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第九章 需要与动机

 我来答
鲜活且善良丶桃花654
2022-06-06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写在前面:心理学研究生课程正式启动,内心无比激动,同时也倍感压力之大。激动源于自己的喜好,压力来自于跨领域而对陌生事物的畏惧。于是决定每次课程结束之后,整理分析所学内容,并将自己的理解加以总结,写在这里。当作对自己的学习的跟踪与监督,在激励自己的同时,如果有感兴趣的简友,可以一起学习、探讨,共同进步。

授课老师:田宏杰

笔记摘抄与总结:巨山

第九章 需要和动机

第一节 需要与动机概述

一、动机的涵义和功能

定义: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的动力。

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的激发:需要、内驱力、诱因、情绪

内驱力:由生理需要引起来的,推动个体为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

诱因:能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

二、动机和需要

1、定义: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2、需要的种类:

(1)从需要产生的角度

自然需要:由生理的不平衡引起的需要。

社会需要:反映社会要求而产生的需要。

(2)从满足需要的对象来看: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3)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68年提出了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他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 生理需要:人对食物、空气、水、性和休息的需要;

• 安全的需要:人对生命财产的安全、秩序、稳定,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

• 爱和归属的需要: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的需要,隶属于某一群体并在群体中享有地位的需求;

• 尊重的需要:希望有稳定地位,尊重他人并受到别人尊重,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会使人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增强他的信心。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使人产生自卑和失去信心;

• 自我实现的需要:人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但各人达到自我实现的途径和方式可以是各不相同的。

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

1、层次越低的需要出现得越早,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得越晚。

2、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

3、只有当较低需要满足之后,才能出现较高层次的需要。

缺失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生存的较低层次需要。

生长需要: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的较高层次需要。

思考:

练习1: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想做?

练习2:你不得不做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要做?

田老师让大家玩一个游戏,叫:我的五样

这游戏玩得相当痛苦,但当你认真诚实地去玩,会对自己加深了解。

三、动机与目标

(一)目标是个体努力达到目的的具体成绩标准或结果。

(二)目标的类型

明确的目标和模糊的目标

短期的目标和长期的目标

不同难度的目标

(三)目标与动机的关系

高目标好吗?如何才能“好”?在个人能力允许的范围内,目标的难度水平越高,个体对任务的坚持性越强。

目标影响个体在活动过程中的注意力分配、努力程度、坚持性水平和任务策略的运用。目标的设置情况直接影响着个体在活动中的努力程度。

四、动机和工作效率

(一)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动机与行为统一的关系:一般来说,良好的动机应产生良好的行为效果;反之,不良的动机则会产生不良的行为效果。

(二)动机与工作效率

耶基斯-多得森法则:倒“U”形曲线:揭示了动机的最佳水平与任务性质的关系

五、动机与价值观

价值观是主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

价值观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或调节作用。一旦形成就相当稳定,并自动发挥作用。

罗克奇根据工具目标维度将价值观分为工具性价值观和终极性价值观。工具性价值观是终极性价值观的手段。

第二节 动机的种类

一、生理性动机:(驱力)由有机体的生理需要而产生(饥饿、渴、性、睡眠)

二、社会性动机:以人类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而产生(兴趣、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交往动机、学习动机)

三、 内在动机: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

外在动机: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动机。

第三节 动机理论

一、本能理论

人的大部分行为本能控制,本能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由遗传固定下来的行为模式,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

詹姆士:人有生物本能和社会本能,如爱、社交、同情、诚实

麦独孤:逃避、拒绝、好奇心、好斗、获取

精神分析:生、死、性

马斯洛:自我实现的潜能

洛伦茨: 印刻效应

习性学理论的三个核心观点 :

物种的先天行为:某一物种的所有成员基本都具有的行为,受基因所控制,在特定的环境中表现出来。

进化论的观点:习性学家强调某种行为如何促进物种对环境的适应 ,也就是哪些行为有利于物种的生存 ,会遗传下去。

学习的预先安排倾向:敏感期和一般或特殊的学习能力两方面。

二、驱力理论

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激发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

赫尔:P=D ᵡ H(P是有效行为潜能,D是驱力,H是习惯强度)

• “塞加尼克效应”:只要任务没有完成,它就没有闭合,因而会引起张力,保持记忆,可一旦闭合完成,张力即消除,记忆也消失了。

三、唤醒理论

对唤醒水平的偏好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因素( “感觉剥夺”实验 )。

唤醒理论的三个原理:

1、人们偏好最佳唤醒水平,个体都有自己的最佳唤醒水平。刺激水平和偏好水平之间的关系呈到“U”形曲线。

2、简化原理(适应),即重复进行刺激使唤醒水平降低。

3、个人经验影响偏好(经验丰富偏好复杂刺激)

四、诱因理论

诱因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P=D ᵡ H ᵡ K

P是有效行为潜能,D是驱力,H是习惯强度,K是诱因动机

诱因理论强调从外在目标到内在需要。

五、动机的认知理论

(一)期待价值理论(托尔曼):将达到目标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

(二)动机的归因理论

20世纪60年代提出归因,归因是指从行为的结果寻求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

• 海德:控制点理论,内控型和外控型

• 韦纳指出:归因有两个维度:内/外、稳定/不稳定。后来又加入了一个维度:可控/不不可控。

(三)自我决定理论

1953美国德西提出,强调自我在动机产生中的能动作用。

–“自我决定不仅是个体的一种能力,它还是个体的一种需要。人们拥有一种基本的内在的自我决定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有益于能力发展的行为,以便于形成与社会环境的灵活适应”

• 自我决定行为:基于对人的需要的认识,其特点是设计和选择行为,以满足人的需要。

• 非自我决定行为:外在刺激的作用

(四)自我功效理论

• 1977年由班杜拉提出,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注意和评价等在行为决策中作用

–强化之所以起效果在于期待是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期待强化

• 期待的类型

–结果期待: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

–效果期待: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行为的推测和判断,即自我效能感。

• 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个体进入某种活动时的动机水平

(五)成就目标理论

– 1980年由尼科尔斯和德韦克等提出。成就目标是一种有组织的信念系统,反映了个体对成就任务的一种普遍取向,与目的、胜任、成功、能力、努力、错误和成就标准等有关。

成就目标类型:

– 掌握目标:掌握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 成绩目标:取得好名次和好成绩

成就目标类型与动机行为模式:具有掌握目标的个体往往会采取主动、积极的行为;而具有成绩目标的个体往往有较高的焦虑水平,有时不敢接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遇到困难容易退缩。

–练习:如何根据掌控的目标定义“学习好”

推荐电影:《狼伴归途》

<上一章           查看专题           下一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邦彦技术
2024-05-11 广告
在我们邦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员工的心理健康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要方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我们特别推出心理健康免费测试。这项测试简单快捷,无需复杂操作,就能为大家提供一个初步的心理健康评估。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关注自己的心理健...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邦彦技术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