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原则包括哪些
教学原则,是反映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教学原则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对教学中的各项活动起着指导和制约的作用.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的正确和灵活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发挥着一种重要的保障性作用。它包含以下几个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的基本要求: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指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3,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要与讲解结合;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4,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性原则的来源:中国古代文学《学记》中记载,“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
我国的小学教育普遍班级大,学生人数多,因材施教原则的贯彻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教师应当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将这一原则最大限度地付诸实践。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
1.充分了解学生。在共同的年龄特征基础上,儿童存在差异。要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充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除学习成绩以外,学生的个性特征的各个方面、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都是教师因材施教所需要了解的。
2.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的差异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合理的,因材施教的含义不仅包括承认差异,而且包括尊重差异。小学阶段的课程和教学以所有正常儿童可以达到的程度为标准,在达到标准的基础之上,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存在不同方面、不同水平的差异,并且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条件帮助他获得最适宜的个性发展,而不是去普遍地增加难度和深度。良好教育的结果是培养出大批个性充分发展的人,而不是千人一面的“标准件”。正如杜威所说,“如果从个人身上舍去社会的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抽象的东西;如果我们从社会方面舍去个人的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死板的、没有生命力的集体”。
3.面向每一个学生。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必须接受的,完成小学教育是中国每一个适龄儿童的基本权利。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每一个儿童有权利得到适合于自己的教育。因此,现代教育强调,不能够要求儿童适应教育,而是要使教育适应儿童。
参考资料
杨英辉的博客.杨英辉的博客[引用时间2018-5-8]
2024-11-15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