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含义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风险管理的含义
风险管理起源于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于1929—1933年卷入了20世纪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促使管理者注意采取措施来消除、控制、处置风险,以减少风险给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影响。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保险部首先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概念。风险管理在20世纪30年代兴起以后,在50年代得到推广并受到了普遍重视,美国企业界在这一时期发生的两件大事对风险管理的蓬勃发展更是起到了促进作用:其一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自动变速装置厂引发火灾,造成了巨额经济损失;其二为美国钢铁行业因团体人身保险福利问题诱发长达半年的工人罢工,给国民经济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这两件事发生以后,风险管理在企业界迅速推广。此后,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专门化,风险管理也成为了企业管理科学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1983年,在美国风险和保险管理协会年会上,世界各国专家共同讨论通过了“101条风险管理准则”,对风险管理的一般准则、技术和方法、管理等达成共识,用于指导各国风险管理的实践,标志着风险管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1986年,风险管理国际研讨会在新加坡召开,这次会议表明,风险管理由大西洋向太平洋区域发展,成为由北美到欧洲再到亚太地区的全球性风险管理运动。
关于风险管理,有许多不同的定义,风险管理可以定义为有关纯粹风险的管理决策,其中包括一些不可保的风险。处理投机性风险一般不属于风险管理的范围,由企业中的其他管理部门负责。从本质上讲,风险管理是应用一般的管理原理去管理一个组织的资源和活动,并以合理的成本尽可能减少意外事故损失和它对组织及其环境的不利影响。
2.风险管理的目标与范围
风险管理的目标由两部分组成:损前目标和损后目标。前者是避免和减少风险事故形成的机会,包括节约经营成本、减少忧虑心理;后者是努力使损失的标的恢复到损失前的状态,包括维持企业的继续生存、生产服务的持续、收入的稳定、生产的持续增长和社会责任。二者有效结合,构成完整而系统的风险管理目标。
(1)损前目标。
1)经济目标。企业应以最经济的方法预防潜在的损失。这要求对安全计划、保险以及防损技术的费用进行财务分析,从而使风险事故对企业可能造成的损失成本最小,达到安全保障的目标。
2)减轻企业和个人对潜在损失的忧虑和烦恼。用美国罗伯特·麦尔教授的话来说就是“在宁静的夜晚睡个好觉”。风险因素的存在对于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各种心理的和精神的压力,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损失发生前的管理目标,便可减轻和消除这种压力,从而有利于社会和家庭的稳定。
3)遵守和履行外界赋予企业的责任。例如,政府法规可以要求企业安装安全设备以免发生工伤。同样,一个企业的债权人可以要求贷款的抵押品必须被保险。
(2)损后目标。
1)维持企业的生存。在损失发生后,企业至少要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内才能部分恢复生产或经营。这是损失发生后的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最低目标。只有在损失发生后能够继续维持受灾企业的生存,才能使企业有机会减少损失所造成的影响,尽早恢复损失发生之前的生产状态。
2)保持企业经营的连续性。这对公用事业尤为重要,这些单位有义务提供不间断地服务。
3)收入稳定。保持企业经营的连续性便能实现收入稳定的目标,从而使企业保持生产持续增长。
4)履行社会责任。即尽可能减轻企业受损对其他人和整个社会的不利影响,因为企业遭受一次严重的损失灾难转而会影响到雇员、顾客、供货人、债权人、税务部门以至整个社会的利益。企业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其本身的损失可能还涉及企业员工的家属、企业的债权人和企业所在社区的直接利益,从而使企业面临严重的社会压力。因此,企业在制定自身的风险管理目标时不仅要考虑到企业本身的需要,还要考虑到企业所负担的社会责任。
3.风险管理的程序
(1)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目标是风险管理程序的第一步,其构成了风险管理决策行为的重要基础和首要前提。风险管理计划应该是具体可行的,并融入企业的战略管理、经营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的总目标是通过风险成本最小化,实现企业价值化。对不同企业而言,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可能不同,但都强调风险管理目标和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战略发展目标相协调。风险管理计划的主要内容除了风险管理的目标外还有以下内容:确定风险管理人员的职责;确定风险管理部门的内部组织结构;与其他部门的合作;风险管理计划的控制;编制风险管理方针书。
(2)风险识别。风险识别即是对尚未发生的、潜在的和客观的各种风险系统地、连续地进行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风险事故的原因。风险经理一般要设法识别企业所面临的所有纯粹损失风险,主要是下列五种类型的潜在损失:① 财产的物质性损失以及额外费用支出;② 因财产损失而引起的收入损失和其他营业中断损失以及额外费用支出;③ 因损害他人利益引起的诉讼导致企业遭受的损失;④ 因欺诈、犯罪和雇员的不忠诚行为对企业造成的损失;⑤ 因企业高级主管人员的死亡和丧失工作能力对企业造成的损失。风险经理可以使用保险公司及保险出版机构提供的潜在损失核查清单来识别本企业所面临的各种纯粹风险。此外,还可以使用现场调查法、审核表调查法、组织结构图示法、流程图法、危险因素和可行性研究、事故树法以及风险指数等方法识别风险。
(3)风险衡量。经过全面系统地识别风险之后,就进入了风险衡量阶段。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经常统称为风险分析。风险衡量是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的详细资料加以分析,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程度。
损失频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损失可能发生的次数,取决于风险单位数目、损失形态和风险事故;损失程度是指每次损失可能的规模,即损失金额的大小。风险衡量不仅使风险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且使风险分析定量化,损失分布的建立、损失频率和损失期望值的预测值为风险管理者进行风险决策、选择管理技术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它要求从风险发生频率、发生后所致损失的程度和自身的经济情况入手,分析自己的风险承受力,为正确选择风险的处理方法提供根据。
(4)选择对付风险的方法。根据风险评价结果,为实现风险管理目标,选择风险管理技术与实施是风险管理中的核心环节。风险管理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损失控制、损失融资和内部风险抑制。损失控制和内部风险抑制的目的是降低损失频率和减少损失程度,重点在于改变引起风险事故和扩大损失的各种条件。损失融资是损失发生时为支付损失额所采取的各种融资决策。
1)损失控制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风险管理方法,主要是通过降低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来减少期望损失成本的行为。通常把主要影响损失频率的行为称为损失预防,而把主要影响损失程度的行为称为损失抑制。一般来说,损失预防是损失发生之前防患于未然,如对飞机进行定期检查,防止飞机机械故障的发生;损失抑制则是在损失发生过程中或损失发生之后所采取的减少损失措施或挽救措施,如安装热感或烟感的喷淋系统,从而减少火灾事故的损失程度。
损失控制的一种极端情况就是避免风险,当损失发生频率很高或损失程度很严重时,可以主动放弃原来承担的风险或者拒绝承担某种风险。如担心锅炉爆炸,就放弃利用锅炉烧水,改用电热炉等。但是避免风险的方法虽然可以将风险损害的概率控制为零,但同时也丧失了风险可能带来的收益。
2)损失融资,主要是指通过预先的资金安排来及时有效地补偿损失的办法。损失融资的方法有:风险自留,保险,对冲和其他合约化风险转移。
风险自留是经济单位或个人自己承担全部风险成本的一种风险管理方法,即对风险的自我承担。自留有主动自留和被动自留之分。采取自留方法,应考虑经济上的合算性和可行性。一般来说,在风险所致损失频率和程度低、损失短期内可预测以及损失不足以影响自己的财务稳定时,宜采用自留方法。但有时会因风险单位数量的限制而无法实现其处理风险的功效,一旦发生损失,可能导致财务上的困难而失去其作用。
另一种主要的损失融资手段是购买保险。保险是一种风险转移机制,经济主体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以确定的保险费支出获得了保险人对不确定的风险损害进行补偿的。保险人通过集中大量同质风险单位,收取保险费并建立保险基金,将少数被保险人的风险损失在众多的投保人中进行分摊,从而实现风险分散、损害分摊的职能。
套期保值交易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损失融资方法,诸如远期合约、期货合约、期权合约以及互换合约等金融衍生品已经广泛用于各种类型的风险管理中,特别是价格风险的管理。可以利用这些合约来对某些风险进行对冲,也就是对冲由于利率、价格、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在生产过程中要使用石油的公司会因为石油价格的意外上涨而遭受损失,而生产石油的公司会因为石油价格的意外下跌而遭受损失,这预示着两类公司可以使用远期合约来进行套期保值。在远期合约中,生产石油的公司必须在未来某个约定的交货日以一个事先的价格向使用石油的公司提供约定数量的石油,而不管当时市场上石油的实际价格是高还是低。由于在签订合约时,远期价格就已经商定了,所以使用石油的公司和生产石油的公司都可以通过远期合约来降低价格风险。
经济主体还可以通过签订合约的方式来转移财产或经营活动的风险。例如,出租人可通过财产租赁合同将财产风险转移给承租人;建筑商可以通过分包合同将风险较大的工程项目转移给专业施工队;医院可以通过签订免责协议将手术风险转移给患者及其家属等。与避免风险不同的是,在通过签订合约转移风险的情况下,风险本身依然存在,只不过是通过合约将损失的财务或法律责任转移给其他经济主体。
3)内部风险抑制。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内部风险抑制方式有分散化和增加信息投资。分散化是指经济组织通过将经营活动分散的形式来从组织内部降低风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另一种重要的内部风险抑制方法是增加信息方面的投资,目的是提高损失期望估计的准确程度。增加信息投资所带来的对企业未来现金流更精确的估计和预测,可以减少实际现金流相对于期望现金流的波动。例如,增加信息投资来提高对纯粹风险损害发生频率和损害程度估计的准确性,为降低产品价格风险而对不同产品潜在需求情况进行市场调研,对未来商品价格或利率进行预测等。
(4)贯彻和实施风险管理决策。风险管理决策是指根据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在全面系统地分析风险的基础上,科学地选择风险管理方法及其组合,从而制定出风险管理的总体方案和管理重点。风险管理决策是风险管理程序的核心。
(5)风险管理效果评价。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分析、比较已实施的风险管理方法的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契合程度,以此来评判管理方案的科学性、适应性和收益性。由于风险性质的可变性,人们对风险认识的阶段性以及风险管理技术处于不断完善之中,因此,需要对风险的识别、估测、评价及管理方法进行定期检查、修正,以保证风险管理方法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所以,我们把风险管理视为一个周而复始的管理过程。风险管理效益的大小取决于是否能以最小风险成本取得安全保障,同时还要考虑与整体管理目标是否一致以及具体实施的可能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4.风险管理的成本与方法
弗里德里奇·涅茨克说过:“一个勇敢而愉快的心灵,不时地需要一点冒险,否则这个世界是不堪忍受的。”当然,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风险管理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和成本。
无论风险的形式如何,其成本包括五个主要组成部分:期望损失、损失控制成本、损失融资成本、内部风险控制成本和以上方法实施后残余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成本。(见图1-1)
(1)期望损失成本。期望损失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是对损毁资产进行修理或重置的成本、对遭受伤害的雇员提出的赔偿诉讼进行支付的成本,以及对其他法律责任诉讼进行辩护和赔偿的成本。间接成本是由于直接损失导致的净利润减少和由于放弃了投资机会造成的利润损失等,具体包括营业收入损失、额外费用增加的成本和责任赔偿费用等。
(2)损失控制成本。损失控制成本是指为了降低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而采取的一定手段来提高损失预防能力的成本。例如,购置用于预防和减震的设备及其维护费等。
(3)损失融资成本。损失融资成本包括自留自保成本,保险费中的附加保费,以及在拟定、协商、实施对冲合约和其他合约化风险转移过程中的交易成本。
(4)内部抑制成本。内部抑制成本是与实现分散化经营相关的交易成本以及与管理这些分散行为相关的成本;也包括对数据及其他类型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以进行更精确的损失预测而产生的成本,如风险管理顾问的咨询费。
(5)残余不确定性成本。通过以上措施通常并不能完全消除损失的不确定性。公司在选择并实施了以上措施后遗留下来的那部分不确定性成本称为残余不确定性成本。
5.风险与保险的关系
风险与保险关系密切,保险是研究风险中的可保风险,两者研究的对象都是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风险是保险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无风险则无保险。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时时处处威胁着人的生命和物质财产的安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风险的发生直接影响社会生产过程的继续进行和家庭正常的生活,因而产生了人们对损失进行补偿的需要。保险是一种被社会普遍接受的经济补偿方式,因此,风险是保险产生和存在的前提,风险的存在是保险关系确立的基础。
(2)风险的发展是保险发展的客观依据。社会进步、生产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在给人类社会克服原有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风险。新风险对保险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保险业不断设计新的险种、开发新业务。从保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看,作为高风险系统的核电站、石油化学工业、航空航天事业、交通运输业的风险,都可以纳入保险的责任范围。
(3)保险是风险处理传统且有效的措施。人们面临的各种风险损失,一部分可以通过控制的方法消除或减少,但不可能全部消除。面对各种风险造成的损失,单靠自身力量解决,就需要提留与自身财产价值等量的后备基金。这样既造成资金浪费,又难以解决巨额损失的补偿问题,从而,转移就成为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保险作为转移方法之一,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传统的处理风险手段。通过保险,把不能自行承担的集中风险转嫁给保险人,以小额的固定支出换取对巨额风险的经济保障,使保险成为处理风险的有效措施。
(4)保险经营效益受风险管理技术的制约。保险经营效益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风险管理技术作为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保险经营效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对风险的识别是否全面,对风险损失的频率和造成损失的程度估计是否准确,哪些风险可以接受承保,哪些风险不可以承保,保险的范围应有多大,程度如何,保险成本与效益的比较等,都制约着保险的经营效益。
风险管理起源于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于1929—1933年卷入了20世纪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促使管理者注意采取措施来消除、控制、处置风险,以减少风险给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影响。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保险部首先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概念。风险管理在20世纪30年代兴起以后,在50年代得到推广并受到了普遍重视,美国企业界在这一时期发生的两件大事对风险管理的蓬勃发展更是起到了促进作用:其一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自动变速装置厂引发火灾,造成了巨额经济损失;其二为美国钢铁行业因团体人身保险福利问题诱发长达半年的工人罢工,给国民经济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这两件事发生以后,风险管理在企业界迅速推广。此后,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专门化,风险管理也成为了企业管理科学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1983年,在美国风险和保险管理协会年会上,世界各国专家共同讨论通过了“101条风险管理准则”,对风险管理的一般准则、技术和方法、管理等达成共识,用于指导各国风险管理的实践,标志着风险管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1986年,风险管理国际研讨会在新加坡召开,这次会议表明,风险管理由大西洋向太平洋区域发展,成为由北美到欧洲再到亚太地区的全球性风险管理运动。
关于风险管理,有许多不同的定义,风险管理可以定义为有关纯粹风险的管理决策,其中包括一些不可保的风险。处理投机性风险一般不属于风险管理的范围,由企业中的其他管理部门负责。从本质上讲,风险管理是应用一般的管理原理去管理一个组织的资源和活动,并以合理的成本尽可能减少意外事故损失和它对组织及其环境的不利影响。
2.风险管理的目标与范围
风险管理的目标由两部分组成:损前目标和损后目标。前者是避免和减少风险事故形成的机会,包括节约经营成本、减少忧虑心理;后者是努力使损失的标的恢复到损失前的状态,包括维持企业的继续生存、生产服务的持续、收入的稳定、生产的持续增长和社会责任。二者有效结合,构成完整而系统的风险管理目标。
(1)损前目标。
1)经济目标。企业应以最经济的方法预防潜在的损失。这要求对安全计划、保险以及防损技术的费用进行财务分析,从而使风险事故对企业可能造成的损失成本最小,达到安全保障的目标。
2)减轻企业和个人对潜在损失的忧虑和烦恼。用美国罗伯特·麦尔教授的话来说就是“在宁静的夜晚睡个好觉”。风险因素的存在对于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各种心理的和精神的压力,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损失发生前的管理目标,便可减轻和消除这种压力,从而有利于社会和家庭的稳定。
3)遵守和履行外界赋予企业的责任。例如,政府法规可以要求企业安装安全设备以免发生工伤。同样,一个企业的债权人可以要求贷款的抵押品必须被保险。
(2)损后目标。
1)维持企业的生存。在损失发生后,企业至少要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内才能部分恢复生产或经营。这是损失发生后的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最低目标。只有在损失发生后能够继续维持受灾企业的生存,才能使企业有机会减少损失所造成的影响,尽早恢复损失发生之前的生产状态。
2)保持企业经营的连续性。这对公用事业尤为重要,这些单位有义务提供不间断地服务。
3)收入稳定。保持企业经营的连续性便能实现收入稳定的目标,从而使企业保持生产持续增长。
4)履行社会责任。即尽可能减轻企业受损对其他人和整个社会的不利影响,因为企业遭受一次严重的损失灾难转而会影响到雇员、顾客、供货人、债权人、税务部门以至整个社会的利益。企业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其本身的损失可能还涉及企业员工的家属、企业的债权人和企业所在社区的直接利益,从而使企业面临严重的社会压力。因此,企业在制定自身的风险管理目标时不仅要考虑到企业本身的需要,还要考虑到企业所负担的社会责任。
3.风险管理的程序
(1)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目标是风险管理程序的第一步,其构成了风险管理决策行为的重要基础和首要前提。风险管理计划应该是具体可行的,并融入企业的战略管理、经营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的总目标是通过风险成本最小化,实现企业价值化。对不同企业而言,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可能不同,但都强调风险管理目标和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战略发展目标相协调。风险管理计划的主要内容除了风险管理的目标外还有以下内容:确定风险管理人员的职责;确定风险管理部门的内部组织结构;与其他部门的合作;风险管理计划的控制;编制风险管理方针书。
(2)风险识别。风险识别即是对尚未发生的、潜在的和客观的各种风险系统地、连续地进行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风险事故的原因。风险经理一般要设法识别企业所面临的所有纯粹损失风险,主要是下列五种类型的潜在损失:① 财产的物质性损失以及额外费用支出;② 因财产损失而引起的收入损失和其他营业中断损失以及额外费用支出;③ 因损害他人利益引起的诉讼导致企业遭受的损失;④ 因欺诈、犯罪和雇员的不忠诚行为对企业造成的损失;⑤ 因企业高级主管人员的死亡和丧失工作能力对企业造成的损失。风险经理可以使用保险公司及保险出版机构提供的潜在损失核查清单来识别本企业所面临的各种纯粹风险。此外,还可以使用现场调查法、审核表调查法、组织结构图示法、流程图法、危险因素和可行性研究、事故树法以及风险指数等方法识别风险。
(3)风险衡量。经过全面系统地识别风险之后,就进入了风险衡量阶段。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经常统称为风险分析。风险衡量是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的详细资料加以分析,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程度。
损失频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损失可能发生的次数,取决于风险单位数目、损失形态和风险事故;损失程度是指每次损失可能的规模,即损失金额的大小。风险衡量不仅使风险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且使风险分析定量化,损失分布的建立、损失频率和损失期望值的预测值为风险管理者进行风险决策、选择管理技术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它要求从风险发生频率、发生后所致损失的程度和自身的经济情况入手,分析自己的风险承受力,为正确选择风险的处理方法提供根据。
(4)选择对付风险的方法。根据风险评价结果,为实现风险管理目标,选择风险管理技术与实施是风险管理中的核心环节。风险管理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损失控制、损失融资和内部风险抑制。损失控制和内部风险抑制的目的是降低损失频率和减少损失程度,重点在于改变引起风险事故和扩大损失的各种条件。损失融资是损失发生时为支付损失额所采取的各种融资决策。
1)损失控制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风险管理方法,主要是通过降低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来减少期望损失成本的行为。通常把主要影响损失频率的行为称为损失预防,而把主要影响损失程度的行为称为损失抑制。一般来说,损失预防是损失发生之前防患于未然,如对飞机进行定期检查,防止飞机机械故障的发生;损失抑制则是在损失发生过程中或损失发生之后所采取的减少损失措施或挽救措施,如安装热感或烟感的喷淋系统,从而减少火灾事故的损失程度。
损失控制的一种极端情况就是避免风险,当损失发生频率很高或损失程度很严重时,可以主动放弃原来承担的风险或者拒绝承担某种风险。如担心锅炉爆炸,就放弃利用锅炉烧水,改用电热炉等。但是避免风险的方法虽然可以将风险损害的概率控制为零,但同时也丧失了风险可能带来的收益。
2)损失融资,主要是指通过预先的资金安排来及时有效地补偿损失的办法。损失融资的方法有:风险自留,保险,对冲和其他合约化风险转移。
风险自留是经济单位或个人自己承担全部风险成本的一种风险管理方法,即对风险的自我承担。自留有主动自留和被动自留之分。采取自留方法,应考虑经济上的合算性和可行性。一般来说,在风险所致损失频率和程度低、损失短期内可预测以及损失不足以影响自己的财务稳定时,宜采用自留方法。但有时会因风险单位数量的限制而无法实现其处理风险的功效,一旦发生损失,可能导致财务上的困难而失去其作用。
另一种主要的损失融资手段是购买保险。保险是一种风险转移机制,经济主体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以确定的保险费支出获得了保险人对不确定的风险损害进行补偿的。保险人通过集中大量同质风险单位,收取保险费并建立保险基金,将少数被保险人的风险损失在众多的投保人中进行分摊,从而实现风险分散、损害分摊的职能。
套期保值交易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损失融资方法,诸如远期合约、期货合约、期权合约以及互换合约等金融衍生品已经广泛用于各种类型的风险管理中,特别是价格风险的管理。可以利用这些合约来对某些风险进行对冲,也就是对冲由于利率、价格、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在生产过程中要使用石油的公司会因为石油价格的意外上涨而遭受损失,而生产石油的公司会因为石油价格的意外下跌而遭受损失,这预示着两类公司可以使用远期合约来进行套期保值。在远期合约中,生产石油的公司必须在未来某个约定的交货日以一个事先的价格向使用石油的公司提供约定数量的石油,而不管当时市场上石油的实际价格是高还是低。由于在签订合约时,远期价格就已经商定了,所以使用石油的公司和生产石油的公司都可以通过远期合约来降低价格风险。
经济主体还可以通过签订合约的方式来转移财产或经营活动的风险。例如,出租人可通过财产租赁合同将财产风险转移给承租人;建筑商可以通过分包合同将风险较大的工程项目转移给专业施工队;医院可以通过签订免责协议将手术风险转移给患者及其家属等。与避免风险不同的是,在通过签订合约转移风险的情况下,风险本身依然存在,只不过是通过合约将损失的财务或法律责任转移给其他经济主体。
3)内部风险抑制。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内部风险抑制方式有分散化和增加信息投资。分散化是指经济组织通过将经营活动分散的形式来从组织内部降低风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另一种重要的内部风险抑制方法是增加信息方面的投资,目的是提高损失期望估计的准确程度。增加信息投资所带来的对企业未来现金流更精确的估计和预测,可以减少实际现金流相对于期望现金流的波动。例如,增加信息投资来提高对纯粹风险损害发生频率和损害程度估计的准确性,为降低产品价格风险而对不同产品潜在需求情况进行市场调研,对未来商品价格或利率进行预测等。
(4)贯彻和实施风险管理决策。风险管理决策是指根据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在全面系统地分析风险的基础上,科学地选择风险管理方法及其组合,从而制定出风险管理的总体方案和管理重点。风险管理决策是风险管理程序的核心。
(5)风险管理效果评价。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分析、比较已实施的风险管理方法的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契合程度,以此来评判管理方案的科学性、适应性和收益性。由于风险性质的可变性,人们对风险认识的阶段性以及风险管理技术处于不断完善之中,因此,需要对风险的识别、估测、评价及管理方法进行定期检查、修正,以保证风险管理方法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所以,我们把风险管理视为一个周而复始的管理过程。风险管理效益的大小取决于是否能以最小风险成本取得安全保障,同时还要考虑与整体管理目标是否一致以及具体实施的可能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4.风险管理的成本与方法
弗里德里奇·涅茨克说过:“一个勇敢而愉快的心灵,不时地需要一点冒险,否则这个世界是不堪忍受的。”当然,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风险管理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和成本。
无论风险的形式如何,其成本包括五个主要组成部分:期望损失、损失控制成本、损失融资成本、内部风险控制成本和以上方法实施后残余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成本。(见图1-1)
(1)期望损失成本。期望损失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是对损毁资产进行修理或重置的成本、对遭受伤害的雇员提出的赔偿诉讼进行支付的成本,以及对其他法律责任诉讼进行辩护和赔偿的成本。间接成本是由于直接损失导致的净利润减少和由于放弃了投资机会造成的利润损失等,具体包括营业收入损失、额外费用增加的成本和责任赔偿费用等。
(2)损失控制成本。损失控制成本是指为了降低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而采取的一定手段来提高损失预防能力的成本。例如,购置用于预防和减震的设备及其维护费等。
(3)损失融资成本。损失融资成本包括自留自保成本,保险费中的附加保费,以及在拟定、协商、实施对冲合约和其他合约化风险转移过程中的交易成本。
(4)内部抑制成本。内部抑制成本是与实现分散化经营相关的交易成本以及与管理这些分散行为相关的成本;也包括对数据及其他类型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以进行更精确的损失预测而产生的成本,如风险管理顾问的咨询费。
(5)残余不确定性成本。通过以上措施通常并不能完全消除损失的不确定性。公司在选择并实施了以上措施后遗留下来的那部分不确定性成本称为残余不确定性成本。
5.风险与保险的关系
风险与保险关系密切,保险是研究风险中的可保风险,两者研究的对象都是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风险是保险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无风险则无保险。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时时处处威胁着人的生命和物质财产的安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风险的发生直接影响社会生产过程的继续进行和家庭正常的生活,因而产生了人们对损失进行补偿的需要。保险是一种被社会普遍接受的经济补偿方式,因此,风险是保险产生和存在的前提,风险的存在是保险关系确立的基础。
(2)风险的发展是保险发展的客观依据。社会进步、生产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在给人类社会克服原有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风险。新风险对保险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保险业不断设计新的险种、开发新业务。从保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看,作为高风险系统的核电站、石油化学工业、航空航天事业、交通运输业的风险,都可以纳入保险的责任范围。
(3)保险是风险处理传统且有效的措施。人们面临的各种风险损失,一部分可以通过控制的方法消除或减少,但不可能全部消除。面对各种风险造成的损失,单靠自身力量解决,就需要提留与自身财产价值等量的后备基金。这样既造成资金浪费,又难以解决巨额损失的补偿问题,从而,转移就成为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保险作为转移方法之一,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传统的处理风险手段。通过保险,把不能自行承担的集中风险转嫁给保险人,以小额的固定支出换取对巨额风险的经济保障,使保险成为处理风险的有效措施。
(4)保险经营效益受风险管理技术的制约。保险经营效益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风险管理技术作为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保险经营效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对风险的识别是否全面,对风险损失的频率和造成损失的程度估计是否准确,哪些风险可以接受承保,哪些风险不可以承保,保险的范围应有多大,程度如何,保险成本与效益的比较等,都制约着保险的经营效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