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吏”是什么意思?“官”和“吏”二者有何区别?
官吏古今的意思基本上没有变,是政府官员的总称。指中国古代九品官中的任何一种官职,较低级的官职通过经典文学考试及格的人来充当。官和吏在意思上都指的政府官员,随着历史的变迁,两者的意思也慢慢有了高低贵贱的不同。官就好比是在编人员,是旱涝保收的拿着朝廷俸禄的朝廷正式录取的官员,而吏就是用来补缺的,是地方官员因为人手不足临时找来的助手,不是在编人员,工资也不享受朝廷俸禄,没有保证。
在秦汉时期,官吏的意思是对等的,官就是吏,吏就是官,官可以以吏为师。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者治国也要通文法,官制完备,官吏互通。这时候,官吏都是指政府官员,没有高低之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官人法。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官员的品级要高于只是精通于某种技术的小吏。吏成了卑贱于官的职业。到了唐宋时期直至明清,吏几乎就成了没有任何官职的杂役,所以称之为胥吏。他们长期霸占着一个临时工的职位,行驶着最直接的权力,直接和人民打交道,直接影响着人民。自从官尊吏贱以后,官员的工资就由朝廷直接发放,而小吏是由衙门自筹经费来养着,让他们替衙门跑腿,办理琐事。这是官员是决策者,小吏是执行者。也就是说官是正职,权力在手,吏是为官员服务的,没有权力。其实这在先秦时期也是有苗头的,那时候的吏就是文官,职务很杂,什么都干。
所以 ,官吏从意思上来说,古今意思都差不多,就是政府的官员的统称。从汉字的角度,官包含吏,不分大小的都可以叫做官,负责执行事务的小官叫做吏。作为词义的话,二者基本上泛化等同,比如封疆大吏中的吏和官意思一样,没有区别。
中国文化渊源流长,官吏的演变也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不能单纯地定义官和吏的意思,只能在具体的环境中去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