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命运的思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

 我来答
东郭盼秋
2011-08-17 · TA获得超过38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3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54万
展开全部
这两天在读《规训与惩罚》,福柯挖掘出的隐性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个人生活细节的现代社会无人可以逃离规范和场景,是规训和惩罚造就出来的,它会使人认清现代社会的虚伪和实质,深邃而且博大的思想。然而我很压抑,因为我们对未来很迷蒙,就如在晨雾中行走,胆怯而彷徨, 我开始思考命运。

其实我们对命运思考时,总会有另一个概念萦绕在脑际,那就是“人力”,我们对命运存在与否的探讨,是怎么也离不开“人力”的,我试图一定要说明“人力”是趋附于命运的,那么我一定要证明“人力”并不能改变命运。命运的存在并不能由它的本性显现出来,它是支配的一系列表象显现出来,这需要我们去整理和发现。我是秦汉史研究者,在读《汉书》卷三十一《项藉传》有下面一段话:

于是羽遂上马,戏下骑从者八百余人,夜直溃围南出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羽。羽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羽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羽复引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追者数千,羽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伯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军快战,必三胜,斩将,艾旗,乃后死,使诸君知我非用兵罪,天亡我也。”于是引其骑因四隤山而为圜陈外向。汉骑围之数重。羽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羽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杀汉一将。是时,杨喜为郎骑,追羽,羽还叱之,喜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三处。汉军不知羽所居,分军为三,复围之。羽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两骑。乃谓骑曰:“何如?”骑皆服曰:“如大王言。

这就是隐藏在“人力”背后的命运,其实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但是不管我列举多少,要骤然打破旧有习惯却也困难,我此时的所有情感目的是超越自我,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讲到:“既然事务被感知,就有一种被感知的事务的存在”,因此我们真正体会到命运时,命运就真的存在了,那时你就不会对“人力”有信心了。

单纯的从“人力”的角度去认识命运还缺乏证据,下面我们从语言文本出发,对于从文本表达命运的偶然,常被人耻笑,或被认为无知,特别是历史学家总是在找必然的规律,但是我们并不能对偶然超越力量视而不见,克罗齐在《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中有这样一段话:历史都是从意外的事件受到了巨大的推动,那不是人类的力量所能预见或逃避的,虽然人类的关怀理解能对事情发生调节作用。其实又何尝不是必然,我们总是在追求但往往事与愿违,如果我们喜欢可以在我们的文中加上诸如:“碰巧”,“恰好”,“恰巧”等等,你就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是机缘巧合,只不过这种文本并不是学术层面的,也不能为人们接受,我们的时代太多的“理”所当然。

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有段关于“碰巧”的论述,这种对于命运的思考引人注目,我承认我受到了伟大的昆德拉的影响,下面就是我的实证文本,从文本中“碰巧”命运,我们似乎在文本中不愿意这样书写,但为了说明问题,套用她的文字,做本体上的证明。

8年前我上大学期间,碰巧表弟也考上了同一学校,碰巧由于扩招,我们都住在校外而且很近,碰巧那个时候我总是去他们寝室,碰巧我每次去时都会遇到同一个人,那个人就是后来护理我的护士大玲子的老公,后来我跟她说,8年前我就认识你老公!仔细的体味其中,似乎很神秘,“碰巧”去掉读一遍,意思就很不同,为什么8年前我就认识他老公呢,后来我认识到,“碰巧”的书写不能却掉。这至少可以说明他是我命运中的一个因素。因此我们时代善意的书写实则保守谬误,

日子一天天过去,谁也不会在乎曾经的过往,欢乐与悲伤,牵挂或遗忘,我们毫无防备,可能忽然有一天,一切都会改变,其实似乎有一种无形的东西控制你,我们平时不会感到命运,当我们感到有命运时,却已经趋附于它了,此时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抗争,一种是顺其自然,可能抗争会轰轰烈烈,万众注目,然而何尝又不是殊途同归呢!有信仰的向上帝回归,没有信仰的向死亡回归,我们什么都做不了!我在思考命运这个难题时,确实也是悲剧,正因为我时下的境遇,我才在破落而又寒冷的小屋中思索命运,这种思考上的碰巧必然于文本上体现,其实结论显而易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