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多普勒效应”?
1、多普勒效应 (Doppler effect) 的概念:
该理论是为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Christian Johann Doppler)而命名的,他于1842年首先提出了这一理论。
2、多普勒效应的形成原理:
多普勒效应主要内容为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高(蓝移blue shift:往蓝光,即高频方向移动);在运动的波源后面时,会产生相反的效应。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红移red shift往红光,即低频方向移动);波源的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根据红移(或蓝移)的程度,可以计算出波源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以及变化。
声音以及光线都遵循多普勒效应原理。比如,高铁列车在迎着我们的方向鸣笛使来,我们会听到十分高亢的鸣响,而在经过我们的身旁,鸣笛的声音会迅速暗哑下来,这就是多普勒效应在声音中所表现出来的现象。
恒星光谱线的位移显示恒星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除非波源的速度非常接近光速,否则多普勒位移的程度一般都很小。所有波动现象都存在多普勒效应。
3、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如今多普勒效应的应用范围还是挺广泛的,就像医疗方面的应用,比如彩超,超声波的发射和接受,还有信号处理方面,这些都是利用多普勒效应的技术和原理,然后进行采血之后等组织出来的设备。
2023-02-24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