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有趣的小故事
Ⅰ 有哪些关于孔子有趣的故事 (简要)快快
故事一 【原文】:
子路戎服见于孔子,拔剑而舞之曰:「古之君子,以剑自卫乎?」孔子曰:「古之君子,忠以为质,仁以为卫,不出环堵之室,而知千里之外。有不善则以忠化之,侵暴则以仁固之,何持剑乎?」子路曰:「由乃今闻此言,请摄齐以受教。」
——《孔子家语·好生第十》
【白话易解】:
有一天,子路身着戎装,全副武装地来拜见孔子,见到夫子后,拔起剑就舞了起来,问:「夫子,古时的君子,也是用剑来自卫的吧?」孔子答道:「古时的君子,以忠义为人生追求的目标,用仁爱作为自己的护卫,虽然不出窄小的屋子,却知道千里之外的大事。有不善的人,就用忠信来感化他;有暴乱侵扰的人,则用仁义来使他们安定。这样,又何须持剑使用武力呢?」子路听了非常的敬佩,感慨道:「啊!我今天才听到这样的话,我愿从今以后,至诚恭敬地向您求教啊!」
故事二 【原文】:
哀公问于孔子曰:「智者寿乎?仁者寿乎?」孔子对曰:「然!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行己自取也。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以少犯众,以弱侮强,忿怒不类,动不量力者,兵共杀之。此三者,死非命也,人自取之。若夫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虽得寿焉,不亦可乎?」
——《孔子家语·五仪解第七》
【白话易解】:
有一次,哀公向孔夫子请教,问:「夫子,是聪明有才智的人比较长寿,还是心地仁慈、厚道的人比较长寿呢?」孔子回答道:「是这样的。人有三种死,并不是他寿命到了,而是自己折损掉的。比如起居没有定时,饮食没有节制,时常让身体过度疲劳或无限度地放逸。这些都是因自己不懂得爱惜身体,使身体受到损伤,这样,疾病就可以夺去他的性命。第二,居下位的人却无视君王,以下犯上;对于自己的嗜好欲望,不肯节制,贪求无厌。这样的人,刑罚也能夺去他的寿命。再者,人少却去冒犯人多的人;自己弱小,却还要去欺辱强大;忿怒时不懂得克制自己,意气用事;或者不自量力,不计后果地行动。这样,刀兵战事就可以让他夭折。像这三种情况:『病杀、刑杀、兵杀』,是死于非命,也是咎由自取的。而仁人廉士,他们行动有节,合乎道义,喜怒适时,立身行事有操守,懂得培养自己高尚的性情,这样他们得享长寿,不也是合乎道理的吗?」
Ⅱ 关于孔子的小故事
孔子的故事:
一日孔子带着仲由和颜回经过田间,被一群老农夫担了一担泥巴拦于路回上。孔答子力气小,就请农夫将泥巴担走,但遭到拒绝。并笑道:”一担重泥(仲尼)拦子路。“这什么意思呢,因为孔子的字是仲尼,而仲有的字是子路,说明农夫是在出题。此时仲由便准备前去担泥让老师赶快离开,但颜回抢先过去了,可是因为太重而挑不动。农夫们越发看着笑起来,而且孔子也笑了。此时孔子忽然大悟道:”两边夫子笑颜回!“就这样对上了下联。
Ⅲ 关于孔子的搞笑小故事
一天,老子、孔子和孟子去 *** 一位女子,这时,孔子和孟子害怕,就走回了,结果,警察来了,把谁答抓了?
1、孔子(回答者是傻子)
2、孟子(回答者也是傻子)
3、老子(回答者更是傻子)
4、文学家老子(回答者很聪明)
Ⅳ 关于孔子的幽默故事
两个信奉儒学的学究,只要碰在一起就要吵架:夸耀自己是真儒学,说对方是版假儒生。两人争论不权已,便一同去请教孔子。
孔子走下台阶,向他们鞠躬致礼道:“我所主张的儒学内容很广泛,具体论点何必全部相同?两位老先生都是真儒学,都是我平素钦仰的,难道还有什么假的吗?”两人都十分高兴地告辞了。 弟子们问:“老师为啥要吹捧他们啊?” 孔子答:“这班人只要哄骗他们离开就好了,不值得跟他们交谈。”
Ⅳ 有关孔子有趣的故事有哪些
孔子一心想向老子学习,于是便带着颜回、子路等几个弟子到了洛阳。他们等了好几天,终于见到了老子。
一早,老子便把孔子师徒几人引入大堂,待入座之后,孔子便迫不及待地表明来意:我久慕先生威名,这次带愚徒几人特来拜谒。请问先生近来修道进展如何?
孔子几人正准备洗耳恭听,不想老子却张嘴大笑道:“你们看我这些牙齿如何?”孔子师徒莫名其妙地看了看老子的牙齿——七零八落,早已参差不全了。于是,他们摇了摇头,谁也不明白老子的意图。这时候,老子伸出自己的舌头问:“那么,我这舌头呢?”孔子师徒又仔细看了看老子的舌头,这时孔子眼前灵光乍现,微笑着答道:“先生学识渊博果然名不虚传!”
老子这时说:“想必先生已经清楚我修道几成了吧?”孔子会心地点了点头说:“如醍醐灌顶,方才大悟呀!”
午后,师徒几人便辞别老子,起身返回鲁国。途中,孔子如获至宝,面若桃花。弟子子路却疑云重重,不得释然。颜回问其何故,子路说:“我们大老远跑到洛阳,原本想求学于老子,没想到他什么也不肯教给我们,只让看了看他的嘴巴,这也太无礼了吧?”
孔子听后拂须大笑不止。颜回答道:“我们这次来不枉此行,老子先生传授了我们别处学不来的大智慧。他张开嘴让我们看他牙齿,意在告诉我们:牙齿虽硬,但是上下碰磨久了,也难免残缺不全;他又让我们看他舌头,意思是说:舌头虽软,但能以柔克刚,所以至今完整无缺。”
子路听后恍然大悟。
颜回继续道:“这恰如征途中的流水虽然柔软,但面对当道的山石,它却能穿山破石,最终把山石都抛在身后;穿行的风虽然虚无,但它发起脾气来,也能撼倒大树,把它连根拔起……”
孔子听后大赞:“颜回果然窥一斑而知全豹,闻一言而通万里呀!”
公元前501年,五十一岁的孔子当了鲁国的中都宰。孔子做 了一年,很有成绩。被提升为管理建设工程的司空;不久,转而为司 寇,管司法工作。这样,孔子参与政治的抱负终于实现了。 孔子五十六岁那年,又由大司寇,代理相国职务。他参与国政仅 仅三个月,鲁国的风俗就大大变了样。 孔子的成就使齐景公感到害怕,他特地挑了八十个美貌的女 子,让她们穿上华丽的衣服,教她们学会舞蹈,加上一百二十匹骏 马。一起送给贪图享乐的鲁定公,以腐蚀他的意志;这一计果然奏 效,鲁定公沉湎于歌舞淫乐之中,不再过问政事了。
孔子的学生子路见到这种情况,便对孔子说。 “老师,我们可以离开这里了吧!” 孔子回答说: “鲁国现在就要在郊外祭祀,如果能按照礼法把典礼后的烤肉 分给大夫们.那我还可以留下不走。” 结果,鲁定公违背常礼,没有把烤肉分给大夫们。于是,孔子离 开鲁国,来到了卫国。卫灵公问孔子,他在鲁国得到的俸禄是多少。 孔子回答说是俸米六万斗。于是,卫灵公也给他这个数的俸米。 跟随孔子的学生们见有了安身之处,都很高兴。子路尤其高兴, 问孔子道: “卫国的君主等待你去治理国政,你首先干些什么?” 孔子略为思索了一下,说:“我以为首先要纠正名分。” 子路不客气他说: “老师未免太迂腐了,这有什么纠正的必要呢?” 孔子反驳说:“您真粗暴!君子对他所不知道的只有疑在心中。
名分不正,道理也就讲不通;道理不通,事情也就办不成;事情办不 成,国家的礼乐教化也就兴办不起来;礼乐教化兴办不起来,刑罚就 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老百姓就会不知如何是好,连手脚都不晓得 往何处摆了。所以君子用的名分,一定要有道理可以说得出来,讲出 来的道理也一定要行得通。” 不久,有人向卫灵公说了孔子不少坏话,卫灵公就派人监视孔 子的出入。孔子怕继续留在这里出事,在卫国只居住了十个月,就离开了。
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 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 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 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 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 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 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 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 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 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 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孔子学琴
众所周知,孔子是位大大的教育家,可他同时也是一位音乐家,既会唱歌,又会弹琴作曲。他在与人一同唱歌时,如果人家唱得好,他一定请再唱一遍,自已洗耳恭听,然后再和一遍。他的教育方针并不是培养一些死读书的呆子,而是一些全面发展的英才。
孔子曾跟师襄学琴,某天师襄交给他一首曲子,让他自已练习,他足足练了十来天,仍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师襄忍不住了,说“你可以换个曲子练练了。”孔子答到“我虽然已熟悉它的曲调,但还没有摸到它的规律”。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又说:“你已摸到它的规律了,可以换个曲子练了。”不料孔子回答“我还没有领悟到它的音乐形象哩。”如此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发现孔子神情庄重,四体通泰,好似变了人样。这次不待师襄发问,孔了就先说道:“我已经体会到音乐形象了,黑黝黝的,个儿高高的,目光深远,似有王者气概,此人非文王莫属也。”师襄听罢,大吃一惊,因为此曲正好名叫《文王操》,而他事先并未对孔子讲过。
孔子也可说是一流的音乐鉴赏家,《韶》相传是尧舜时的乐舞,孔子在鲁国一直没有机会听过,后在齐国的某次宫庭宴乐中终于欣赏到了,孔子完全被这庄严肃穆的音乐迷倒了,以至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个力举千斤的大力士,孔子也是身材高挑,史书说他“身长九尺六寸”,被人称为“长人”。孔子曾被人举荐到鲁国大夫季斯家去应聘,季斯在对孔子面试期间,起身去厕所,刚到屋外时忽然有费邑之人来报,说:“我们挖井时挖出一个土罐,里面有一只羊,不知是何怪物?”季斯想借此试试孔子的学问,嘱咐那人不要说话,自己回屋后问孔子:“我最近听说有人在挖井时挖出了一条狗,不知是何怪物?”孔子说:“要让我说,挖出的东西肯定不是狗,而是羊。”季斯大吃一惊,忙问其故,孔子说:“我听说山中之怪叫虁魍魉(kui wang liang),水中之怪叫龙罔(mang)象,土中之怪叫羵(fen)羊,现在你说的这个怪物是挖井挖出来的,属于土中之怪,肯定是羊。”季斯问:“为什么管这种怪物叫羵羊呢?”孔子说:“非雌非雄,所以叫羵羊。”季斯召来费邑人一问,那个怪物果真分不出雌雄,季斯大惊说:“先生的学问,实在是无人可及啊。”于是聘用孔子为“中都宰”。
这件事不久传到了楚国,楚昭王派人带着礼品来到鲁国请教孔子,问当年自己渡江时所得之物为何物?孔子说:“叫萍实,可以剖开吃。”使者说:“先生是怎么知道的呢?”孔子说:“我以前游历楚国时,听到儿谣:‘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由此知道的。”使者问:“萍实能不能经常得到呢?”孔子说:“所谓萍实,是那些漂浮在江水中的无根之物聚结而生的果实,一千年未必能生成一个,非常难得。此乃散而复聚,衰而复兴之兆,楚王能得到,值得可喜可贺!”使者回国复命后,楚昭王叹服不已。
到了后来孔子任鲁国的大司寇时,齐国的南方边境处忽然飞来一只大鸟,身长一米左右,颈部羽毛为白色,其余部分为黑色,嘴长,独足,在田里飞来飞去,农夫怎么赶也赶不走它。飞了一阵后,腾空往北飞去了。季斯听到这件怪事后,问孔子这是怎么回事。孔子说:“这只鸟叫‘商羊’,生在北海之滨。天将要下雨时,‘商羊’就会飞舞,所过之地,必有大雨。齐国和鲁国相邻,应提前做好准备,以防雨灾。”季斯于是赶紧告知汶上(紧邻齐国南境)那个地方的百姓,让大家抓紧修缮房屋。三天后,汶上果然下起了暴雨,但由于鲁国提前做好了抗灾准备,所以百姓安然无恙。这件事传到齐国后,齐景公以孔子为神,从此孔子的博学多识,名闻天下,时人皆称孔子为“圣人”。
孔子所在的那个时代,信息很不发达,获得信息的途径也很少,在这种情况下,孔子的博学还这样包罗万象,涉及很多学科及另类问题,因此孔子的“圣人”之称也就不足为奇了。
Ⅵ 关于孔子的小故事一定要短
1、孔子行礼
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
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歇一会儿吧!”“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你行大礼干什么呢?”母亲问他。“如果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母亲听了孔丘的话,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2、评赎奴隶
当时在春秋时代,鲁国有个规定,凡是到国外旅行去,看到有鲁国人在外国被卖为奴隶的,可以花钱把他赎出来,回到鲁国后,到国库去报帐,国库照付。孔子有一个学生,真的在国外看到有鲁国人被卖为奴隶了,就把他赎出来。赎出来以后,他没到国库去报帐,别人都说这个人品格高尚。
孔子知道之后,大骂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错了。别人奇怪了,做好事嘛,又赎了人,又不去报帐,这不是好事吗?不是品格高尚吗?孔子说看问题不能这样看,他这个做法,实际上妨碍了更多的奴隶被赎出来。
这个人回来后没有去报帐,将来别人看见做奴隶的鲁国人,本想赎他出来,又想,我赎了以后,如果去报帐,别人就要议论:以前某某人不报帐,你去报帐,你的品格不如他。这样,这个人就可能装作没看见,不去赎人了。所以,这个做法就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人家赎买出来,是有害的。
3、落水救人
有一个人掉到水里去了,孔子的一个学生跳下水去,把人救起来了,家属感谢他,给他一头牛,他就收了。别人就议论了:下水救人还要钱?孔子知道了,表扬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得对,这会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因为救了人之后,人家给钱,是可以收的,于是再有人落水,就有人愿意去救。所以要看客观的效果。
4、孔子学琴
孔子在学习这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子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
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他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师襄子,直到现在,孔子的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仍是我们的座右铭。
5、孔丘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个小孩却站在旁边。孔丘觉得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小孩很认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会伤人的身体;再退一步说,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不愿和他们玩。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过了一会几,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出来,也不给准备动身的孔丘让路。孔丘忍不住又问:‘你坐在里面,为什么不避让车子?”“我只听说车子要绕城走,没有听说过城堡还要避车子的!”孩子说。
孔丘非常惊讶,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会说话,实在是了不起,于是赞叹他说:“你这么小的年纪,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
小孩却回答说:“我听人说,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泳,兔生下来,三天就能在地里跑,马生下来,三天就可跟着母马行走,这些都是自然的事,有什么大小可言呢?”孔丘不由感叹他说:“好啊,我现在才知道少年人实在了不起呀!”
Ⅶ 关于孔子的小故事一定要短 100-200字
孔子误会了颜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专
有一天中午,属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Ⅷ 关于孔子的小故事
有次孔来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源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
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8)关于孔子有趣的小故事扩展阅读
常言道:“眼见为凭”,但眼睛所见未必是事情的真相,在平日我们可能经常以自己所见而下了判断,判断的根据可能依就以往的经验,而经 验的形成却是依每个人不同的背景与各种因素而累积的,或多或少夹带着个人的主观意识。
如果只凭所见与经验,同样的事件却因不同人而得到不同的结果。对“人”无形中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对“事”可能因目标错误而功亏一篑。
Ⅸ 关于孔子的小故事,越多越简洁越好
有关孔子的小故事:
1、孔子有许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 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 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 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 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
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 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 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 都传诵他的名字。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 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 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2、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
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
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
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
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3、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的政治主张。有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儿,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
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
孔子被问住了,他觉得这孩子很懂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孩子说:“我叫项襄。7岁!”
孔子对学生们说:“项襄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4、一次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走散,孔子呆在城墙东门旁发呆。
郑国有人对子贡说:“东门边有个人,看他劳累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之狗”。子贡把这段话告诉了孔子。
孔子说:“把我的外表说成这样,实在是夸过头了。不过说我像条无家可归的狗,确实是这样!”
5、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怏怏而回。
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什么不说: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好学者啊!
弟子一听马上明白,愧道:"老师,是我糊涂啊,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今后若有人再问我,我必遵师嘱答之。"
孔子一听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