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学习的小故事
1、孔子学琴
孔子学琴,锲而不舍,学习一首琴曲,不单会弹,还要深入到更深的层次里。即使师襄子说可以了,要进一步教孔子别的,但对孔子来说,还不算真正学会。
于是,孔子不断深入,从会弹,到掌握技巧,又进一步到了解它的意趣,进而,再去领会曲子所描述的人物。看到孔子如此专心一致、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与那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时,真是让我们深受感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需要用心专一,深入其中。倘若停留在表面,或是深入得不彻底,就很难领悟到其中更深的道理。
而且学习也不是为别人学,是为我们自己学,为更好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服务社会而学。因此,真正有志于学习的人,会用心投入,深入下去,不会轻易带过或是半途而废。
2、以渔夫为师
一天,孔子与学生在树林里休息,孔子听到河边的渔夫说的话很有深度,立刻走到渔夫面前,尊敬地拜了拜他,说:“我从小就开始求学,现在都69岁了,还没听过如此高深的教导,因此来向您请教。”
渔夫亳不客气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孔子听了很受启发,不断地点头。最后,孔子谦卑地对渔夫说:“遇到先生真是我的幸运,我愿意做你的学生。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学习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5、拜见老子
老子见孔子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问孔子:“你已经得道了吧?”孔子说:“我求了二十七年,仍然没有得到啊。”初次会话之后,老子又引孔子访大夫苌弘。并且引领孔子观祭神的典礼,考察宣教的地方,察庙会礼仪,使孔子感叹不已,获益不浅。
孔子说:“我见到老子,觉得他的思想境界就象遨游在太虚中的龙,使我干张嘴说不出话,舌头伸出来也缩不回去,弄得我心神不定,不知道他到底是人还是神啊。老聃,真吾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