷词人被分到天堂。他气愤地说:“我天天念叨上帝,他从不念,怎么他进天堂,我进地狱?”上帝告诉他:“因为他一切靠自己,从不烦我。”

        有一句话说:神不帮你,是因为神相信你自己的能力。天不帮你,靠自己。这便是这章的总旨。

        所谓“不仁”,在古文中意思有二:一是指凉薄或凶残,比如不仁不义;二是指任自然。

        王弼注解这句说:“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这里的“不仁”,不是天忍心或包藏祸心,看人受难,而是天地无心而“不相关”。

        儒家说:“上天有好生之德”,而道家却说“天地不仁”。在道家看来,若天地有好生之德,就不会有死这回事。万物也罢,人民也罢,都是天地所生;可有生命之物的灭,也是天地的运用。

        当然,天地的运用是无心的——让物生也不是爱物,让物灭也不是恶物,只是听任万物的自然。

        所以即使天地好生,也不能保护人,重要的是学会自我保护;圣人虽慈悲,也不能救渡百姓,重要的是百姓的自救自渡。

        老子直说天地、圣人为不仁,是破人的迷信依赖。严复曾大赞王弼的话包括了达尔文进化论的道理,意思也是天地无心,生物自相竞争,适者生存,这便是道法自然。

        综上可知,这一章讲的依然是“道法自然”的大道理。其发展、继承者有三:一是荀子的《天论》:“天行有常(常就是规律),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二是庄子,顺自己本性就是道,人就是天;三是韩非子,把“不仁”理解为无情,以为对百姓无情,当草木、猪狗一样对待是“圣人之道”。论证以严刑重法是统治者“合乎天地的不仁之德”,枉顾老子三宝中的“慈”。君主利益至上,又以不仁之法“暴万民”,则是对老子的误解或有意曲解。

        结论就是:道法自然,圣人无为。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按道的方式去作为。这才是老子的思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