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翻译的十大误区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这些年耗费的脑,看花的眼,坐僵的颈,弄伤的背,打残的手,熬过的夜,淌过的汗,流过的泪,背过的锅,丢过的脸,难过的心,吐过的血,凝结成这篇呕心吐槽之作。
各位看官,细细品味。
误区一:英语好=会翻译
大部分学英语专业的人,都有过帮别人免费翻译的经历。很多人认为,你学英语的,肯定会翻译。或者说,你是海归,口语说得这么溜,肯定就能翻得好。我想说的是,不是每个会说中文的人,都能教别人中文。理解一件事和要讲明白这件事,是两回事。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人,就不适合做翻译。英语好,只是会一门语言,在理解上没有问题,但翻译是一个“理解-重构-表达”的过程。你听懂了,不一定能表达明白。很多围观口译的人,都可以评头论足,因为评论是容易的,但真让TA上台动真格的,不一定能比别人翻得好。各地公示语中的各种英文差错,也许也是因为翻译发起人的这一误区,以为过了英语六级,就能做好翻译。其实,决定你翻译水平的,不是你是否持有八级证书,何所大学毕业,而是你翻了多少字,看了多少原版书,有多少常识和专业知识。 正解:翻译是一项专业的技能,需要专业的翻译人员。
误区二:有行业经验=翻得好
我们经常接触到一些行业内的专家或技术人员,英语也还不错,但不要轻易就认为他们的译文是可以提交的。因为不是英语专业的,所以他们在语法上或对原文的理解上,会有一些偏差,再加上没有系统地经过翻译规范的训练,在一些细节上也有疏忽的地方,但他们对技术和专业术语的把握,还是相当不错。也有不少英语专业的译员,经过多年在某一行业的耕耘,成为这一行业的优秀翻译。
正解:行业经验+扎实的英语功底=该行业的优秀译员。
误区三:翻译就只是翻文件
好些行业外的朋友都没有想到一家翻译公司也可以做上几百号人的规模,也不了解我们除了做笔译、口译外,还开发翻译技术,做人力资源外包,国际化咨询和培训。就笔译而言,也不仅仅局限于翻译文本,游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的翻译也在日益增多。一个翻译项目的完成,还涉及项目管理、资源管理、技术工具的使用、平台的开发等多个环节,不仅仅是在电脑上打字这么简单。
正解:翻译是语言+技术+管理的结合。
误区四:翻译就该什么都懂
曾经遇到客户批评我们的法语翻译,学了这么多年语言,连这个词怎么翻都不知道。我也有一些朋友,有时候问我一些词该怎么说,我说我不知道,我得查查。他们就会很奇怪地说:你是做翻译的,连这个都不知道。我在心里说:你是中国人,你认识所有的汉字吗?你在一个行业深耕多年,了如指掌,但不能期望一个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个行业的译员一上来就能给你所有的正确答案,尤其是小语种,不过也就是大学才学了四年,可能这门语言的语法才刚刚掌握全,对一个连中文她都可能不知道具体所指的术语,不能说对实属正常。翻译的终极境界是know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但在翻译成长的过程中,你无法苛求她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 她只是掌握了翻译的核心技能,可以快速地迁移到任何领域 ,在这一领域做上一段时间,相信就能交出让你满意的译文。
正解:翻译不是全才,但有成为全才的潜力。
误区五:笔译比口译low
很多学翻译的孩纸都是冲着口译来的,人人都羡慕总理身边的高翻,高山仰止。口译的门槛确实比笔译高,需要更集中更强化的训练,但这并不代表口译活动就比笔译活动更有价值。口译的价格确实比笔译高,但市场也小很多,竞争更加激烈。口译偏重临场反应,需抓重点,译出主体意思即可;笔译必须精准,白纸黑字,容不得半点瑕疵。口译看似一场几千,加上前期准备和路途往返,如果将时间成本也计入,其实也不高;高端笔译,如果能找到优质客户,收入也不低。
正解:笔译和口译,只是翻译时的侧重点不同,没有价值和水平的高低。
误区六:好翻译随便找
经常有客户提需求:我要找xx领域有xx专业背景、口语要好的翻译。客户提出高要求是对的,但行业的现实是:首先,英语好又懂您这行的翻译较少;其次,您给的这个价钱,符合要求又愿意做的人更少;最后,符合要求又愿意做的人中,时间匹配的几乎没有。没错,这就是行业的现实。低价引发低质,低质引发更低的价格,我们陷入了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越来越多的好翻译因为这个行业挣不了大钱而选择离开,那么多的MTI毕业生,毕业后有几个肯踏踏实实地做翻译。 留下来的,都是真爱。
正解:完全匹配需求的翻译几乎没有,找一个有责任心、有翻译经验的翻译更靠谱
误区七:翻译分分钟就能搞定
常有客户在下班时才发来稿件,然后第二天一大早就要。不管翻译能不能做完,上完一天班后累不累,反正翻译就是在最后一秒才被想起,才被需要。哪怕这个稿子交了之后,可能在电脑里会睡一个月的觉,但不好意思,在当时的情况下,我就是明天一早就要。翻译不是传真机,这边放进去,那边就输出来。有时候,可能查一个公司名称或者专业术语,都要耗费十几分钟。翻译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我们最怕的是节后的工作日连上,在下班时,大脑真的处于当机状态,少有的周末双休,不想动任何脑筋。我常跟朋友戏称,做翻译就是每天都在参加考试,考试铃响后(交稿时间到后),就得交卷,而且每次都还必须考好,至少得80分以上。高考的孩纸多么幸福,高三苦个一年。我们天天都在高考,呵呵。
正解:客户不想要机器翻译的话,就不要把翻译当机器。翻译是人,需要时间,需要休息,需要睡觉。
误区八:质量差都是翻译的错
我曾看过一个景区的碑文英文介绍,翻得很好,但一对照碑文的全貌,就知道其中有一点翻错了。这能怪翻译吗?我相信这个翻译在接到这个活的时候,是只有文字,没有图片的,所以他只能根据文字来翻,这是很多公示语和标示语翻译的现状,而且翻译只负责中间环节,最终的定稿和定版,翻译经常是不知情的。译者没有最终的话语权。此外,职业翻译项目中,很大一部分原文写得不规范,比如非英语国家人士写的英文,或者各种手写体,各种网上文章一大抄。一篇稿子没翻好或者没翻对,如果这个译者是尽了心,尽了责的,那其实可能有其他因素影响了最终翻译的质量。请谨记:翻译活动涉及发起人、委托人、原文作者、译者、译文接受者,译文使用者(参见:翻译行为理论),译者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正解:译者只是翻译活动的其中一个环节,影响最终翻译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时间、价格、原文质量等等。
误区九:多人合作不可能翻得好
传统的翻译活动一般由一名译者或最多两名译者完成。目前的职业翻译活动,包括翻译众包平台的推广,让更多的项目由多人完成。其实,通过翻译技术手段,做好译前处理,术语准备和风格指引,多人合作完成项目,同时保证翻译质量,是完全可行的。这也是时代的需求,在翻译量激增的背景下,在客户对时间和响应速度的关注下,绝大部分项目都是多人,多语种合作完成。
正解:全球化时代,多人合作成功完成一个多语种翻译项目,早已成为现实。
误区十:机器翻译会逐步淘汰人工翻译
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各有所长。语言也在不断的演变之中,需要人工翻译的介入。人工翻译和机器翻译是相辅相成的合作伙伴,在今后的发展中,人工翻译会偏向于更有价值的工作。更多观点,请点击本微信号菜单栏上的“行业趋势”,查看“人工翻译还能走多远”,本号第一篇拙作。
正解:机器翻译让人工翻译得以承担更为重要的任务。
归纳起来, 误区一到误区五说明 职业翻译需要多种能力,不仅语言要好,而且要懂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还要会翻译技术和项目管理,什么都得懂点,还面临不同的压力 。误区六说明 这个行业人才紧缺 。误区七说明 这是一个有时间压力的工作 。误区八说明 这个工作责任要求高 ,还时不时有背锅的风险。误区九说明 这个工作需要团队合作精神 。误区十说明 这个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
说了这么多,这个职业还不太挣钱,这还是人干的活吗?还有人愿意干吗?
是的,留下来的都是真爱。
在此,向所有留在这个行业艰苦奋斗的伙伴们致敬,你们是最可爱、最可敬的专业人士。
是的,我也一直在这里。我喜欢做翻译。
各位看官,细细品味。
误区一:英语好=会翻译
大部分学英语专业的人,都有过帮别人免费翻译的经历。很多人认为,你学英语的,肯定会翻译。或者说,你是海归,口语说得这么溜,肯定就能翻得好。我想说的是,不是每个会说中文的人,都能教别人中文。理解一件事和要讲明白这件事,是两回事。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人,就不适合做翻译。英语好,只是会一门语言,在理解上没有问题,但翻译是一个“理解-重构-表达”的过程。你听懂了,不一定能表达明白。很多围观口译的人,都可以评头论足,因为评论是容易的,但真让TA上台动真格的,不一定能比别人翻得好。各地公示语中的各种英文差错,也许也是因为翻译发起人的这一误区,以为过了英语六级,就能做好翻译。其实,决定你翻译水平的,不是你是否持有八级证书,何所大学毕业,而是你翻了多少字,看了多少原版书,有多少常识和专业知识。 正解:翻译是一项专业的技能,需要专业的翻译人员。
误区二:有行业经验=翻得好
我们经常接触到一些行业内的专家或技术人员,英语也还不错,但不要轻易就认为他们的译文是可以提交的。因为不是英语专业的,所以他们在语法上或对原文的理解上,会有一些偏差,再加上没有系统地经过翻译规范的训练,在一些细节上也有疏忽的地方,但他们对技术和专业术语的把握,还是相当不错。也有不少英语专业的译员,经过多年在某一行业的耕耘,成为这一行业的优秀翻译。
正解:行业经验+扎实的英语功底=该行业的优秀译员。
误区三:翻译就只是翻文件
好些行业外的朋友都没有想到一家翻译公司也可以做上几百号人的规模,也不了解我们除了做笔译、口译外,还开发翻译技术,做人力资源外包,国际化咨询和培训。就笔译而言,也不仅仅局限于翻译文本,游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的翻译也在日益增多。一个翻译项目的完成,还涉及项目管理、资源管理、技术工具的使用、平台的开发等多个环节,不仅仅是在电脑上打字这么简单。
正解:翻译是语言+技术+管理的结合。
误区四:翻译就该什么都懂
曾经遇到客户批评我们的法语翻译,学了这么多年语言,连这个词怎么翻都不知道。我也有一些朋友,有时候问我一些词该怎么说,我说我不知道,我得查查。他们就会很奇怪地说:你是做翻译的,连这个都不知道。我在心里说:你是中国人,你认识所有的汉字吗?你在一个行业深耕多年,了如指掌,但不能期望一个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个行业的译员一上来就能给你所有的正确答案,尤其是小语种,不过也就是大学才学了四年,可能这门语言的语法才刚刚掌握全,对一个连中文她都可能不知道具体所指的术语,不能说对实属正常。翻译的终极境界是know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但在翻译成长的过程中,你无法苛求她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 她只是掌握了翻译的核心技能,可以快速地迁移到任何领域 ,在这一领域做上一段时间,相信就能交出让你满意的译文。
正解:翻译不是全才,但有成为全才的潜力。
误区五:笔译比口译low
很多学翻译的孩纸都是冲着口译来的,人人都羡慕总理身边的高翻,高山仰止。口译的门槛确实比笔译高,需要更集中更强化的训练,但这并不代表口译活动就比笔译活动更有价值。口译的价格确实比笔译高,但市场也小很多,竞争更加激烈。口译偏重临场反应,需抓重点,译出主体意思即可;笔译必须精准,白纸黑字,容不得半点瑕疵。口译看似一场几千,加上前期准备和路途往返,如果将时间成本也计入,其实也不高;高端笔译,如果能找到优质客户,收入也不低。
正解:笔译和口译,只是翻译时的侧重点不同,没有价值和水平的高低。
误区六:好翻译随便找
经常有客户提需求:我要找xx领域有xx专业背景、口语要好的翻译。客户提出高要求是对的,但行业的现实是:首先,英语好又懂您这行的翻译较少;其次,您给的这个价钱,符合要求又愿意做的人更少;最后,符合要求又愿意做的人中,时间匹配的几乎没有。没错,这就是行业的现实。低价引发低质,低质引发更低的价格,我们陷入了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越来越多的好翻译因为这个行业挣不了大钱而选择离开,那么多的MTI毕业生,毕业后有几个肯踏踏实实地做翻译。 留下来的,都是真爱。
正解:完全匹配需求的翻译几乎没有,找一个有责任心、有翻译经验的翻译更靠谱
误区七:翻译分分钟就能搞定
常有客户在下班时才发来稿件,然后第二天一大早就要。不管翻译能不能做完,上完一天班后累不累,反正翻译就是在最后一秒才被想起,才被需要。哪怕这个稿子交了之后,可能在电脑里会睡一个月的觉,但不好意思,在当时的情况下,我就是明天一早就要。翻译不是传真机,这边放进去,那边就输出来。有时候,可能查一个公司名称或者专业术语,都要耗费十几分钟。翻译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我们最怕的是节后的工作日连上,在下班时,大脑真的处于当机状态,少有的周末双休,不想动任何脑筋。我常跟朋友戏称,做翻译就是每天都在参加考试,考试铃响后(交稿时间到后),就得交卷,而且每次都还必须考好,至少得80分以上。高考的孩纸多么幸福,高三苦个一年。我们天天都在高考,呵呵。
正解:客户不想要机器翻译的话,就不要把翻译当机器。翻译是人,需要时间,需要休息,需要睡觉。
误区八:质量差都是翻译的错
我曾看过一个景区的碑文英文介绍,翻得很好,但一对照碑文的全貌,就知道其中有一点翻错了。这能怪翻译吗?我相信这个翻译在接到这个活的时候,是只有文字,没有图片的,所以他只能根据文字来翻,这是很多公示语和标示语翻译的现状,而且翻译只负责中间环节,最终的定稿和定版,翻译经常是不知情的。译者没有最终的话语权。此外,职业翻译项目中,很大一部分原文写得不规范,比如非英语国家人士写的英文,或者各种手写体,各种网上文章一大抄。一篇稿子没翻好或者没翻对,如果这个译者是尽了心,尽了责的,那其实可能有其他因素影响了最终翻译的质量。请谨记:翻译活动涉及发起人、委托人、原文作者、译者、译文接受者,译文使用者(参见:翻译行为理论),译者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正解:译者只是翻译活动的其中一个环节,影响最终翻译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时间、价格、原文质量等等。
误区九:多人合作不可能翻得好
传统的翻译活动一般由一名译者或最多两名译者完成。目前的职业翻译活动,包括翻译众包平台的推广,让更多的项目由多人完成。其实,通过翻译技术手段,做好译前处理,术语准备和风格指引,多人合作完成项目,同时保证翻译质量,是完全可行的。这也是时代的需求,在翻译量激增的背景下,在客户对时间和响应速度的关注下,绝大部分项目都是多人,多语种合作完成。
正解:全球化时代,多人合作成功完成一个多语种翻译项目,早已成为现实。
误区十:机器翻译会逐步淘汰人工翻译
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各有所长。语言也在不断的演变之中,需要人工翻译的介入。人工翻译和机器翻译是相辅相成的合作伙伴,在今后的发展中,人工翻译会偏向于更有价值的工作。更多观点,请点击本微信号菜单栏上的“行业趋势”,查看“人工翻译还能走多远”,本号第一篇拙作。
正解:机器翻译让人工翻译得以承担更为重要的任务。
归纳起来, 误区一到误区五说明 职业翻译需要多种能力,不仅语言要好,而且要懂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还要会翻译技术和项目管理,什么都得懂点,还面临不同的压力 。误区六说明 这个行业人才紧缺 。误区七说明 这是一个有时间压力的工作 。误区八说明 这个工作责任要求高 ,还时不时有背锅的风险。误区九说明 这个工作需要团队合作精神 。误区十说明 这个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
说了这么多,这个职业还不太挣钱,这还是人干的活吗?还有人愿意干吗?
是的,留下来的都是真爱。
在此,向所有留在这个行业艰苦奋斗的伙伴们致敬,你们是最可爱、最可敬的专业人士。
是的,我也一直在这里。我喜欢做翻译。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语言桥
2024-04-03 广告
2024-04-03 广告
选择一家专业的翻译公司,对于确保翻译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以下是几个建议,帮助您做出明智的选择:首先,审查翻译公司的资质和声誉。一个专业的翻译公司通常具备相应的行业认证和资质,这可以作为其专业能力的初步证明。同时,您可以查阅客户评价、行业评级...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语言桥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