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的文言文解释
1. 亡 在文言中的解释及例句
亡,读音一:wáng,作动词,有四义:
①逃亡,逃跑。例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译文:现在逃亡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②失去,丢失。例如: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 译文:秦国没有丢失一支箭、一个箭头,而天下的诸侯已经疲惫不堪了。
③灭亡。例如: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六国论》) 译文:所以燕国虽然是小国,却是后来才灭亡的,这就是用武力抗秦的效果啊。
④死亡。例如: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赤壁之战》) 译文:现在刘表刚刚死去,两个儿子不和。
亡,读音二:wú,动词,通“无”,意思是“没有”。例如: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论积贮疏》) 译文:生产有时间的限制,而使用却没有限度,那么物资一定会匮乏。
2. “卒”“以”"亡"“为”的【常见】文言文解释,有例句,或者成语
卒:①步兵;士兵。
《过秦论》:“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郑伯克段于鄢》:“缮甲兵,具卒乘。”
②古代军队编制,一百人为一卒。《叔向贺贫》:“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
《谋攻》:“全卒为上,破卒次之。”③差役;隶卒。
《左忠毅公逸事》:“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④死。
《董宣执法》:“年七十四,卒于官。”《赤壁之战》:“初,鲁肃闻刘表卒。”
⑤完成;完结。《孔雀东南飞》:“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
《陈情表》:“庶刘侥幸保卒余年。”⑥终于;最终。
《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垓下之战》:“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辨】兵,卒,士。上古时这三个字意义各不相同。
“兵”一般指武器,也可泛指军队;“士”是战斗时在战车上的战士。cǜ通“猝”。
突然;仓猝。《荆轲刺秦王》:“卒惶不知所为。”
《赤壁之战》:“五万兵难卒合。”以:①用;使用。
《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②做。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③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
④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⑤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⑥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
《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⑦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
《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⑧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⑨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⑩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以入。”
⑾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⑿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⒀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师说》:“作《师说》以贻之。”
⒁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张衡传》:“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⒂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
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⒃通“已”。已经。
《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⒄通“已”。
停止。《齐桓晋文之事》:“无以,则王乎?”⒅只是。
《冯谖客孟尝君》:“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以往】以后。
【以为】⒈认为。⒉使……成为。
⒊把……当作。⒋作为;用作。
亡:wáng①逃跑。《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②丢失;失掉。
《智子疑邻》:“暮而果大亡其财。”《六国论》:“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③灭亡。《子鱼论战》:“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过秦论》:“遂并起而亡秦族矣。”④死亡。
《赤壁之战》:“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⑤通“忘”。
忘记。《韩非子·说林》:“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矣。”
wú①通“无”。一指“没有”,一指“不”。
《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亡以应。”《报刘一丈书》:“他日来,幸亡阻我也。”
【亡命】逃亡(在外)。又指逃亡在外的人。
不要命的人,同“亡命之徒”。为:①做;干。
《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②发明;制造;制作。
《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③作为;当作。
《公输》:“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④成为;变成。
《察今》:“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⑤是。
《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⑥治;治理。
《论积贮疏》:“安天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⑦写;题。《伤仲永》:“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⑧以为;认为。《鸿门宴》:“窃为大王不取也。”
⑨叫做;称做。《陈涉世家》:“号为张楚。”
⑩对待。《鸿门宴》:“君王为人不忍。”
⑾算作;算是。《肴之战》:“秦则无礼,何施之为?”⑿担任。
《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⒀对付。
《鸿门宴》:“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⒁表示被动。
《韩非子·五蠹》:“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⒂如果;假如。
《战国策·秦策》:“秦为知之,必不救矣。”⒃用在句中,起提前宾语的用;用药尾,表示感叹或疑问。
《苏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