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常识通典
展开全部
1.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
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1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 “顶洞人”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1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
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 13、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
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4、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15、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 16、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又叫阴历。
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 17、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暴虐无道。
东方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打败了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18、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
商朝后期制造的 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 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
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刻 有文字的甲骨中,总字数达到160多万字,其中有单字4600多个,已识别的有1000多个。 20、商代末期,在黄土高原上,一个叫“周”的部落强 盛起来。
到周文王时,周国成了西方诸侯的新盟主。 21、商朝最后的统治者纣王好酒淫乐。
周武王时,周联合其他部落讨伐商朝,经过牧野之战,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 22、周朝建立后,分封了大大小小71个小国,有鲁、齐、魏、晋、宋、燕等。
这些小国的国君叫诸侯。 23、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带产生了许多大型乐舞。
祭祀山川时用的是表现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纪念武王伐纣功绩的武舞是《大武》舞。 2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东迁,名为“东周”。
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25、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林立,互相争夺,胜者成为霸主,出现了 “春秋五霸”,一般的说 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26、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大小轻重”。鼎是王权象征,传说大禹铸了九个鼎,代表九州。
楚庄王问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27、春秋中后期,吴越两国交恶。
先是吴王阖庐战败受伤而死。其子吴王夫差立志报仇,让人每天高声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杀父之仇了么?”后来,吴国在夫差的领导下打败了越国。
28、越王勾践决心雪耻。他“卧薪尝胆”,每天高声自问:“勾践,你忘了亡国的耻辱么?”越国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再次打败吴国,吴王夫差自杀。
29、约2500年前,中国出了位伟大的思想家——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30、《道德经》又名《老子》,书里写着:祸有时会成为福的因由,福中有时藏伏着祸。因此要注意“物极必反”, 还要注意“道”“德”相长。
31、生活于公元前551——前479年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2、孔子最早在中国兴办私学,他有弟子三千人,贤者七十二人。
33、孔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整理编订了《易》、《诗》、《礼》、《乐》、老子授经图孙武像 《尚书》、《春秋》等 “六经”。 34、孔子享年73岁,死后葬在鲁国都城北边(今山东曲阜“孔林”处)。
孔子故居后来改建为“孔庙”。 35、孔子的学生们追忆孔子日常教诲和生活行为,整理成一部语录体书,称作《论语》,这部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36、孙武,是春秋末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传世有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十三篇。
37、《孙子兵法》提出了著名的“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等许多战争原则。 38、《孙子兵法》的根本宗旨在于:精通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兵法》因此被称为“兵学圣典”。
2.中华文化常识中廷寄是什么
廷寄是中国清代皇帝授命内廷寄发的一种谕旨。
或称寄信、寄信谕旨。清初, 沿明旧制,凡皇帝颁发谕旨都由内阁宣布,传抄各衙门递发执行。
这种传达方式不 易保密,且比较迟缓。到康熙中期,皇帝下达的一些机密谕旨不由内阁发布,而由内廷官员或亲王、大学士等承办,直接传达给督抚大臣。
雍正继位后,由于政治斗争的需要,经常通 过亲信大臣用寄信的方式秘密传旨。当时的寄信无固定格式,承旨寄信的廷臣也不固定。
雍正七年设立军机处后,廷寄被广泛使用,成为军机大臣专责,作为制度固定 下来。凡有关机要谕旨,如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等, 不便由内阁明发,而由军机大臣用寄信的形式,直接传达给受命的臣工,以防泄漏 机密。
3.《通典》是一部什么书
卧箜篌今已失传,只有从古籍中窥其一斑,《通典》 中就有关于卧箜 篌的记载。
《通典》二百卷,是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创立了史书编纂 的新体裁——典制体。社佑撰〈通典〉始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成 书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
所记上起远古时代,下至唐玄宗天宝 末年,包罗了历代政治、经济、礼法、兵刑等典幸制度的沿革变迁,分为 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八门,解决了断代史书无 法系统地反映历代典制沿革的缺点。 《通典》与《通志》、《文献通考》,合称“三通”,再加上《续 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洧朝通志》、《洧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总称“十通”。
4.中国传统文化常识有哪些 欢迎补充
何谓“十才子书”?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
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
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
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其实,古人著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以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名作集名,如杜牧有别墅在樊川,集名即为《樊川文集》。以作者的官衔作集名,有的是用作者曾任官职中最高的官衔作集名,有的则以作者诗文创作较多或成名时的官衔作集名,也有一些是以作者做官时所在的地名作集名的。
如杜甫一生最高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集名《杜工部诗集》。以作者的封、谥作集名,如南北朝时谢灵运袭封康乐公,集名即为《谢康乐集》;北宋司马光封温国公,谥文正,集名《温国文正司马公集》。
以作者的堂名、室名等作集名,古代士大夫除了住室之外,还有专为进行读书、藏书的处所,多以堂、室、斋、居、轩、亭、庵、馆为名,讲究点儿的称楼称阁,便以此给自己的文集取名。如明代汤显祖家有玉茗堂,集名《玉茗堂全集》;清代袁枚居处筑有随园,集名《随园诗话》。
以成书年代作集名,如唐代白居易和元稹的诗文集编于穆宗长庆年间,集名《白氏长庆集》、《元氏长庆集》。以上几种命名方法,有时交互使用,这就造成了同书异名的现象。
中国史学八大家左丘明春秋时鲁国人,著有《左传》,编年体史书创始人。司马迁西 *** ,作《史记》,首创正史纪传体。
班固东 *** ,著《汉书》,开创断代史体例。刘知几唐代人,编著《史通》,我国第一个史学批评家。
杜佑唐代人,著有《通典》,为我国第一个记叙典章制度的通史。司马光北宋人,编成《资治通鉴》,为编年史第一部巨著。
袁枢宋代人,著《通鉴纪事本末》,创立了纪事本末的体裁。顾炎武明清学者,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竹林七贤”是那些人?“竹林七贤”指魏晋期间的七个文人名士。即: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魏氏春秋》说,这七个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竹林七贤”中,值得注意的作家是嵇康、阮籍。
其他五人,只有山涛、向秀、刘伶有作品留至现今,而且数量很少,成就远不及嵇、阮。嵇康、阮籍两入神交契合。
他们在思想领域和文学领域上的业绩,都与对司马氏的政治斗争密切关联。嵇康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散文。
《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他的著名散文之一。阮籍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诗歌。
他有《咏怀诗》82首。嵇、阮在作品中,着意宣扬老庄的虚无思想。
“笔”之十八种提笔撰文叫“命笔”;自己写的文字叫“亲笔”;写作中断叫“辍笔”;别人口授写成的文字叫“代笔”;集体讨论,一个或几个人起草的文字叫“执笔”;练习性的写作叫“练笔”;特别精采的文字叫“妙笔”;体现文章笔法、写作技巧的叫“文笔”;文章中预作提示或暗示,使之前后呼应的叫“伏笔”;寓意含蓄不便直叙的文字叫“曲笔”;写的与题无关的文字叫“闲笔”;特别细致的描绘叫“工笔”;使文章臃,肿的文字叫“赘笔”;作品中写得不好的地方叫“败笔”;写作造谐很高的作家,其人其作叫“大手笔”;无拘无束地写作叫“信笔”;对某些方面有所感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章叫“随笔”;正文结束后的补充性文字叫“余笔”。 诗人的五个别称诗仙唐代诗人李白诗风雄奇豪放,人称“诗仙”。
诗圣明清文人把杜甫称为“诗圣”。叶燮的《原诗》中有诗名“诗圣推杜甫”。
诗豪指诗人中的英豪。《新唐书刘禹锡传》曰:“素善诗,晚节尤精,与白居易酬复颇多。
居易以诗自名者,尝推为诗豪。诗魔指酷爱做诗的人好像着了魔一般;也指做诗的癖好、兴致。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曾说:“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诗囚指苦吟的诗人。
元好问在《放言》诗中写道:“长沙一湘累,郊岛两诗囚”。郊,指孟郊;岛,指贾岛。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
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1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 “顶洞人”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1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
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 13、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
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4、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15、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 16、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又叫阴历。
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 17、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暴虐无道。
东方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打败了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18、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
商朝后期制造的 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 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
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刻 有文字的甲骨中,总字数达到160多万字,其中有单字4600多个,已识别的有1000多个。 20、商代末期,在黄土高原上,一个叫“周”的部落强 盛起来。
到周文王时,周国成了西方诸侯的新盟主。 21、商朝最后的统治者纣王好酒淫乐。
周武王时,周联合其他部落讨伐商朝,经过牧野之战,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 22、周朝建立后,分封了大大小小71个小国,有鲁、齐、魏、晋、宋、燕等。
这些小国的国君叫诸侯。 23、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带产生了许多大型乐舞。
祭祀山川时用的是表现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纪念武王伐纣功绩的武舞是《大武》舞。 2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东迁,名为“东周”。
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25、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林立,互相争夺,胜者成为霸主,出现了 “春秋五霸”,一般的说 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26、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大小轻重”。鼎是王权象征,传说大禹铸了九个鼎,代表九州。
楚庄王问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27、春秋中后期,吴越两国交恶。
先是吴王阖庐战败受伤而死。其子吴王夫差立志报仇,让人每天高声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杀父之仇了么?”后来,吴国在夫差的领导下打败了越国。
28、越王勾践决心雪耻。他“卧薪尝胆”,每天高声自问:“勾践,你忘了亡国的耻辱么?”越国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再次打败吴国,吴王夫差自杀。
29、约2500年前,中国出了位伟大的思想家——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30、《道德经》又名《老子》,书里写着:祸有时会成为福的因由,福中有时藏伏着祸。因此要注意“物极必反”, 还要注意“道”“德”相长。
31、生活于公元前551——前479年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2、孔子最早在中国兴办私学,他有弟子三千人,贤者七十二人。
33、孔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整理编订了《易》、《诗》、《礼》、《乐》、老子授经图孙武像 《尚书》、《春秋》等 “六经”。 34、孔子享年73岁,死后葬在鲁国都城北边(今山东曲阜“孔林”处)。
孔子故居后来改建为“孔庙”。 35、孔子的学生们追忆孔子日常教诲和生活行为,整理成一部语录体书,称作《论语》,这部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36、孙武,是春秋末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传世有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十三篇。
37、《孙子兵法》提出了著名的“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等许多战争原则。 38、《孙子兵法》的根本宗旨在于:精通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兵法》因此被称为“兵学圣典”。
2.中华文化常识中廷寄是什么
廷寄是中国清代皇帝授命内廷寄发的一种谕旨。
或称寄信、寄信谕旨。清初, 沿明旧制,凡皇帝颁发谕旨都由内阁宣布,传抄各衙门递发执行。
这种传达方式不 易保密,且比较迟缓。到康熙中期,皇帝下达的一些机密谕旨不由内阁发布,而由内廷官员或亲王、大学士等承办,直接传达给督抚大臣。
雍正继位后,由于政治斗争的需要,经常通 过亲信大臣用寄信的方式秘密传旨。当时的寄信无固定格式,承旨寄信的廷臣也不固定。
雍正七年设立军机处后,廷寄被广泛使用,成为军机大臣专责,作为制度固定 下来。凡有关机要谕旨,如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等, 不便由内阁明发,而由军机大臣用寄信的形式,直接传达给受命的臣工,以防泄漏 机密。
3.《通典》是一部什么书
卧箜篌今已失传,只有从古籍中窥其一斑,《通典》 中就有关于卧箜 篌的记载。
《通典》二百卷,是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创立了史书编纂 的新体裁——典制体。社佑撰〈通典〉始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成 书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
所记上起远古时代,下至唐玄宗天宝 末年,包罗了历代政治、经济、礼法、兵刑等典幸制度的沿革变迁,分为 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八门,解决了断代史书无 法系统地反映历代典制沿革的缺点。 《通典》与《通志》、《文献通考》,合称“三通”,再加上《续 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洧朝通志》、《洧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总称“十通”。
4.中国传统文化常识有哪些 欢迎补充
何谓“十才子书”?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
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
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
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其实,古人著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以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名作集名,如杜牧有别墅在樊川,集名即为《樊川文集》。以作者的官衔作集名,有的是用作者曾任官职中最高的官衔作集名,有的则以作者诗文创作较多或成名时的官衔作集名,也有一些是以作者做官时所在的地名作集名的。
如杜甫一生最高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集名《杜工部诗集》。以作者的封、谥作集名,如南北朝时谢灵运袭封康乐公,集名即为《谢康乐集》;北宋司马光封温国公,谥文正,集名《温国文正司马公集》。
以作者的堂名、室名等作集名,古代士大夫除了住室之外,还有专为进行读书、藏书的处所,多以堂、室、斋、居、轩、亭、庵、馆为名,讲究点儿的称楼称阁,便以此给自己的文集取名。如明代汤显祖家有玉茗堂,集名《玉茗堂全集》;清代袁枚居处筑有随园,集名《随园诗话》。
以成书年代作集名,如唐代白居易和元稹的诗文集编于穆宗长庆年间,集名《白氏长庆集》、《元氏长庆集》。以上几种命名方法,有时交互使用,这就造成了同书异名的现象。
中国史学八大家左丘明春秋时鲁国人,著有《左传》,编年体史书创始人。司马迁西 *** ,作《史记》,首创正史纪传体。
班固东 *** ,著《汉书》,开创断代史体例。刘知几唐代人,编著《史通》,我国第一个史学批评家。
杜佑唐代人,著有《通典》,为我国第一个记叙典章制度的通史。司马光北宋人,编成《资治通鉴》,为编年史第一部巨著。
袁枢宋代人,著《通鉴纪事本末》,创立了纪事本末的体裁。顾炎武明清学者,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竹林七贤”是那些人?“竹林七贤”指魏晋期间的七个文人名士。即: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魏氏春秋》说,这七个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竹林七贤”中,值得注意的作家是嵇康、阮籍。
其他五人,只有山涛、向秀、刘伶有作品留至现今,而且数量很少,成就远不及嵇、阮。嵇康、阮籍两入神交契合。
他们在思想领域和文学领域上的业绩,都与对司马氏的政治斗争密切关联。嵇康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散文。
《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他的著名散文之一。阮籍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诗歌。
他有《咏怀诗》82首。嵇、阮在作品中,着意宣扬老庄的虚无思想。
“笔”之十八种提笔撰文叫“命笔”;自己写的文字叫“亲笔”;写作中断叫“辍笔”;别人口授写成的文字叫“代笔”;集体讨论,一个或几个人起草的文字叫“执笔”;练习性的写作叫“练笔”;特别精采的文字叫“妙笔”;体现文章笔法、写作技巧的叫“文笔”;文章中预作提示或暗示,使之前后呼应的叫“伏笔”;寓意含蓄不便直叙的文字叫“曲笔”;写的与题无关的文字叫“闲笔”;特别细致的描绘叫“工笔”;使文章臃,肿的文字叫“赘笔”;作品中写得不好的地方叫“败笔”;写作造谐很高的作家,其人其作叫“大手笔”;无拘无束地写作叫“信笔”;对某些方面有所感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章叫“随笔”;正文结束后的补充性文字叫“余笔”。 诗人的五个别称诗仙唐代诗人李白诗风雄奇豪放,人称“诗仙”。
诗圣明清文人把杜甫称为“诗圣”。叶燮的《原诗》中有诗名“诗圣推杜甫”。
诗豪指诗人中的英豪。《新唐书刘禹锡传》曰:“素善诗,晚节尤精,与白居易酬复颇多。
居易以诗自名者,尝推为诗豪。诗魔指酷爱做诗的人好像着了魔一般;也指做诗的癖好、兴致。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曾说:“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诗囚指苦吟的诗人。
元好问在《放言》诗中写道:“长沙一湘累,郊岛两诗囚”。郊,指孟郊;岛,指贾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