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的经济在宿迁排第几
基本概况
泗洪县位于江苏西部,淮河中游,洪泽湖西岸。
县域总面积2729.6平方公里,居全省县级最大之一(数第二),辖26个乡镇场。
县人民 *** 驻青阳镇。
泗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是人类祖先的发源地之一,早在五万年前下草湾人就在此繁衍生息。
西周时为徐国中心,南北文化交汇处,与中原文化、吴越文化、楚文化相互渗透、融合,形成璀璨夺目的古徐国文化之主体。
后为泗州本州。
境内分布着吕布猿门射戟台、鲁肃故里子敬泉、隋朝开凿的通济渠等古迹名胜。
抗战时期是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中心,淮北苏皖边区党委、行政公署、新四军四师师部均驻于此。
彭雪枫、江上青等3000多位烈士长眠于此。
泗洪物产丰饶,生态优越。
现有耕地206万亩,水面166万亩,辖烟波浩淼、日出斗金的洪泽湖48%的水面,湖岸线165公里,可开发滩涂50万亩。
拥有省级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和亚洲最大的美洲黑杨种质资源库,是中国螃蟹之乡、全国水产百强县、生态示范县、商品粮基地县、平原绿化先进县。
双沟、分金亭、双洋三大名酒享有盛誉,金水牌洪泽湖大闸蟹、蟹园牌无公害大米等特色产品畅销大江南北。
地下蕴藏有石英砂、金刚石、铁锰矿、天然矿泉水等矿产资源。
洪泽湖百里生态旅游风光带景色怡人,美不胜收。
泗洪区位良好,交通便捷。
位于南京、徐州两大都市圈交汇处,宁宿徐高速公路纵贯南北,至南京不到2小时,到徐州观音机场仅需1小时。
境内河道纵横,水路畅通,经洪泽湖可通江达海。
县工业园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已有46家企业进入园区,32家企业建成投产。
近年来,泗洪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三化并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形成了食品、机械、化工、建材、纺织、印刷等工业支柱行业,水产、林木、瓜果、蚕桑、蔬菜、畜禽等农业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城市、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服务环境不断优化。
经济概况
2005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75亿元,增长14.5% ,其中,一产增加值23.3亿元、二产增加值29.3亿元、三产增加值22.15亿元,一、二、三产结构比重为31.2:39.2:29.6 ;实现财政收入4.4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89亿元,增长4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增长3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37元,分别增长8.9%和10.0%。
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2.21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0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7.01亿元。
2005年全县现有耕地201.6万亩,水面166万亩,可开发滩涂50万亩。
2005年度,全年粮食作物面积222.8 万亩,总产60万吨,人均占有量750公斤,商品率50%以上;常年小麦种植面积100万亩,总产30000万公斤;水稻80万亩,总产4亿公斤;玉米20万亩,总产8000万公斤;山芋18万亩,总产45000万公斤;花生15万亩,总产6000万公斤;棉花8万亩,皮棉总产500万公斤。
猪、牛、羊、家禽年出栏量分别为55万头、 2万头、 25万头、800万羽。
水产养殖面积54万亩,水产品产量7万吨,其中年产螃蟹2.5万吨以上,1995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螃蟹之乡”。
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10个,实现增加值9.3亿元,涉及粮食加工、白酒制造、纺织服装、木材加工、印刷包装、机械制造等行业。
个体工商户累计达13294户,新增5925户;私营企业累计达1650户,新增338户。
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人数18.2万人。
2005年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人数3.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