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导线测量
什么是导线测量
导线常用的2种为附和导线和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是从一个已知边附合另一个已知边,闭合导线是从一个已知边闭合到这条已知边。
按教材有比较完整的定义。
这是通俗版解释:用全站仪等测量角度和距离,由已知点通过边角传递来测量未知点的测量手段。
这是网上的:定义1:将一系列测点依相邻次序连成折线形式,并测定各折线边的边长和转折角,再根据起始数据推算各测点平面位置的技术与方法。 所属学科:测绘学(一级学科);工程测量学(二级学科) 定义2:依次测定各导线边边长和各导线角,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各导线点坐标的平面控制测量工作。
什么是支导线测量?
通俗一点讲
支导线 就是只有一条已知边的导线
我们用一条已知边往外做点 不考虑其误差
一般支导线是有要求的 最多可以向外延伸几个点 具体内容参考规范要求或者其他设计要求
一般现场这种方法也就是他们常说的打支点 可以理解为 不考虑误差的加一个控制点
测量方法同导线测量 测角 距离 然后计算
一般施工现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 直接打支点坐标 然后认定是准确的 直接使用
以上 希望能帮到你
有帮助麻烦采纳下 都这样放着不采纳的话 以后这方面问题谁也不答了。。。
什么是导线测量?测量方法?
导线测量是控制测量的方法之一,目前主要适应于GPS测量卫星被告遮挡的高楼建筑区,以及地下测量。根据其精度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等级。测量方法主要是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水平角、垂直角和边长的观测,然后通过平差计算,求得各未知点的坐标。
什么是导线测量法
导线测量:将控制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形成折线,成为导线,这些控制点位导线点,点间的折现便称为导线边,相邻边的夹角称为转折角。于坐标方位角已知的导线边线连接的转折角称为连接角。通过观测导线边的边长和转折角、根据起算数据经计算获得导线点的平面坐标,称为导线测量。
什么是三角测量法、导线测量法、三边测量法?
三角(三边)测量:在地面选一系列控制点,相互连接成若干个三角形,构成各种网(锁)状图形。通过观测三角形的内角或(边长),再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坐标、起始边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经解算三角形和坐标方位角推算可得到三角形各边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进而有直角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待定点的平面坐标。
导线测量: 将控制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形成折线,成为导线,这些控制点位导线点,点间的折现便称为导线边,相邻边的夹角称为转折角。于坐标方位角已知的导线边线连接的转折角称为连接角。通过观测导线边的边长和转折角、根据起算数据经计算获得导线点的平面坐标,称为导线测量。
三角(三边)测量:在地面选一系列控制点,相互连接成若干个三角形,构成各种网(锁)状图形。通过观测三角形的内角或(边长),再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坐标、起始边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经解算三角形和坐标方位角推算可得到三角形各边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进而有直角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待定点的平面坐标。
导线测量: 将控制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形成折线,成为导线,这些控制点位导线点,点间的折现便称为导线边,相邻边的夹角称为转折角。于坐标方位角已知的导线边线连接的转折角称为连接角。通过观测导线边的边长和转折角、根据起算数据经计算获得导线点的平面坐标,称为导线测量。а为在A点观测B点时的垂直角
i为测站点的仪器高,t为棱镜高
HA为A点高程,HB为B点高程。
V为全站仪望远镜和棱镜之间的高差(V=Dtanа)
首先我们假设A,B两点相距不太远,可以将水准面看成水准面,也不考虑大气折光的影响。为了确定高差hAB,可在A点架设全站仪,在B点竖立跟踪杆,观测垂直角а,并直接量取仪器高i和棱镜高t,若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D,则hAB=V+i-t
故 HB=HA+Dtanа+i-t (1)
这就是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公式,但它是以水平面为基准面和视线成直线为前提的。因此,只有当A,B两点间的距离很短时,才比较准确。当A,B两点距离较远时,就必须考虑地球弯曲和大气折光的影响了。这里不叙述如何进行球差和气差的改正,只就三角高程测量新法的一般原理进行阐述。我们从传统的三角高程测量方法中我们可以看出,它具备以下两个特点:
1、 全站仪必须架设在已知高程点上
2、 要测出待测点的高程,必须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
二、三角高程测量的新方法
如果我们能将全站仪象水准仪一样任意置点,而不是将它置在已知高程点上,同时又在不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的情况下,利用三角高程测量原理测出待测点的高程,那么施测的速度将更快。如图一,假设B点的高程已知,A点的高程为未知,这里要通过全站仪测定其它待测点的高程。首先由(1)式可知:
HA=HB-(Dtanа+i-t) (2)
上式除了Dtanа即V的值可以用仪器直接测出外,i,t都是未知的。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即仪器一旦置好,i值也将随之不变,同时选取跟踪杆作为反射棱镜,假定t值也固定不变。从(2)可知:
HA+i-t=HB-Dtanа=W (3)
由(3)可知,基于上面的假设,HA+i-t在任一测站上也是固定不变的.而且可以计算出它的值W。
这一新方法的操作过程如下:
1、 仪器任一置点,但所选点位要求能和已知高程点 通视。
2、 用仪器照准已知高程点,测出V的值,并算出W的值。(此时与仪器高程测定有关的常数如测站点高程,仪器高,棱镜高均为任一值。施测前不必设定。)
3、 将仪器测站点高程重新设定为W,仪器高和棱镜高设为0即可。
4、 照准待测点测出其高程。
下面从理论上分析一下这种方法是否正确。
结合(1),(3)
HB′=W+D′tanа′ (4)
HB′为待测点的高程
W为测站中设定的测站点高程
D′为测站点到待测点的水平距离
а′为测站点到待测点的观测垂直角
从(4)可知,不同待测点的高程随着测站点到其的水平距离或观测垂直角的变化而改变。
将(3)代入(4)可知:
HB′=HA+i-t+D′tanа′ (5)
按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可知
HB′=W+D′tanа′+i′-t′ (6)
将(3)代入(6)可知:
HB′=HA+i-t+D′tanа′+i′-t′ (7)
这里i′,t′为0,所以:
HB′=HA+i-t+D′tanа′ (8)
由(5),(8)可知,两种方法测出的待测点高程在理论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我们采取这种方法进行三角高程测量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将全站仪任一置点,同时不量取仪器高,棱镜高。仍然可以测出待测点的高程。测出的结果从理论上分析比传统的三角高程测量精度更高,因为它减少了误差来源。整个过程不必用钢尺量取仪器高,棱镜高,也就减少了这方面造成的误差。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测量中,棱镜高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只要记录下相对于初值t增大或减小的数值,就可在测量的基础上计算出待测点的实际高程。
导线测量
在地面上选定一系列点连成折线,在点上设置测站,然后采用测边、测角方式来测定这些点的水平位置的方法。导线测量是建立国家大地控制网的一种方法,也是工程测量中建立控制点的常用方法。
设站点连成的折线称为导线,设站点称为导线点。测量每相邻两点间距离和每一导线点上相邻边间的夹角,从一起始点坐标和方位角出发,用测得的距离和角度依次推算各导线点的水平位置。
导线测量方法
1、导线直径测量:使用卡尺、或外径千分尺测量,3次以上测量取平均值,单位是毫米。
2、导线长度测量:使用钢盒尺或皮尺等,较长的线路可以采用脉冲线路测量仪(误差较小),定位较高的GPS设备(误差较大)
3、导线的直流电阻测量:用QJ45电桥测量,一般需要三根独立的导线,分别测出:AB之和、AC之和、BC之和,再连立三元一次方程组,解出导线ABC的电阻值。
4、导线之间的绝缘电阻的测量:用500伏以上的兆欧表摇测。
5、导线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的测量:用500伏以上的兆欧表摇测。
6、交流特性测量:根据需要测量相关的项目
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分别指什么?
三角测量在地面上布设一系列连续三角形,采用测角方式测定各三角形顶点水平位置的方法。是建立国家大地网和工程测量控制网的基本方法。1617年由荷兰W.斯涅耳首创。 三角测量有两种扩展形式:①向各方向扩展,构成网状,称为三角网,它点位分布均匀,点间互相制约,对低等测量控制作用较强,但推进较慢。②向某一定方向扩展,构成锁状,称为三角锁,它构成控制骨架,中间以次等三角测量填充,推进迅速,比三角网经济,但控制强度不如三角网。 三角测量作业分选定点位、造标埋石、水平角观测、成果计算等。点位一般应选在展望良好、易于扩展的有利位置,使构成三角形的相邻点间互相通视。在选定的点位上建造觇标,供观测照准和升高仪器,同时埋设标石作为三角点的永久性标志。标石中心点是三角点的实际点位。水平角观测是三角测量的关键性工作,观测选在通视良好、目标清晰稳定的有利时间进行。 三角测量除测水平角外,还要选择一些三角形的边作为起始边,测量其长度和方位角。起始边的长度过去用基线尺丈量,20世纪50年代后用电磁波测距仪直接测量。起始边的方位角用天文测量方法测定。从一起始点和起始边出发,利用观测的角度值,逐一推算各边的长度和方位角,再进一步推算各三角形顶点在大地坐标系中的水平位置。 导线测量在地面上选择一条适宜的路线,在其中的一些点上设置测站,采取测边和测角方式来测定这些点的水平位置的方法。它是几何大地测量学中建立国家大地控制网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为地形测图、城市测量和各种工程测量建立控制点的常用方法。 为导线测量选择的测量路线称为导线。它应当尽可能直伸,但由于地形限制,导线一般成一条折线。导线上设置测站的点称为导线点。测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并在每一点上观测相邻两边之间的夹角,从一起始点坐标和方位角出发,利用测量的距离和角度,便可依次推算各导线点的水平位置。 为建立国家大地网以及某些城市测量和工程测量所实施的导线测量,称为精密导线测量。其等级和精度要求与三角测量相同。这些等级以下的导线测量,分为经纬仪导线测量、视距导线测量和视差导线测量,其精度、使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各不相同。 传统的精密导线测量 用基线尺在地面上直接丈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由于距离测量的精度高,导线中不存在尺度误差积累;而方位误差积累则比三角测量严重。因此,导线上每隔一定距离要测定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由于导线以单线扩展,无其他几何校核,故必须闭合成环,或布设在高级控制点之间。当测区较大时,则构成导线网。 在一般地区,由于地面不平,难于用基线尺直接丈量距离,故传统的精密导线测量不及三角测量优越。但在平坦的森林地区,为了实施三角测量,必须建造过高的测量觇标,又为了清除通视障碍,还要砍伐树木,这样将使作业进展迟缓,用费较大。若改用导线测量,沿道路、林区分界地带或河流推进,利用平坦地势丈量距离,则可降低觇标高度,减少辅助工作,达到较好的经济效果。英国曾在非洲赤道附近平坦的森林地区,广泛采用传统的精密导线测量以代替三角测量。除了这些特殊地区之外,传统的精密导线测量则很少应用。 电磁波导线测量 自电磁波测距仪于20世纪50年代出现后,导线测量受到了重视。用电磁波测距仪测定距离,所受地形限制较小,作业迅速,精度随着仪器的不断改进而越来越高。因此,电磁波导线测量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有逐渐取代三角测量之势。60年代初,中国利用电磁波测距仪在自然条件极其困难的青藏高原实施了精密导线测量,构成了包括10个闭合环的导线网。 美国从60年代初开始,用高精度电磁波测距仪实施了横贯大陆的高精度导线测量,现在已经完成,全长达22000公里。导线上每条边的方位角都直接观测,因而不存在尺度误差和方位误差的积累。高精度导线测量的质量优于一等三角测量,称为零等控制测量。美国正以这种高精度导线为骨干,重新处理原有的三角测量,提高其精度。 1979年由于三波长电磁波测距仪的出现,测距精度接近千万分之一,电磁波导线测量可以用来建立更高级的大地测量控制。 目前有些电磁波测距仪已同测角仪器合为一体,并带有计算装置,成为多功能的测量仪器,称为全站式电子速测仪。利用这种仪器布设导线,经济效益极高。 经纬仪导线测量 用于建立四等以下的测量控制。传统的经纬仪导线测量是用因瓦尺或钢卷尺直接丈量距离,用经纬仪观测角度。这种导线是各种比例尺,特别是大比例尺测图所必须的。在勘测铁路、公路和运河时,必须沿其轴线布设主干经纬仪导线。城市测量中,由于建筑群形成荫蔽地区,必须沿街道布设短边经纬仪导线。随着电磁波测距技术的发展,目前大都用电磁波测距仪布设经纬仪导线,传统的经纬仪导线的应用越来越少。 视差导线测量和视距导线测量 完全采用光学方法,用视差法和视距法测量导线边长,不必用因瓦尺或钢卷尺丈量,因而比传统的经纬仪导线测量方便,且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但精度较低。 导线测量和三角测量相比较,其优点是布设灵活,要求通视的方向少,边长直接测定,粗度均匀。缺点是控制面积小,缺乏有效可靠的检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