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时期河北属于哪国
三国时期河北省是冀州和并州部分地区,汉末属于袁绍,之后归曹操,其中冀州是最富庶的一州,也作为了曹魏的主要基地。
战国时期,主要剩下战国七雄:魏、赵、韩、齐、秦、楚、燕七国。这个时期中建都于河北的有燕国、赵国及中山王国。
秦王横扫六合兼并天下后,称“始皇帝”,对全国的行政管理采用郡县制,全国共设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郡,其中有八郡在河北境内:上谷、渔阳、右北平、广阳、邯郸、巨鹿、代、恒山。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将首都地区以外的郡国划分为十三刺史部,又称十三州,河北北部主要属幽州刺史部,中南部属冀州刺史部,张家口地区北部为匈奴、乌桓活动的地区。
魏、晋、南北朝时期,仍沿袭汉朝,幽州、冀州名称未改。“河北”一词作为一级行政区名登上历史舞台,是从唐太宗贞观元年开始的。
宋朝将全国划分为十五路,今河北大部地区属河北路,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今河北大部都位于大都(今北京)附近,因此归中央中书省直辖。明朝河北大部为北直隶,归京师管辖。
清朝时河北为直隶省,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民政府建都南京,直隶省变得名不符实,于1928年改为河北省。
扩展资料:
河北在中国地理格局的东北部,中国的地理格局就像一个不规则的围棋盘。在这个不规则的围棋盘上,关中、河北、东南和四川是其四角,山西、山东、湖北和汉中是其四边,中原为其腹地。
在这个棋盘型格局中,关中、河北、东南和四川分处其四角。四角之地,都各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一般都有比较优越的山河形势,有相对稳固的后方和可以凭恃的山川险阻。
这种地理优势能够有一种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态势,有优越的经济条件,足以供养、支撑起一个庞大的政治、军事集团;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易于形成一定的社会政治力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