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加工硬化?在生产中有什么实际意义?
金属材料经压力加工(如轧制、锻造、挤压、拉丝和冲压等)变形后,不仅改变了其外形尺寸,而且也使内部组织和性能发生变化。例如,经冷塑性变形后,金属的强度、硬度显著提高而塑性、韧性下降,也就是常称的加工硬化或形变强化。
经热塑性变形后,强度提高不明显,但塑性和韧性会有所改善。不过,若压力加工工艺不当,在变形量超过金属的塑性值后,将会产生裂纹或断裂。
实际意义:加工硬化是强化金属(提高强度)的方法之一,对纯金属以及不能用热处理方法强化的金属来说尤其重要。
例如可以用冷拉、滚压和喷丸等工艺,提高金属材料、零件和构件的表面强度;或者零件受力后,某些部位局部应力常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引起塑性变形,由于加工硬化限制了塑性变形的继续发展,可提高零件和构件的安全度。
扩展资料
如果材料在屈服后一定的塑性变形处卸载,随后立即再拉伸,则屈服平台不再出现,即下图中的BAC。
若卸载后在室温停留较长时间,或在较高温度下停留一定时间后,再进行拉伸,又出现屈服现象,即曲线将沿BDC进行,这种现象称为应变时效。显然,应变时效也是一种加工硬化现象。应变时效也会导致材料的强度与硬度升高,而塑性、韧性的下降。
在塑性变形超过一定比例后,如果即进行再结晶退火,已经消除了加工硬化引起的强度增加、韧性下降,通常也无需要考虑再次加载后还有没有屈服现象了另。
通常以钢材应变时效前后其冲击韧性降低的百分比,来衡量钢材对应变时效的敏感程度,称为应变时效敏感性系数。有专门的国标,GB/T 4160-2004《钢的应变时效敏感性试验方法(夏比冲击法)》。
但由于已经有其他韧性指标,包括GB/T 150、GB/T 713等标准都没有提到这个应变时效敏感性系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加工硬化
2024-10-28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