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小说《理发师陶德》的主题?

 我来答
书尽胸臆
高粉答主

2023-01-17 · 精读书,爱读书,分享书,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尽胸臆
采纳数:730 获赞数:58926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这篇小说表面上没有太深刻的主题体现,就是讲一个小男孩头发太长而去理发,边理发边听理发师讲他叔叔的悲惨故事。但仔细地去领会、去分析,会发现小说所映射出的主题思想意义深刻。

(一)浓发与各种压力的联系

小说题目为The barbers uncle, 但三分之一的部分却在写小男孩的头发以及他在冬日暖阳下的午睡。萨洛扬的这部小说写于美国一战之后,一战后,美国人民的生活是辛苦的,人民的压力很大,对亚美尼亚移民来说更是苦不堪言。

作者没有直接描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却借一个小男孩儿的经历反映出来。一个小孩儿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年代,没有找工作的压力,没有家庭压力,就是长了一头浓发,却受到来自几乎所有人的指责与嘲笑,这对一个小男孩来说,难道不是压力吗?

当小男孩剪发后,几乎所有人都在嘲笑他,他的哥哥说:he had never seen such a bad haircut before。萨洛扬用浓发来象征生活中的人所要遭受的压力,即便小男孩的头发剪掉了,依然有人在嘲笑,也许一种压力消失了,另一种新的压力又产生了,这不正是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吗?

(二)树下遐想象征广大民众的愿望

小男孩在冬日暖阳下,在大树下似睡非睡,在这一章节,萨洛杨大笔描写了小男孩眼中的世界,在句子it was very still everywhere in the world中, still一词突出了宁静平和。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在每一处都是开心的,小男孩感慨到 Ah, it was good to be alive somewhere, good 表达了小男孩的认知。

即便是small house,tables and cheers,这些最平常普通的家庭设施在小男孩看来也是warm, happy, good, wonderful。小男孩之所以比同龄孩子表现得更成熟、懂事,是因为他经历过战争,经历过苦难,所以才会有如此的感悟。

才会梦想活着的讲永远活着,不在有变革、腐烂和死亡。这一段其实是点明主题的一段,这也是作者创造这部小说的主题所在,经历了战后的人们更渴望和平安宁的生活,而普通平常的生活则是人们所渴望的。

(三)结尾小男孩的期望体现了作者的愿望

小说之前提到理发师并不是一位专业理发师,他给小男孩儿理了最糟糕的发型,小男孩该如何看待呢?萨洛扬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写到: But it was all right。小男孩儿对别人的嘲笑并不在乎此,觉得还好,并且说:希望下次继续到这来理发,继续听理发师讲这些迷茫失落的、孤独无助的、屡历险惊的人们的故事。

其实结尾正是萨洛扬要告诉人们的: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会有压力,正如小说中的小男孩,但要学会不在乎别人的嘲笑;每个人生活都有艰辛,但不要伤心痛苦,因为有人比我们更苦。

萨洛扬这篇小说从一个孩童的视角出发,描写十分平静,创作这篇小说一方面是揭露战争所带给人们生活上的变故及家庭悲剧,另一方面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赞美亚美尼亚精神,鼓舞人们在逆境中坚强生活。

扩展资料

萨洛扬从未经历过正规的训练,写作不受格式限制,因而也没有严格的结构和重要情节。萨洛扬在创作这部小说时,都是通过一些简单的句式进行表达,文章并没有什么华丽复杂的句式曲折的情节,但小说背后所体现的主题却非常深刻。

(一)第一人称的使用

第一人称可以拉近读者与主人公的距离,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故事以小男孩的口吻进行,用第一人称进行描述,文中出现的小男孩及亲属均以I, my mother, my brother等进行叙述。理发师在讲述他的叔叔故事时,理发师也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理发师一直在说my poor uncle, my uncle, I preyed等。

这种写作手法能使读者与主角进行人物交换,给人一种真实生动之感,可读性非常强。读者在阅读小说时,能真切地体会到来自各方对小男孩的指责,能深切感受到小男孩的无奈。而理发师的叔叔Misak的悲惨生活,也使读者感慨万分。

(二)口语化表述的使用

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讲述者是一个小男孩,因此故事的讲述娓娓道来,口语化表述比较多,好多句子没有遵循严格的语法规则。比如句子The doors and windows everywhere没有谓词,To be in the world这句没有主语,但这种表述是合理的,因为小说是以小孩的视角讲述的。

理发师在讲他叔叔时,也是非常口语化的,如Ah, Berlin, he said; 再如 Ah, God, I prayed等,尤其是语气词Ah的使用仿佛我们在不是在读这篇小说,而是在听,在听理发师一次次对叔叔的同情所发出的感慨,这使小说的表达效果倍增。

(三)排比句式的使用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一种修辞方法。

小说一开始就写到Miss Gamma said I needed a haircut, my mother said I needed a haircut, my brother Krikor said I needed a haircut: the whole world wanted me to get haircut, 这种一气呵成的排比句式点明主题,表明小男孩头发太长了,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指责,不剪掉长发是不可能的, 同时更激发读者阅读下去的欲望。

当小男孩决定去剪发时,作者运用了the whole world was right , Miss Gamma was right, my brother Krikor was right, the thing to do was to get a haircut这种句式的使用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 ,同时也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可以看出小男孩决心已定,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去剪发。

(四)重复语句的使用

小说为了体现所有人对小男孩的指责,出现了大量的I need a haircut的表述。当理发师讲他叔叔时,理发师说的my poor uncle Misak 在文章中出现了数十次之多次,这种重复使用突出了理发师对叔叔命运的同情。

当讲到叔叔居无定所时,在柏林,理发师用了streets and streets and houses and houses and people and people, but not one door for my poor uncle Misak , not one room, not one table,可以看出这些重复使用的词语词与Misak 的悲惨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不仅在柏林,在其他地方也一样,理发师通过这些句式重复讲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大街小巷,房屋连片,但却没有叔叔Misak 的容身之处。

(五)幽默手法的使用

虽然这篇小说表达的是对叔叔Misak 悲惨生活的同情以及伤感,但作者的幽默运用在表达主题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当几乎所有人都在嘲笑小男孩的头发时,小说第三段作者尤其对大商人Huntingdon进行具体描述。他身体健壮又富有,有钱、有名车、有地产,但作者接下来却写到这么了不起的一个人物却没有头发,是个秃头。

但更出乎意料的是他居然经常让他的工人从城镇走好远的路来看小男孩的头发,并且大声地在街上吼叫:there is a good weather and health,读到这里,令人忍俊不禁,同时也看到人类弱点的可悲。

像他这样的人,不仅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还反过来嘲笑他人,亦或是借助小男孩的满头浓发告诉他手下的工人,加利福尼亚的气候对人的健康是有益的,那他自己的秃头又作何解释?

作者在描述小男孩头发很长时,长到A small bird tried to build a nest in my hair,这样的情景非常有趣,一只鸟儿居然因为小男孩的满头浓发而想在头发上筑巢,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令人佩服。同时也可以看出之前那么多人劝说小男孩去剪发,他都无动于衷,但小小的一只鸟却让他改变主意。不得不佩服萨洛扬奇特的创造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