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授课中的语言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轻重有致,这是运用了哪个感知规律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运用了感知规律中的强度律。
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实物、模像或言语)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例如,一般人对巨大的爆炸声是容易感知的,因为它的感知强度很高,而对于昆虫的活动,如对蚂蚁行走的声音就难以觉察。
因此,在实践中,要适当地提高感知对象的强度,并要注意那些强度很弱的对象,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教师在授课时语言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轻重有致,提高对学生感知刺激的强度。
扩展资料:
感知规律包括强度律、差异律、对比律、活动律、组合律、协同律、观注律等,过感觉器官来了解客观事物,能获得生动、具体、直接的知识,能增强人们的理解效果,而且,只有在获得有关事物的大量感性知识的基础上,人们才能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
在教学中,合理利用感知规律,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交替使用多种感官感知对象,从不同感官获得的信息将传递到大脑,从而获得对事物的全面的认识。我国古代的许多学者曾提出学习要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和心到,其目的就是通过多种感知渠道来巩固知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感知规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