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及中学生尊老措施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2月23日,全国老龄委员会公布了本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根据报告,在不久的将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个银发渐增的世界。再过10年、20年、50年,到本世纪末,我们的人口构成将会是什么样?
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
全国老龄委公布的上述
《报告》称,本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快速老龄化阶段、加速老龄化阶段、重度老龄化阶段。
“从2001年到2020年是我国快速老龄化阶段。这20年里,平均每年我国将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本公告诉记者。
他介绍道,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
“预测报告还指出,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亿-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李本公说。
老龄化,中国只用了27年
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
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后,人民安居乐业,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准得以提高,这是我国老龄化迅速到来的一个条件。同时,新中国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也从某种意义上加速了老龄化的到来。据了解,老龄化的到来,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其中,法国130年,瑞典85年,澳大利亚和美国79年左右。而中国只用27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并且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都保持着很高的递增速度,属于老龄化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老龄委的《报告》指出,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上海(1979年)和最迟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宁夏(2012年)比较,时间跨度长达33年。这说明,中国的老龄化进程从地区上比较,发展是不平衡的。同时,还存在区别于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的普遍规律,而出现显著的城乡倒置。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
最值得关注的是“未富先老”。李本公介绍说:“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国则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5000到10000美元以上,而中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刚刚超过1000美元,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
伴随老龄化的新课题
老龄化匆匆到来,给正在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带来了一系列新课题,这是我们难以回避的。专家们条分缕析——
首先,养老保障的负担正日益沉重。200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也呈现连年猛增的趋势。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
其次,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2004年,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达862亿元,占基金收入的75.5%,比上年增长31.6%,增长速度比基金收入快3.5个百分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之所以高速增长,人口迅速老龄化是重要原因之一。
再次,“为老”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调查显示,上海空巢老人家庭占全部家庭的30%;2002年迄今,哈尔滨市老龄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3%左右。目前,由于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为老”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难以满足庞大老年人群,特别是迅速增长的“空巢”、高龄和带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以养老机构和床位数为例,目前,中国共有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3.8万个,养老床位120.5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仅有8.6张,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50-70张的水平相差甚远。其他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许多“为老”服务也都存在发展缓慢的问题,不能满足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需求。
此外,老龄化给我国农村带来的挑战更加严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还处在试点阶段,农民的养老、医疗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老龄化,我们如何面对
面对一个不可逆转的银发浪潮,我们如何应对?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中国老年学会名誉会长邬沧萍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和紧迫性体现在我国的老龄化指标与国情相结合上,必须清晰地看到特殊国情决定的我国人口老龄化引发的非常严峻和紧迫的难题。比如,失业、剩余劳力与农村家庭养老的压力并存,寿命延长与‘寿而不康’造成的医疗卫生和护理的压力;新中国出生的两代准老年人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能力的问题等等。”
老龄委的《报告》建议,在2030年人口老龄化最严峻时期到来以前,在全国城乡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乡老年人养老、医疗问题的妥善解决。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郑功成认为:“在‘未富先老’和家庭保障功能持续弱化的背景下,人口加速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意味着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正在由家庭问题转变成为社会问题。能否化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压力,直接取决于相关的老年保障制度安排与政策措施。从国际上看,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并共同分担老年保障的责任,已经成为老年保障制度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我国应构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化的混合型老年保障体系,即在政府的引导下,将经济保障与服务保障结合起来,通过多元化、多层次化的制度安排,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年保障经济压力与社会服务压力化解在一个责任共担的安全网络之中。”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研究员陆杰华直言:“目前,老龄事业不仅滞后于经济发展,而且滞后于其他社会事业;老龄事业发展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老龄事业发展缺少人才和技术支撑体系。他认为,制定出全局性、战略性、导向性和前瞻性的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十一五’老龄事业规划的编制工作不仅为确保构建新时期不同利益群体协调机制提供必要的制度保证,同时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链接
■“老龄化”,国际通用的最简单的两条评判标准是:60岁以上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超过了10%,或65岁以上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超过了7%。
■目前,中国已有21个省(区、市)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18.48%)、天津(13.75%)、江苏(13.75%)、北京(13.66%)、浙江(13.18%)、重庆(12.84%)、辽宁(12.59%)、山东(12.31%)、四川(11.59%)、湖南(11.51%)和安徽(11.18%)等11个省市。
■2030到2050年,中国人口总抚养比和老年人口抚养比将分别保持在60-70%和40-50%,是人口老龄化形势最严峻的时期。一方面,这一阶段,老年人口数量和老龄化水平都将迅速增长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并迎来老年人口规模的高峰。另一方面,2030年以后,人口总抚养比将随着老年抚养比的迅速提高而大幅度攀升,并最终超过50%,有利于发展经济的低抚养比的“人口黄金时期”将于2033年结束。
■中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总人口过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由于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总人口增长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目前人口总规模仍然高达13亿,预计到2030年达到最大人口规模14.65亿。与此同时,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这是一个新的重要国情。人口老龄化压力已经开始显现,并将随着老龄化的发展而不断加重。整个21世纪,这两方面压力将始终交织在一起,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
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
全国老龄委公布的上述
《报告》称,本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快速老龄化阶段、加速老龄化阶段、重度老龄化阶段。
“从2001年到2020年是我国快速老龄化阶段。这20年里,平均每年我国将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本公告诉记者。
他介绍道,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
“预测报告还指出,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亿-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李本公说。
老龄化,中国只用了27年
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
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后,人民安居乐业,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准得以提高,这是我国老龄化迅速到来的一个条件。同时,新中国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也从某种意义上加速了老龄化的到来。据了解,老龄化的到来,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其中,法国130年,瑞典85年,澳大利亚和美国79年左右。而中国只用27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并且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都保持着很高的递增速度,属于老龄化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老龄委的《报告》指出,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上海(1979年)和最迟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宁夏(2012年)比较,时间跨度长达33年。这说明,中国的老龄化进程从地区上比较,发展是不平衡的。同时,还存在区别于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的普遍规律,而出现显著的城乡倒置。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
最值得关注的是“未富先老”。李本公介绍说:“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国则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5000到10000美元以上,而中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刚刚超过1000美元,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
伴随老龄化的新课题
老龄化匆匆到来,给正在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带来了一系列新课题,这是我们难以回避的。专家们条分缕析——
首先,养老保障的负担正日益沉重。200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也呈现连年猛增的趋势。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
其次,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2004年,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达862亿元,占基金收入的75.5%,比上年增长31.6%,增长速度比基金收入快3.5个百分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之所以高速增长,人口迅速老龄化是重要原因之一。
再次,“为老”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调查显示,上海空巢老人家庭占全部家庭的30%;2002年迄今,哈尔滨市老龄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3%左右。目前,由于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为老”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难以满足庞大老年人群,特别是迅速增长的“空巢”、高龄和带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以养老机构和床位数为例,目前,中国共有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3.8万个,养老床位120.5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仅有8.6张,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50-70张的水平相差甚远。其他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许多“为老”服务也都存在发展缓慢的问题,不能满足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需求。
此外,老龄化给我国农村带来的挑战更加严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还处在试点阶段,农民的养老、医疗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老龄化,我们如何面对
面对一个不可逆转的银发浪潮,我们如何应对?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中国老年学会名誉会长邬沧萍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和紧迫性体现在我国的老龄化指标与国情相结合上,必须清晰地看到特殊国情决定的我国人口老龄化引发的非常严峻和紧迫的难题。比如,失业、剩余劳力与农村家庭养老的压力并存,寿命延长与‘寿而不康’造成的医疗卫生和护理的压力;新中国出生的两代准老年人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能力的问题等等。”
老龄委的《报告》建议,在2030年人口老龄化最严峻时期到来以前,在全国城乡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乡老年人养老、医疗问题的妥善解决。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郑功成认为:“在‘未富先老’和家庭保障功能持续弱化的背景下,人口加速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意味着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正在由家庭问题转变成为社会问题。能否化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压力,直接取决于相关的老年保障制度安排与政策措施。从国际上看,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并共同分担老年保障的责任,已经成为老年保障制度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我国应构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化的混合型老年保障体系,即在政府的引导下,将经济保障与服务保障结合起来,通过多元化、多层次化的制度安排,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年保障经济压力与社会服务压力化解在一个责任共担的安全网络之中。”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研究员陆杰华直言:“目前,老龄事业不仅滞后于经济发展,而且滞后于其他社会事业;老龄事业发展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老龄事业发展缺少人才和技术支撑体系。他认为,制定出全局性、战略性、导向性和前瞻性的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十一五’老龄事业规划的编制工作不仅为确保构建新时期不同利益群体协调机制提供必要的制度保证,同时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链接
■“老龄化”,国际通用的最简单的两条评判标准是:60岁以上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超过了10%,或65岁以上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超过了7%。
■目前,中国已有21个省(区、市)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18.48%)、天津(13.75%)、江苏(13.75%)、北京(13.66%)、浙江(13.18%)、重庆(12.84%)、辽宁(12.59%)、山东(12.31%)、四川(11.59%)、湖南(11.51%)和安徽(11.18%)等11个省市。
■2030到2050年,中国人口总抚养比和老年人口抚养比将分别保持在60-70%和40-50%,是人口老龄化形势最严峻的时期。一方面,这一阶段,老年人口数量和老龄化水平都将迅速增长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并迎来老年人口规模的高峰。另一方面,2030年以后,人口总抚养比将随着老年抚养比的迅速提高而大幅度攀升,并最终超过50%,有利于发展经济的低抚养比的“人口黄金时期”将于2033年结束。
■中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总人口过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由于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总人口增长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目前人口总规模仍然高达13亿,预计到2030年达到最大人口规模14.65亿。与此同时,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这是一个新的重要国情。人口老龄化压力已经开始显现,并将随着老龄化的发展而不断加重。整个21世纪,这两方面压力将始终交织在一起,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
泰硕安诚
2024-09-05 广告
2024-09-05 广告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1 基本简介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泰硕安诚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