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824-118?
估算一下,800-120=680
800-100=700
820-120=700
【扩展资料】
估算方法不同,估算的结果就不一样,估算结果的不确定性导致估算存在盲目性:不知道把参与计算的数究竟看成什么样的数合适。因而,有必要弄清估算方法。以下所叙方法主要在整数的范围内,小数是整数的扩大,在小数的范围内估算的方法也同样适用。
估算教学的意义
1、小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尽管我们试图将计算教学融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使之成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新的计算方法的介绍、算理的分析和讲解仍然是枯燥乏味的。小学生对计算方法的体会和感悟也需要一定的计算练习才能有效。然而, 估算的教学却可以做些适当的调剂和弥补。因为, 合理的估算策略常常可以化繁为简, 体现出数学的简洁美。
例如:估算3928+2154+121时, 由于3928接近4000, 2154接近2000, 121比较小, 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可以只考虑千位数, 结果大约是4000+2000=6000。而要估算182×58, 通常采用“四舍五入”法, 把算式看成200×60, 同时小学生应该清楚的是, 这样同时把两个因数都估大了, 并且200比182大了不少, 所以估出来的结果比正确的得数要大。如果精确度更高一些, 可以看作180×60, 恰好使一个因数略大, 另一个因数略小。无论舍去某些数位还是用“四舍五入”法, 估算的最大特点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数的大小关系, 以简驭繁。小学生灵活运用估算解决类似的问题, 不但可以体会估算的乐趣, 而且能让小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2、让小学生掌握具体的估算策略
估算虽然是一种估计, 但并不是凭空猜想。估算的策略灵活多样, 答案一般也不是唯一的, 但估算也并非无章可循, 是有一般规律的。在具体估算过程中, 有以下估算策略:
(1) 凑整的方法。例如估算182×58, 通常看成200×60, 也可看作180×60; (2) 取一个中间数。比如32, 37, 30, 39这四个数求和, 这些数都很接近35, 有的比35多一点, 有的比35少一点, 就取一个中间数35, 直接用35×4就可以大约计算出这几个数相加的结果;
(3) 用特殊的数据特点进行估数。如126×8就可以想到125×8, 得1000;
(4) 寻找区间。也就是说寻找它的范围, 也叫做“去尾进一”、“去尾”就是只看首位, 估得的结果就是它至少是多少, “进一就是首位加一, 假如说278, 我们就将其看成300, 首位加一也就是它最多可能是多少, 这样得到一个范围, 就是它的区间范围;
(5) 两个数, 一个数往大里估, 一个数往小里估, 或者一个数估, 一个数不估;
(6) 先估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